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找山西最美乡村系列系列之30

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明清建筑艺术博物馆

 

 

 

 

 

  苏庄村,高平河西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隐藏着清代晋商家庭特有的生活格调和居住布局。这里依山傍水,地势优越。民居古建星罗棋布,古街老巷旧貌犹存,其中仅清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处。这些民居从建筑工艺到数量均为高平之最。漫步其中,古趣盎然。201012月,国家住建部、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苏庄村位于高平市南8公里处,太洛路穿村而过,全村480户,人口l700人,耕地面积3300亩。相传初有苏姓建庄,故取名为苏庄。只是到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时,才分别有贾、杨两姓迁入,使人口剧增,村落扩大。在苏庄的贾、杨两大家庭中,贾姓迁来最早。根据现存的“贾氏世系图”和“创建宗祠碑”记载:贾氏始祖名贾景通,于明嘉靖年间携家由长治县西迁来,最初从事农耕,后又以经商起家,逐步发迹。经商致富后的贾家,除了用大量钱财兴建宅地,修房盖屋外,还十分注重私塾教育,耕读传家。清康熙二十三年,贾氏五世孙贾松年中甲子科武举,此后邑庠生、奉直大夫者又不乏其人,成为贾家最鼎盛时期。而贾家当年修建的这些住宅大院,则多为明末清初时的建筑,虽然不少院落已被毁,但多处建筑仍保存相对完好。透过这些古老的建筑,隐约可见贾家昔日的繁荣兴衰和人世间的浮华。与贾家相比,杨家则是后来者居上。据杨氏家谱记载:杨家祖居原为高平赵庄村,约在明末清初时,其始祖杨希清才率家族迁至苏庄村。从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的300多年中,杨家世代经商,从一开始做日杂、油房、槽房等小买卖,到后来开粮行、丝绸行、办盐务等做大买卖。经商不仅远足豫、鄂两省,而且从高平到湖北的枣阳、襄樊等地,在沿途的重要集镇上,几乎都开有杨家的店铺。从清乾隆初年杨家发迹起,便开始耗资在村中大兴土木,建造宅院。直至清道光年间,杨家先后在苏庄建有大小宅院近百个。这些成群的民居院落和贾家所建的宅院,共同形成了独冠高平的古民居建筑特色,为晋商的辉煌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苏庄村现存的古民居,除部分属于贾家早年的建筑遗存外,绝大多数为杨家在清代所修的宅院。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贾家的“长门院”、“老桥底院”、“贾氏老院”、“九宅院”,杨家的“翠锦堂”、“七宅院”、“厅房院”、“协恭堂”等几十处规模庞大的民居建筑群。在这些民居建筑中,虽然也有北方标准的四合院和前厅后舍的双进院,但更多的是三进以上的串串院,甚至像杨家最经典的“翠锦堂”大院,内建院落达六个之多,除主体大院和书房院、马房院外,还有占地七亩的大花园。而且这些大院无论何种布局,几乎所有的院落大门均是台基高筑,门面修得高大宽敞。与其说是一组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座建筑艺术博物馆。这些艺术品从屋檐、墀头、斗拱、雀替到础石、门窗、照壁均是精雕细刻,匠心独运。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民居建筑艺术珍品。

本报记者 程培青 /

小贴士

    怎么行?

    这里交通便利,有207国道通过,村周边还有长晋高速公路。从高平市区打车仅需10元车费。特别注意,高平有两个苏庄村:一个是位于河西镇的苏庄村,一个是位于建宁乡的苏庄村,游客要特意说明是河西镇的苏庄村,不然就走了冤枉路。

    怎么住?

    游客可以在河西镇居住也可以住宿在高平市。

    吃什么?

    河西镇朱家庄村是有名的红薯种植村,该村的红薯皮红、味甜、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来到这里,可以品尝这里的红薯,与众不同呦。

    看什么?

    这里有保存完整的“长门院”、“老桥底院”、“贾氏老院”、“杨家老院”等几十处规模庞大的民居建筑群。喜欢古村落的游客可以前来考察。

 

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8-1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寻找山西最美乡村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