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故乡忆旧系列264

难忘的洪洞淹底村

  山西省洪洞县淹底乡淹底村,一个并不响亮的名字,一种永远激励我的精神——我的村庄,在我的心灵上,留有深深印记。

    从字面意思看,这里曾经是一个水洼地。东高西低,老人们把村西叫西头,把村东叫东头,村中叫葛屯或东沟。

    19世纪60年代末,住在葛屯里的人家从土窑里搬迁出来,聚居在村东南一排又一排整齐的砖窑洞里,人们称之为南窑或排房。我就出生在南窑第三排第三家的五孔窑的那个院子里。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村里的教育。这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村庄,村里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个年级都有两个以上的班级,教职工的配备也很齐全,从主课到音乐、美术、体育等一应俱全。遇到干旱和雨涝,整个土地都会皱上眉头,但村里人,就是有着这样一种骨气,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读书。

    村里有统计数据,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2012年的35年间,一个近300户人家、3500人口的村庄,考入大学的学生有138名,考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有262名。我在心之深处感谢这个村庄,感谢她孕育了我们,让我们在这片土地的滋养下长大成人。

    我曾经问过父辈,这个村庄的文化气息为什么这样浓厚?这个问题,至今我也没有找到答案。

    我是16岁那年离开村庄外出求学的。时光荏苒,至今已经阔别村庄30余载。在外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村庄的印记始终没有从我的脑海中抹去。村口那无法考究年轮的老槐树,那经风历雨千百载依旧固存的老井台,那石碾,那坍塌后又复修、复修后又坍塌的魁星楼,还有葛屯里那条磨得光滑的石子路,还有路两旁深深的、幽暗的土窑洞。

    淹底村处在黄土高坡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地方,但她固有的魅力却始终存在着,不经意间让你忽然发现她的淳朴恰是她的高贵与美丽。

    春天,阳光明媚,草木吐绿,我的村庄从冬日的酣梦中苏醒,小鸟依在窗前的树枝上唧唧喳喳,叫你心情一下子爽朗了许多。夏天,参天的绿树掩映着村庄,雨后初晴的天空,一道七彩的虹轻轻划过;小麦成熟时,整个村庄沉浸在浓浓的麦香里,开镰了,青壮男女齐上阵,就连小孩子也不示弱,在田间地头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到了秋天,玉米、向日葵、红薯花和落花生装点着村庄的色彩。记得小时侯,我写过一首小诗《七彩的村庄》,那突发的灵感就是在秋天里偶得的。冬天的村庄被大雪覆盖着,白皑皑的雪地里,时有野兔跑过,猎手们没有闲着,穿行或匍匐在雪地里。

    淹底村,一个顽强和坚韧的村庄。村民们世世代代面朝黄土,挥汗如雨,与土地亲近,与土地抗争,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

    村里人一直尊崇着先人们的遗训,那就是依照“以丰补欠,丰俭均衡”的原则治家过日子,所以,即使遇到丰收年景,村里人也不会大肆挥霍,他们始终坚持着“朴素度日,一日三餐皆从简;勤俭持家,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理念,丰收时节,加大粮食的储存量,以备欠收时能安然度日。

    听老人们说过,在过去的时光中,遭遇到天灾年景,无论多么贫困,淹底村都没有一个人出去讨饭。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很辛酸,但全村上下几千人都没有叫过苦,他们靠着勤劳和智慧,维持着一代代人的生计。

    我的村庄,我赤裸着来到这里,我的第一声啼哭声曾经惊醒了村庄的春天。

    我的村庄,我背上行囊离开你,我的第一滴思乡泪曾经浸润了村庄的绿色。

    我的村庄,我多少次在梦中投入你的怀抱,是你让我始终保持了一个农村孩子的谦逊、淳朴、忠诚和执著,让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我的村庄!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1113;本文作者:张明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山西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