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故乡忆旧系列253

困难时期去马头水种地的往事

  1960年至1962年,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特别是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我们公安部门内勤人员的粮食标准和政府机关干部一样:每人每月28斤。为响应号召节约4斤,实际每月只能吃24斤。为了解决职工口粮欠缺的问题,太原市各单位到郊区农村要土地,耕种副食品基地,种粮种菜,养鸡喂猪,以渡难关。

公安南城分局(今迎泽分局)组织人员搞副食。一是抽调5名干警在机关院内搞温室,制造人可食用的“小球藻”和“代食品”等;二是和农村联系开辟副食品基地。我被分到了种地小组。次日,我们被抽调的8个人吃了早餐后,头戴大草帽,身背干粮和水壶,在武科长的带领下出发了。因太原到古交不通公共汽车,我们只好骑自行车,车架上带了被子。

骑车到了西铭,开始推车上山,一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很是吃力。经5个多小时的艰难爬山,终于到达了海拔1700多米的石千峰。在此休息之后开始下山。下山的公路面靠山坡,一面临深渊,山道弯弯,险情不断。但是我们年轻气盛,满不在乎,骑上车稍微捏闸,紧靠山根顺势而驰,好似飞车走壁。不到两小时就下了山。骑车到了古交镇,喝水吃干粮,而后骑车西行,太阳落山之时,到了武科长老家屯村。饭后稍作休息后,第二天早上天刚亮就接着上路,依旧是山石陡峭。直到夜幕降临时才到达目的地——堤子头村。

堤子头村是个有30多户人家的山村。因为我们不会种莜麦,生产队从耕地、施肥、播种全由大队包干。我们8个人被编到队里,在背驮如弓老农的指导下,和社员们一起锄地。每天出三勤,早上天亮就下地,晚上天黑收工。除了锄掉杂草外,还要把土拢到禾苗根部,行距间成了浅壕沟,下雨时,雨水渗在地里,促进禾苗生长。我们团结战斗干了半个多月,由于农活做得精细,深受群众好评。到了秋天,领导派了十多人上山割莜麦,收成很好。因嫌莜麦做饭时麻烦,所以在当地换成了300多斤小米,由生产队派人,用毛驴驮上给我们送了回来。

第二年,我们的基地转移到太原西山之巅的马头水村,生产队同样不要代价划给我们10亩地种上了谷子,还腾出两眼窑洞让上山种地的干警住。我也多次来这里劳动,当年秋天收成喜人。第三年,我们又联系到北营地区的西峰村和五龙沟种玉米,同样喜获丰收。所有这些都补充了干警口粮的欠缺。1963年,国家经济形势好转,物资和粮食供应恢复了正常。人们经过生产自救,节衣缩食,咬紧牙关,走出了困境。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30918;本文作者:邢如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2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山西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