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舌尖上的小店

  就着一部热片的余温,把好吃的摆上案头,五官就各自启动程序投入工作,贪婪地感受食物的色香味,及至食物触碰舌尖,便开始进入人体内的旅程,那是营养学家与消化专家探秘的事,而我们都以美食家自居。

    小店不缺美味。当然此小店绝非沿街的小店铺,而是家乡行政区的大名。只是名字过于小巧,容易让人误为沿街不大的铺面。眼看我们这里小店门脸越来越多,小吃举着全国各地的番号,街市飘散种种味道,大有攻占山头的意思。四川的麻辣烫、贵州的米线、西安的面皮、徐沟的灌肠,被各地的口音杂烩着,东西南北怎一个“吃”字了得。

    还从小店得名说起。老辈说小店古镇过去曾叫“永安堡”。宋《大诏令》载:“今既荡平‘晋阳’,适时众庶,永保安宁”。因这里地处京西官道和平晋西官道交界处,又是西渡汾河的渡头,客来车往,便在汾河渡头东岸开设商铺店面,称为小店,后商人集聚,逐渐成为规模较大的村。原来还真与商铺有些关联,繁华本就有着历史的渊源,而“永安”表达着人们朴素的愿望和祈盼,彰显着这一片厚土的人文情怀。小店的发展空间现在越来越大,已经扩展为太原的南部城区,声名真有些远扬的势头。

    日子和顺,生活安逸,吃就日渐讲究起来。北方人琢磨不透大鱼大虾,猪羊肉可变着法儿煎炒烹炸,过油肉、炖豆腐、四小碗,整一桌费不了多大工夫。好吃的是红白宴席上大锅的烩面、大桶的馏米、大个的油糕,宁愿搭起篷帐,排队就餐。颇有意思的是清早那碗重要的羊汤,邻居左右全家赶场子似的喝足羊汤,宴席就算吃个五成。

    古时候把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称为“牺牲”,所以把上供以后的供品熬煮成的羊汤称为“牺汤”,牺汤非“稀汤”,整羊分割与各种调料熬煮成乳白色的汤,而各部位的肉再切片盛放。因以羊的全身(除皮毛外)为食材,通过传统方法精心烹饪而成,不少招牌挂着“全羊”的字样,营养价值也可谓丁点不漏。鲜美的羊汤在锅中沸腾着,取肉,加血豆腐,便成香气四溢的羊肉汤。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的说法。羊肉汤在滋补汤类中居汤中之首。羊肉,性温味甘,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身,传统中医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论,对提高人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而据说在大伏天里喝,却仅限于太原县一地。相传这与驱虫保丰收有关,所以收麦之时正值暑天,这里便有喝羊汤的习俗。想来此时人体能量消耗比较多,以补虚治劳,充长形气的羊肉汤既补充能量,也算是对劳动者的犒赏吧。

    羊肉汤出锅,倒也有几种吃法,直接盛肉汤当然美味,但可以放入粉条,滑爽的感觉不容细嚼已经下肚;也可以加入面食,豆面条、揪面片是传统吃法,现如今崇尚杂粮,也可以加入高粱面,来一点别样的剔尖,味道依然不差。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汤味还差些,原来是少了红油辣椒、碎茸小葱和香菜,还有老醯儿背包走四方必带的香醋。红红绿绿的色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去腥增香,会让人喝一个浑身透畅!

    除了肉汤,不妨也品品羊杂,其做汤用地方话叫“杂割”,主要部位肉以外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等杂七杂八的东西纷纷割下,谓之“羊杂”。它们各有各的功效,天花(羊脑)有健脑明目之功,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口条(舌头)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者常食。千万不要觉得这些都是上不得桌的食物,登不得大雅之堂。将清水添入锅内,放进羊肉、羊杂、羊骨,用大火烧,加进白芷、肉桂、陈皮、杏仁等中草药和大葱、生姜等,再熬一小时加上汤料,依然是小店的名吃。街头的“杂割”烙饼畅销不衰,名号吗越土越好,不信你上“楞侯”家看看,有时还需要排队。

    老百姓自己做羊汤各有各的做法,但原汤与羊肉多买自现成。走村串乡的买卖人一早就牵着活羊进行宰杀,带着大锅熬煮,有些血腥,却保证绿色新鲜。种地的乡亲掐一把邻居的香菜,准是端回来一大锅原汤,中午要打牙祭了。

    喝羊汤是小店人的一大享受,也是款待宾朋的特色美食。听说小店全羊汤已经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吃吃喝喝的事情真成了大事。我纸上谈兵写着顺畅,吃喝起来也算好手,但传统手艺却不敢造次,待客时总愿让贤给母亲,长辈们才能端上正宗的羊汤。就此而言遗产一说也并非小题大做,厨房的学问也有待薪火相传吧。吃到这份上,我便更觉得有必要细细品咂了。

    其实俺们小店还有许多美味,喝羊汤吃元宵,老汉元宵软糯筋道,而香酥鸭堪比北京烤鸭。小店的婆姨们面面俱到,手擀面、刀削面、拉面、揪片,让你天天不重样,男人们手艺也不差,什锦卤、浇肉汁、大烩菜,都是地道的晋味道。说起来真有些王婆卖瓜的意味,但要的就是数数家珍,说说小店人家的幸福生活、美丽心情。这些变化舌尖知道,人心知道,在感恩的同时,我们也投入光盘行动吧!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1020;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