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大兴号”腐干张

   清朝末年,太原城垣扩至原城墙之外,市场繁荣。当时馒头巷、帽儿巷、靴巷、麻绳巷、米市街、羊市街等以行业命名的街道接连出现。一些较大的手工作坊也逐渐扩大生产,开始向小规模的前店后厂形式转化发展。“大兴号”就在此时以其生产的腐干、腐乳、腐酱而扩大规模,被称为“太原三腐”。

    那时,太原城内制作豆制品的字号众多,如“资诚号”“世兴号”等。而“大兴号”以它的独特工艺和二百年的传统老汤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大兴号”的传人姓张,其先祖曾在明朝晋王府干过宫廷厨师。明朝末年,晋王府没落,张御厨流落太原,就将王府中的腐干做法加以改进,开始以此为生。经几代人精研细琢,腐干和腐乳工艺日益精致,逐渐成为同行业之首。传至清朝末年,“大兴号”的腐干占据太原市场五成之地,被市人称为“腐干张”。

    “腐干张”制作腐干,从选料到工艺,比其先祖更为讲究。选料上只用太原北郊的“龙眼”黄豆。去皮、浸泡,在水中浮起的不用。洗净后在一阶梯状的木器上淘洗,沉后的不用。老汤中又加入砂仁、豆蔻、八角、茴香、桂皮等12种香料。老汤连用,但每晚必须将老汤中漂浮的浮油撇去,将老汤中上半部分尽数弃去。重新投料,重新熬汤。放料时,由“腐干张”自己包好,子时起床,看汤中成色,决定12种香料配方。多少年如一日,从不改变。

    “腐干张”做的腐干,先要大火猛煮,出锅抖凉,再小火炖焖,再出锅抖凉。连续三煮三停,抖凉后,在特置的器架上放置36个时辰净皮、脱水。36个时辰过后,才可以用木铲盛出,谓之出干。这样制作的腐干,色泽黑红,灯下发亮,香味郁长,质地细密,有韧劲。而且奇在与别家不同,从里至外一色黑红,里外一色成为“腐干张”腐干的特有标志。这种腐干入口香鲜,越嚼越有味,余味留舌多时。

    “腐干张”已近古稀,将作坊悉数传与大儿子。只是每日夜间和出干时,仍坚持在旁。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太后南逃。逃到太原时,山西巡抚毓贤献上“腐干张”的腐干切丝,配以香菜、葱丝、香油拌制的小菜。慈禧太后一见,不敢下筷,奇怪太原腐干为何跟京城腐干不一样,京城腐干外黑里白,太原腐干一色黑红。毓贤禀奏这是太原著名小吃,特为贡奉太后。慈禧太后尝后,赞不绝口,特命毓贤,每日进贡一包。慈禧太后在太原二十余日,每日午饭必备此小菜。

    8月中旬,慈禧太后继续南逃。已至晋祠,想起太原腐干,命李莲英带几包沿途食用。李莲英急命小太监飞马赶到“大兴号”索取。柜上卖得只剩下一包。新腐干还没有脱净水,还不能出干。小太监急得满头大汗,找来“腐干张”的大儿子,让他赶快出干,赶上太后的午饭。少东家一看还差一个时辰,心想,这是太后点的,不敢怠慢。就吩咐伙计,开作坊出干。

    “腐干张”听着院里动静,趿拉着鞋走了出来。一看时辰未到,伙计们就忙着准备出干,走到少东家跟前,二话没说,一个大耳刮子抡了过去。少东家捂着脸,指着小太监急忙对“腐干张”解释:“太后要的,反正也就是差一个时辰。”

    “谁要的,差一个时辰也不行。”“腐干张”黑着脸,拽过一把椅子,坐在了作坊前。

    一个时辰后,“腐干张”将小太监送出大门,说了一堆好话,又往小太监的腰里塞了些碎银子。

    晚上,“腐干张”把大儿子叫进了卧室。看着坐在床前的儿子,伸出青筋暴露的大手,摸了摸儿子红肿的脸:“孩子,你要知道,少一个时辰,出来的腐干外皮虽黑,里面可还是白色呀。”

    可惜的是,“腐干张”的这门绝技后来失传了。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30526;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