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找山西最美乡村系列系列之

襄汾县丁村——触摸岁月划下的痕迹

 

 

 

 

 

  穿行在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中,那一刻,我被时间的洪流淹没,恍惚间穿越到了300年前的一天——雕梁画栋的偌大庭院里喜气洋洋,丁家二少爷正在迎娶美貌的新娘,大人们在忙着拜堂成亲的仪式,孩童们奔跑嬉戏……下一个瞬间,周围的建筑突然全部消失,周边全是茂密的丛林。不远处,滚滚的汾河水奔涌而前,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手中拿着或木棒或石块,正在结伴狩猎……

    什么地方能够穿越二十多万年的岁月,将远古的遗迹带到你的面前?什么地方能用一栋栋亦或精美、亦或庄重的建筑,令你与几百年前的气息触手可及?有什么地方能将现代、过去和远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地方就是丁村。

    从临汾市襄汾县城南行5公里左右,汾河岸边便是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故乡。1954年,丁村就因附近一带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和丁村人化石的发现而蜚声中外。按人类的体质和其文化发展的顺序,可分为“猿人”、“古人”和“新人”,丁村人的发现,打破了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只有猿人(山顶洞人),新人(北京人),而没有古人即早期智人的论断。1961年,丁村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次知道丁村是在山西省博物院的一幅挂图上,那只是一个小红点,标注着“丁村人”。那时,我只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却并不知道就在生我养我的山西还有一个那么遥远的“祖先”。

    当我怀着寻根情结来到丁村的时候,给我更多震撼的却是这里的几十座建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民宅建筑群。它比晋中王家、乔家等院落还要早三百年左右,其中以木雕、砖雕为其精华所在,以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礼仪、忠孝等为主。丁村规模之大,建筑之精,装修之巧,保存之好,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也是名列前茅的。1961年,丁村明、清民宅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建筑群里的对联也许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心理:“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识”是注重教育,让子孙知书达理、注重孝道;“门第清高先世德,衣冠简朴古风存”是教人谦虚,生活简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勉。”是勉励青年人要勤奋,成功要靠自己的奋斗。

    这里每个门上都有字,“迎车”“设榻”“三益”“四宜”“司牧”……一个门上的字令我惊呼出来:“伦敦!”然后哑然失笑。那应该是 “敦伦”,“敦”是勉励,“伦”是伦常,只是不知是不是周公“婚义七礼”的敦伦。一所建于道光咸丰年间的院落大门上书两个字:“坦荡”,这是本村第二大院落,院内有皇帝册封丁家的圣旨牌坊,可以想象当时他们的财富,而这样财富的积累并不是“血淋淋的”而是坦坦荡荡。

    现在村里仍然居住着许多村民。曾经的丁村人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建造起这样一座座精美的建筑,今天的丁村道路两旁悬挂着 “丁村土布”字样的广告。古老的民居里还会时时传来织布机的咔咔声,寻声进去,手巧的大婶、小媳妇正在用古老的织布机将五彩的线编织着质朴的粗布,她们因循着丁村人勤劳致富的传统,用古老的器具,编织出一幅幅五彩的致富梦。

小贴士

    交通:目前没有公交车过去,因为距离很近,从襄汾过去,打车15元就可以到达。

    住宿:丁村有几家本地村民自己开的农家旅店,按人头算,吃住大约是80元到100元每人每天,包括3餐家常饭。

    特色小吃:丁村依然保持了北方饮食的特点,当地做的比较好的是哨子面、拉条子 (拉面),拨旋子(音,一种面食)。

    特产:粗布制品已经成为一个系列,一个双人床床单是300元左右。

 

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刘文峰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1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寻找山西最美乡村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