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并州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有着2500年建城历史的太原城中,有两条道路以城市的古称命名,一条是并州路,另一条是龙城大街。

    提及并州路这个富有历史色彩的名字,很多老太原人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刘皂的佳句"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以及唐代李宣远的诗句"秋日并州路,黄榆落古关"。今年年初,并州路、坞城路大规模改造破土动工,这是几十年来这段道路首次实施的全面改造。见证太原历史发展的这条老路,经过今年夏天的施工"洗礼",将再次带给市民崭新的面貌。在这条路已全面铺油,即将通车之际,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走访,找寻老太原人对这条路的回忆,探寻这条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

承载古城历史变迁

    说起“并州路”这一地名的由来,可溯源至唐代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古关”的诗句,可见并州路这个地名源远流长,当时的“并州路”或者只是通向关外街道的泛称,但也可见太原厚实历史的记忆积淀和地名中绵长的诗韵蕴藏。

    据史料记载:530年前,当时的并州路虽只是通往明太原府城“承恩门”的一条土路,却是皇帝的诏书圣旨送达的官道。由于城内晋王府的府门越过红四牌楼与承恩门相对,皇帝的诏书圣旨就由承恩门传入,而城中朱氏王族亦多由此出入。

    民国27(1938),日本侵略军为沟通城区与武宿飞机场而修建此路,这就是并州路的雏形,当时是仅为宽5米的黄土路。

    1951年,太原南城门被拆除,改建为五一广场,并州路的黄土路也变成了宽5米左右的水泥路。6年之后,在南沙河桥以北的并州路得到了拓宽。”家住南沙河桥附近的李大爷今年已有88岁高龄,在并州路附近生活近70年。提及这里的变迁,李大爷如数家珍。据他回忆,解放前,五一广场以南,则是大片的农村与菜地,路上经常能看到赶着马车进城的人们。首次拓宽改造时是用沥青混凝土铺的路,那宽阔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1981年,并州路向南加宽延伸至南内环街口。从小在大营盘附近住的张女士今年50多岁了。她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她每天上班路过并州路,向南延伸改造之前,路面上,汽车、自行车、行人是混着走的。1993年,并州路历史上又迎来一个重要时刻。当时,太原市开始实施南出口工程,并州路继续向南延伸至长风街。“整条路从北到南全是50米宽,路面平整,开起车来又稳又舒服,那时可真叫个高兴。”李师傅退休前曾是103路电车的司机,回想起当时改造的情景,十分激动。

军队驻扎留地名

    众所周知,坞城路是并州路向南延伸的部分。“坞城”最初是一个有军事意义的堡垒。在清顺治《太原府治》记载中,被称为“乌城”、“邬城”。后来考证认为叫“坞城”更贴切,有小城的意思。坞城路是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拓建而成,因直穿坞城村东,于1958年命名为坞城路。

    同样,并州路沿线的很多地段曾经也因军队驻扎而留名。例如,大营盘、二营盘、三营盘的得名,是因为日军侵华时在此设置军营,后阎锡山骑兵部队也驻扎于此。营盘是军营的俗称,后来逐渐演变为地名。

    唐老是一名退休军人,因工作需要,上世纪60年代来到太原,一住就是50多年,这里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唐老告诉我们,并州路旁的太原师范学院就是在原来海校的基础上扩建的。1988年太原师范学院在大营盘建校,之前这里就是整片军营,一排排的平房,因为是军营,绿化得特别好。老人回忆说,以前我们路过大营盘,就能看到排排营房,经常能听到海校的学员唱军歌。

【今天】

繁华渐盛高楼起

    如今的并州路,繁华渐盛。它北起开阔壮观的五一广场,逶迤南伸,与坞城路相接,成为太原南面迎来送往的出入大通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它的两侧高楼林立,机关、学校、商场、企业纷纷在此立足。“并州路上曾有不少大型企业。”60岁的李师傅说,像太原市服装厂、太原铜业公司、山西电机厂等单位就建在了并州南路上。

    2003年,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现身并州路上,它就是金港大酒店,总高179米、39层的建筑成为并州路史上最高的标志性建筑。“那时,觉得金港大酒店就是太原最高的建筑了,很多来太原的明星都曾在这里住过。”家住并州东街的周女士说。

    伴着企业的入驻,居民的搬迁,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州路两侧的商业发展日渐繁盛起来。

 

配套设施欠发展

    虽然历史深厚,但随着日月变迁,并州路坞城路日渐“衰老”的公用服务设施难以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曾经在并州路与南内环街交叉口经营杂货生意的李女士说,这条路早该修了,路面坑坑洼洼的,开车出门很不方便,遇上个下雨天,回一趟家到处是泥。

    之前,每天乘坐公交车上班的小张则抱怨说,“不仅路面破旧,便道更是破烂不堪,而且没有公交等候区,公交车一停下来,乘客着急上下车,经常和汽车或自行车发生剐蹭。我们早就盼着修一个方便、安全的公交站了。”

