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姚村镇风情

 

 

 

 

 

  姚村镇位于晋源区与清徐县之间,有1500多年的历史。亘古至今的一条官道(现为太汾公路)从姚村通过,将姚村镇的一些主要村庄连在一起,犹如一条红线,穿着一串五彩缤纷的玛瑙。傍依千年官道,这一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枣园头村,顾名思义,与枣园有关。1000多年前,这里绿树成荫,果实累累,是西山脚下一望无垠的枣林。层层叠叠的枣树,经春风微微抚摸,转眼间便长出了绿叶。放眼望去,阳光在枣叶上流淌,满眼碧绿,朝气蓬勃。绿色中夹间着白色的枣花,花不大,却耀眼。待到白露时分,满树的壶瓶枣在秋风中露着笑脸。这里的枣当年一定是方圆百里最好的枣。由于偌大枣园的存在,又与官道为邻,于是终于有了村庄——枣园头。

枣园头紧傍官道,四通八达。由于村民见南来北往客人较多,所以千百年来一代传一代,都非常好客,留下不少佳话。

300多年前一个春日下午,乌云翻滚,大雨滂沱。风雨中,一位老者手点竹杖,踏着泥泞,行走在清源县通往太原府的官道上。这位老者想在天黑之前赶到晋祠,但是走到枣园头村时,大雨如注,不能前行,只好拐进村边一户人家暂避风雨,讨碗水喝。村民热情接待了这位客人,为老人更换下湿衣裳,端来了可口的饭菜,并挽留老人待明早云开日出后再去晋祠。面对阴雨天气和村民的盛情,老人非常感动。第二天早晨,老人谢过村人,踏上了去晋祠的路。这位老人就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先生。先生到晋祠后,对枣园头村民的热情招待念念不忘。他略做思索,欣然提笔,写下了七律《枣园头阻雨泥十里不得至晋祠见所期》:“烂泥春雨顿成秋,十里闲关不可谋。谁把仁颜勤杖挂,遂能义色尽灯篝。数声非恶农夫起,一枕偷安客子羞。何处不堪当赤阁,老人今夜枣园头。”

到了民国初年,又有一位名人遇雨夜宿枣园头。这位名人叫天贵旦,是当时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天贵旦真名叫王春元,虽出身农家,但天赋聪慧,他曾在“小梨园”“庆梨园”等科班学习晋剧艺术,深得名师指点,出师后他演的《春秋配》《鲛绡帕》《六月雪》等戏轰动晋中、太原一带。入秋后的一天,天贵旦从清源县回武家庄。途经枣园头时,恰逢天降大雨,只好进村避雨。不料天贵旦进村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立即冒雨而来,想一睹天贵旦尊容,再听天贵旦演唱。茶饭之后,盛情难却,天贵旦触景生情,即兴自编演唱了一段晋剧:“谢乡亲们盛情款待,天贵旦我把口开,我从清源来,路上实难走,又逢下大雨,难了我的金杀鞋(hai),哪依哈咳,提得把茶壶来。清茶喝了个够,吃的是油果子,乡亲们再看戏,到咱们下处来,哪依呀咳,吃饭不要到外头买。”

枣园头村正西不到三华里有一小山村叫蚕石村。别小看这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山村,这里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位卓越人物有着联系。一位是台骀,另一位是王子乔。

王子乔是周灵王太子,名晋。据说,子乔15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因直谏触怒了灵王,被贬为庶民,未及三年而死,不久,其弟接位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带着家眷避居到这个小山村,成为太原王姓的始祖,并开始繁衍生息。若干年后,宗敬的后人王氏三兄弟为拓展生活空间,离开了蚕石村,分别奔向不同之地,于是形成了“太原王”遍及全国及世界多地的格局。有专家论证,此地不仅是王姓的发源地,也是张姓的发源地。据说,上古时候,有一位叫台骀的人就住在离蚕石村不远的地方,是我国历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创始人,他治水在大禹之前。有人认为,台骀就是张姓的始祖。

蚕石村向西南行五里便是杏坪村。这也是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就是这个小山村,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将组织群众、打击侵略者的重担压在自己肩头。在清太县工委和清太徐抗日政府领导下,晋源、王郭村、张村、大元村等建立党支部和基层抗日政权,成立地方武装,打击日寇,在近1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杏坪村成为当时清(源)、太(原)、徐(沟)革命的中心和摇篮,做出特殊贡献。

南峪村是西山(苇谷)脚下一山村,上世纪50年代,此处兴建煤矿,使得这个小山村闻名于世。此外,清道光《太原县志》人物卷提到,全真教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有墓设于此处。张三丰是否住过南峪,葬在南峪?也许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即便如此,也给南峪村罩上了几许与众不同的色彩。

据说,北邵村和西邵村最初都是北朝时高官的别墅。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进入中原后,习性难改,不愿在城中居住,一到夏天,城中酷暑难熬,都愿意到乡下或山中避暑。北齐皇帝高欢就在天龙山避暑,有时还到苇谷山中的仙岩寺避暑。北邵和西邵就是北齐高官为避暑而建的别墅。当时此地层林尽染,遍地黄花,又靠汾河,水草肥美,清凉无比,酷似草原,深得这些草原民族子孙的喜爱。北邵村和西邵村就是在别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姚村的西南方向有一村名叫固驿。从村名就可以得知,在古代,这里是一处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息、换马的住处。驿丞虽是末流的小官,但也得具备文化素养和处事能力。来的都是客,首先要确定身份分别对待,谁知哪片云彩上有雨。明朝成化年间,杨守陈官居洗马,洗马一般是太子的随从官,地位较显赫。传说有一年,杨守陈回乡省亲,余中下榻于驿站,驿丞以为洗马是管理马厩的,因此便不将杨守陈放在眼里,结果闹出了尴尬。

除去报卒和官员外,驿站还会遇到另一类顾客,就是文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如发展得好,有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拿起笔,抒发心中的梦想、抑郁、兴奋,在驿站粉墙上龙飞凤舞,于是驿站留下了众多文人的诗作,平添了文化风景。

固驿作为古驿站,到底留下过多少诗作,有哪位著名诗人曾路宿于此,史书没有记载,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古驿站曾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起了自己的作用。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1020;本文作者:王秉福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1-2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