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深入于成龙的内心领地

 

 

 

 

 

  夜读于成龙故事,深觉敬佩,深感茫然。敬佩者可解,因为其时官场腐败成风,同流合污容易,自绝于污泥、独立高标却难。当然,于成龙做清官,固然有自家原因,追究其深层,又不乏时代和帝王的作用。君君臣臣,相得益彰。换个时代,于成龙的故事或许就得改写。如果读者诸君,尚且不够了解于公此人,在此不妨罗嗦几句。

    于成龙为清顺治、康熙年间人,生于1617年,殁于1684年,迄今已逝300余年。活了67年,做官的时间为23年。他虽出道很晚,44岁方步入官场,却升迁极快,20来年时间,自七品知县,经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直至升为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去世后被授予太子太保衔,谥“清端”。以古代谥法而言,“清”,乃避远不义、洁己自爱;“端”,乃秉心贞静,守礼自重。这正是于成龙一生清廉守节的写照。

    我前之谓敬佩,自然不能说是因为于氏官运亨通,若以职衔论,值得大书特书的古代官员可以车载斗量。我之敬佩,只是因其身处高位仍能持以布衣百姓本分,不首鼠两端、心口不一。我之敬佩,更因了于氏之精神高洁。中国古代官场的励志篇章,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语为最,倡导的是一条功利进阶之路。即或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真正身心如一的实践者总归不是大多数。人类趋利避害固为天性,大公无私如于氏成龙者,实为凤毛麟角。

    兹举下例。根据《清史稿》等典籍的记载,于成龙20多年的仕途生涯,基本类于出家修行。为避绝家累,专心政务,他到广西、湖北、福建、直隶,都不带家眷赴任。自出仕,竟与结发妻阔别20年,方得一见。其后便远赴江南,自此音容永绝。于公一生最大的物质享受,惟一壶劣质老酒,如手头拮据,老酒一壶可减半。平生除领取朝廷俸禄,从不取丝毫不义之财。若遇贫病百姓、天灾人祸,反常捐出俸银。长此以往,便多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窘迫,此时便命下人典当衣物骡马。任直隶巡抚时,“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则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在两江总督任上卒后,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在其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如此之异人,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古代官场,如何可以立足?

    我们不难想象于成龙式的孤独。当然,孤独与否或只是针对他身在官场的处境而言,如果将其置于更加广大宽阔的人间,则清官于成龙自然不啻于百姓父母官。他不孤独。中国古代总是将官员置于百姓之上,官本位的思想深入人心,于成龙为官四方,有“于半鸭”“于青菜”“于青天”之称——姑且不论这种说法的背后,事实上隐含的仍是身处低位的百姓之诉求一种,我们只说,作为从底层一步步被提拔的官员,于成龙坚持了其一贯的本色,其清廉守节、布衣蔬食、淡薄自甘之处,无异于建立了一种古代士人宗教般的信念。观其一生,果然终身奉行。

    探讨官场问题,势必敏感。我之茫然,自然来自于对“清官”这样一个词语的暗自揣测。于成龙之清洁,似乎超越了俗世之人可以理解的范畴。比如见诸史载的于成龙不携家属赴任、不纳妾等说,就逸出了古代士人的常规追求。于氏一生,似是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见解的深度重释。如此无欲之人,无怪世间罕有。

    我对于成龙的生命历程无法一一还原,但站在一个现代人的立场,从最幽微的人性角度去追索,我觉得仅仅依据一些简单的历史载录还很难全方位地塑造一个清晰的于成龙形象。如我辈凡夫俗子般质疑于成龙之廉的人少吗?其实就在当时,因为官场竞争,同僚中就不乏弹劾于成龙是在沽名钓誉,但屡经验证查考,却一再地证明于公之廉,且有无数实证。于公家属并未因其平步青云而获得俗世利益。也正因为这一次次质疑而使清者自清,于成龙后来所获为官之成就与其清正之风密不可分。

    当时因感佩其清廉而助其升迁者,上至康熙帝,下至亲王、督抚,可谓不绝其人。当然,在于成龙的一生中,最能理解且可以掌控其命运者,自非康熙帝莫属。因为于氏之廉,而使康熙决心将其树一标杆,使百官效仿。于公此人,则因成了标杆而愈加绝了其他念头?恐怕也难出余者揣度。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相隔遥远,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

    更深的因由或只在于:古时之人,心存天理。天理昭彰,不容人有其他念头。虽浊世滔滔,但这也不外是古代一部分士子的为人为政之准绳。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固然在许多方面是进步了,但在这做人的界限方面,未必就绝对性地比古人把持得更好。我们未必厚古薄今,也未必觉得今人就无须向前人学习。作为古代清官之一的于成龙,并非笔者此文想探讨的全部,但假若我们可以通过深入一个人的内心领地,而获悉他生而为人的一切苦乐,一切酸辛,进而洞察他的生命“何以恣意,何以自足,何以不逾矩”,便大致可以找到一个密码,用来解析我们所生活的现代。

    于成龙的故事以清廉为核心,但清廉只是他真正的面貌之局部,他还有另外一副面孔,是为当世能臣。在《清史稿》关于于氏本人的小传中,就有许多他为官从政的事例。他的履历,当可扩展为一本大书。这本书,应该能警示无数后人。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在一切关于人心之辨中,政治人物的清浊可能影响最大。因此,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对政治人物的道德观察可能更为严苛。这大约应是于成龙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人类的进步,总需有一些真正的无私无畏者推动。

    因此,何以辨清浊,就事涉广大。在天理及人欲的辩证中,于成龙至少向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的样本: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那么一些人,是如此这般地生活过。他们的一生,具有宗教般广阔的悲悯,他们的精神气质,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金石般的质地。

    ——而我们,如果连这样的一种大道都不能深刻地体悟,都不能勇敢地承继的话,真该是无可宽恕的一种悲哀了。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1020;本文作者:闫文盛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1-2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