    自己开车上班的王先生则说,以前自己一直走并州路,后来相邻的体育路修好后,就绕行体育路了,新修的体育路基本上不会有堵车状况出现,比起走并州路,心里舒坦多了。

    比起日益拥堵的交通、破损严重的路面来说,城市地下管网也同样负重不堪。近几年来,道路沿线高楼林立,商场、酒店、大型住宅小区等不断增加,雨水、污水、供热等管线却因历史欠账较多,问题频出。一位多年负责该路段养护的市政工人说,两侧餐饮场所增加,油污成分高的脏水未处理便倒入下水管道,粘在管壁上,“年迈”的下水管道不堪重负,清理起来十分费事。

【明天】

路面增至十车道

    连日来,在并州路五一广场以南地段,多辆大型摊铺机和压道车不断穿梭忙碌着,车辆缓缓开过后,一条笔直、黝黑的路面呈现在眼前。看到这些,道路沿线的居民特别开心,大家纷纷说道:“等了三个多月,终于看到工程接近尾声了,太好了!”

    谈及此次改造的亮点,沿线居民了如指掌:路面拓宽了,地下管线全换了,电力管线也入地了,天空中没有“蜘蛛网”了……

    其实,自改造工程开工以来,并州路坞城路的施工进程就备受关注。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改造,北起迎泽大街,南至南中环街,全长7.4公里的并州路坞城路实现了一体化改造。完工后,路面由50米拓宽至55米至58米,统一增至双向十车道。

    在路面分布上,也更加科学合理。路中央是4米宽的绿化隔离带,两侧是机动车道,然后分别是2米宽的绿化分隔带,最后东西两侧分别是9.5米宽的人非共板,整体实现人车分离,各行其道,安全性更好。

 

大型方涵排水畅

    并州路坞城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属于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因地下管网严重老化、人防工程复杂等原因,曾多次发生过地面塌陷。此次改造,地下工程尤为关键。对此,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道路沿线的煤气、自来水、雨水、污水等现有地下管线已全部更换为新的,管径更大,材质更耐腐蚀。电力、通信等线缆也入地敷设,各类管线一并配建到位。人防工程也实施了改造,废弃不再使用的填埋,仍在用的进行了加固。新铺设的路面和路基,厚度增加了一倍,还使用了多种新材料。特别是路基,不再使用矿渣,而全部改用水泥、碎石等,并加入石灰等混合型材料,既坚固耐用,更防水,不会因为地下管网的渗水、漏水等原因,引致路面下沉。

    为了提升地下管道的排水能力,施工中,特意在以往多个易积水地段增设了大型雨水方涵,方涵主要位于五一广场至双塔西街、二营盘至南内环街这两个路段内,总长度约3公里,替代了原有的雨水管道。据介绍,因建设年代不同,之前并州路坞城路沿线使用的雨水管道直径不一,但普遍存在管径过小、年久失修等情况,雨后积水较为普遍。改造中,除换用了更宽的雨水管道外,按照由北向南,“上游窄、下游宽”的地形特点,还专门修建两段大型雨水方涵。同时,根据地形的差异,施工人员还对管线的高程进行调整,也就是说,越宽的方涵地势越低,这样,排水能力较原有管线提升至少4倍以上。

 

立交建设提速度

    站在长风街坞城路口的高楼上俯视,最显眼的莫过于路口正在修建的高架桥。两条宽度近20米、长度超过200米的“长龙”,正从南北两端慢慢合龙。

    “跟改造前相比,工程最大的亮点是立体化的改造。”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并州路沿线正在架设的两座跨线桥,分别上跨南内环街和长风街。包括引桥在内,两座跨线桥南北长度均超过550米,最高点距地面约5米。这两座高架桥将形成双向六车道的快速行车通道。目前,两座桥的桩基任务已全部完成,承台和墩柱的施工也接近尾声,开始箱梁施工。

    依照设计,完工后,7.4公里长的全路段,除公交车外所有车辆将禁止左转,只能直行右转。除立交建设外,周边小街巷的微循环改造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为确保道路主线的快速通行,本次施工中要在6个路口改造30余条小街巷用于微循环。目前,首批微循环道路改造已开工,力争9月底前完工。届时,道路主线也将具备通行条件。预计到10月底,立交工程也将完成,实现竣工通车。

大辫子电车将保留

    目前,全国拥有无轨电车的城市仅存5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太原。太原的电车有101105五条线路,分别穿行在五一路、并州路、坞城路、解放路、新建北路、北大街、胜利街等主干道上。而103路电车日发车总趟数保持在220趟,特别是到周六、周日,更是达到246趟之多,在这五条线路中客流量始终位居第一,年客流量达1200万人次左右。

    长久以来,拖着“大辫子”的103路电车,已成为萦绕在市民心头的一种城市情结。而且,公交电车在我省仅太原市有,早已成为太原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坐标。“103路电车是太原市的一个标志,也承载着很多老太原人的回忆,此次改造我们特别考虑到这点,保留电车。目前,电车地下线缆已铺设完成,今后,“大辫子”可借助路灯杆来通行。”项目负责人这样说。

    几十年来,并州路从荒凉到繁华,见证了老太原的时代变迁。2013年,这条路必将添加其历史上重要的一笔,也将成为太原走向美好明天、实现一流省会城市的见证和缩影。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30823;本文作者:郜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