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故乡忆旧系列260

山西铁建兵团往事:“耐火砖”与“到口酥”

  197057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露天体育场,整整齐齐地排满了一辆辆各式卡车。大喇叭里一声令下:出发!汽车列队缓缓驶出体育场,一直向北进发。车上的近万名南、北、河西三个城区的知识青年,组成了山西铁建兵团第一师,之后一段时间活跃在京原铁路繁峙段。近两年的光阴,这些铁建兵经受了“苦其心志,伤其体肤,劳其筋骨,困乏其身”的磨练,从这里走向真正的社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部队开拔之前,430日各连队派出了一支十余人的、由事务长率领的先遣队。任务有二:号房子,建伙房。从这里翻过北边的恒山山脉,就是当年辽宋大战的金沙滩,虽然已是农历四月,早晚还是寒气刺骨。到达的时间大约是6点左右吧,先遣队的同志接到大部队之后,按各排建制领着大家安排住宿。送人的大卡车走了,送来的人消失在村落里。村前的打谷场上一片狼藉。铺开被褥后,我们没有感到困乏,而是一种新奇。习惯了电灯的我们在煤油灯光的照耀下,一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因为一切都不熟悉。

    这时候,开饭的哨音响了。我们每人或端着搪瓷大碗,或提着铝饭盒,来到食堂。从太原出发,一路没有停顿。安顿下来,听到哨音,不觉就有些饥肠辘辘的感觉了。我们以班为单位,蹲成一个圈。等着班长领饭桶打饭。事务长考虑得很周到:煮了一大锅稀饭,里面有红薯、干南瓜条、豆子,既解渴,又充饥。大家就着腌大头菜丝,喝着稀饭,吃着自带的干粮,倒是很惬意。吃过晚饭,女生可以打热水洗涮,男生就没有这个特权了。铁建生活正式拉开帷幕。

    我们临走时都带了自己的粮食关系,在城里我们中学生的供应粮是31,来到铁建,统统39斤。粗细粮比例为73。其中粗粮主要供应高粱面与玉米面,根据当地情况,适量地配给一些小米与豆子。细粮就是白面大米了。常言道:好面做成怪,卖得风响快。红面做成佛爷爷,吃到肚里嗝噎噎。我们主要吃的是杂交高粱面,因为它的产量高,这是解决食粮困乏的最简捷的办法。吃高粱面有三烧:吃进嘴烧(调和里必须有足够的辣椒),接收心烧(刺激胃),放出门烧(便秘)。为了吃下这使人头疼的高粱面,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细作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庆饸饹,就是钢丝饸饹。当时我们还没有做大庆饸饹的设备,只有一种办法:做发糕。由于水土不同,炊事员一时掌握不好尺度,做成的发糕有时硬邦邦,有时像散沙。战友们戏称为“耐火砖”和“到口酥”(一种点心)。每每吃发糕时,要剩许多这种食品。这可愁坏了事务长:劳动强度这样大,饭食跟不上,长期下去,可怎么得了。于是,团部开了一个粗粮细作的现场会,各路神仙大显身手。尽管以后的高粱面饭食口感好了,可是大家还是不敢恭维。当年仗着年轻,身强力壮,现在想起来那种吃食,都会产生不寒而栗的感觉。

    随着“耐火砖”与“到口酥”的消失,连领导又开始关注吃饭的另一问题:有部分战士吃不饱。按定量,39斤不算少,可遇到大肚汉就不够了。晚饭是和子饭,管饱。早饭与午饭就不行了。因为这两顿饭食后,就要出工,如果吃不饱,就扛不下活来。而这两顿饭是有定量的,炊事员是按照实有人数分饭的。打饭是轮流制,轮到谁,不仅打饭,还要分饭。人马上百,形形色色。有吃不饱的,也有吃不了的。男的吃不饱的多,女的吃不了的多。指导员于是想了个办法:一个男排配备两个女班作为劳动组合。这不仅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而且吃饭时女班可以将吃不了的饭食匀给男排。如此这般,巧妙地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也杜绝了将饭带回去给老乡吃的缺口。没成想,铁建解散后,还成就了不少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31202;本文作者:赵育源 沙沃克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山西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