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小店村名摭谈

  人类是群居动物,远古时代“逐水草而居”,族居而成村落,看着周边的景物,顺口起个村名。千百年来,虽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但这些村名仍旧留存到今日。因此我相信,这些村庄的名字里,镌刻着当时生态环境的深深印痕。

    在小店区的西南部,便有好几个这样的村庄,有东草寨、西草寨,略往南是东柳林、西柳林一字排开。这还不算,再往东有三个村庄鼎脚而立,村名都是“蒲村”,只不过用东、西、南三个方位词冠在蒲村前以示区别,那么一大片地方的七八个村庄都用绿荫荫的名字,当然不是偶然的,让人想到垂柳依依、蒲草连天中,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

    远处的不说,就汾河以西的晋源区,像这样与生态有关的村庄也多得很,平川有棘针村、枣园头、南北河滩等。而山区就更多了,桃坪、杏坪、枣坪、青阳河、槐树底……能拉出一长串名单来。你若由晋祠之南的马坊沟,走近路翻山去天龙山附近的柴庄、十字河,就必然要路过一个山头。奇妙的是,在那高高的山头上有一泓泉水,附近形成的村庄就叫山泉头。清末民国时的晋阳名士刘大鹏先生,在《柳子峪志》中描写道:“山巅有泉一泓,山民营宇建舍遍满山头。一勺之泉出于峦间,潺渊滴沥,夙夜不停,其水清且洌。泉下有田,作为菜圃,资以灌溉。”如此韵致,足以勾起人“到此一游”的雅兴。从前,清清泉水,养育着一方生灵,当然现在已泉涸水干。村人早已迁徙走散,留下一片断壁残垣。

    山上还有与动物有关的村名,如鹞子庄,如朱鹮村。这就让人颇费思索:鹞是雀鹰的俗称,山上有它不希奇。而朱鹮是水鸟,难道在很早以前,这儿也有大片水面,可供朱鹮栖息生存吗?一问父老,果然如此。然而如今,只能在沟底看到一丝似断似续的黑水稠重地缓缓流淌,而村名早已写成“珠环”了,是为了书写方便,还是取吉祥之意?其实连鹮的羽毛在这儿都看不到一片了。

    还有更雅更有趣的,有个村叫鹅归店,这儿不远处就是汾河湾,原有水草茂盛的大片沼泽,南来北往的候鸟迁徙时在此落脚。这些候鸟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天鹅了,天鹅每年走了又归来,在此如住店一般,村名就由此而得。而就在鹅归店之西,原来也有一个鱼虾成群、芦蒲繁茂的大水塘,也是候鸟的落脚处,名叫雁栖塘,村、塘相距不到1000米,你看“鹅归店”“雁栖塘”对仗还很工整呢。

    在记忆中,那些村名和周边景物是名实相符的。小时常去十里之外的姐姐家,沿途要经过野庄和万花堡两个村庄。那时是步行,庄稼地沿上、土路边杂草丛生,各种野花竞相绽放,荒凉而生机勃勃。最难忘的是,春天那一大丛连一大丛的兰色马莲花,和夏季开着小白花的薄荷,至今想起还似乎可闻到那散发着草腥味的香气。

    当然那些村名是远古留下来的,现在有些已是徒有虚名,若重新起名,恐怕想破脑袋都不会起出原先那种名字。近年来周围也有了许多新建筑群,也“园”呀“苑”呀“度假村”呀什么的,但前面所冠的无非是“金”“玉”“富”“贵”等字眼。只能使人在汽油味、水泥块中感受到假模假样、不伦不类、矫揉造作和俗气熏人。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1028;本文作者:李海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