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口音

 

 

 

 

 

  口音其实是个模糊的语汇,但它带有明显的地域指向,人们通常都将它作为方言的俗称。

北方人的面部、形体彼此很相似,只要不开口,别人很难判定你是哪儿人。我18岁参军到北京,是一个地道的山西人,1.75米的个头,皮肤黝黑,走在北京街头,足可“以晋乱京”。那时为了上街方便,常在挎包里悄悄带上一套便装,等出了营房,走出哨兵的视线,便换上。走在街上,竟然常有外地人向我问路,可一开口,就露出了“山西馅儿”,口音的地域性之强,就像从娘胎里带的胎记。

外地口音在京城带来的不只是语言交流上的尴尬,有时候还会受当地人的歧视。有些生在皇城根儿下的人们,好像觉得自己都是皇亲国戚,根本看不起外地人,包括我这个每天在此站岗放哨的解放军战士。为了不受歧视,我努力学京腔,尽量说普通话。由此,每次开口都会让我处于一种提心吊胆之中。每次开口前,都要按汉语拼音在心里组装、校正过才敢一字一句地吐出来,生怕别人听不懂。自己好像是个学业不佳的小学生,始终被老师置于大众面前回答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努力、模仿,我带有晋味儿的普通话终于长进了不少。打那以后,每次代表班里和排里在全连大会上发言,班长、排长都首推我上,更给了我进步的动力,当兵不到一年就被选为团支委。可见语言也是一种力,既有张力也有弹力,可将你吸纳,又可将你弹出。在人际关系短线式交往过程中,口音的地位在无形中上升,人本身反倒沦为次要的了。

后我去南方求学。自以为在京城待了几年,自己的普通话已经很到家了,谁知一不留神又露出了“山西馅儿”,因而常遭到北京籍和河北籍同学的讥笑和学舌,由此也使得我牢牢记住了那几个发音不准的字,纠正之后再没说错。正是在这种外部环境的监督改造下,使我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到工作后谈恋爱时,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告诉我,她愿意跟我处对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爱听我说话。

我的普通话退化是在回到太原五六年后偶然发现的。那天,我接到北京同学打来的电话。交谈中,同学说我讲话“醋”味儿太浓了。在学校时普通话讲得挺好的,怎么回了山西几年就又被“醋”熏倒了。下班回家后和妻子一说,妻子也有同感。我这才意识到实际上是环境改变了人。在北京、在学校不要说讲山西话了,就是讲普通话略带上一两个有山西味儿的字都会遭到战友、同学的讥讽,时时、处处都有人在监督你。回到太原后,大家大都是山西人,你讲得再土,也没人笑话你,由此而放松了对普通话的巩固和完善,故而逐渐地又回到母语上来了。

那天,我回了一趟老家(晋源区),我惊奇地发现,老家方言也逐步在被同化。如我们过去称父亲叫“爹”,称奶奶叫“娘娘”,而现在年轻人的孩子们都改“爸爸”“奶奶”了。过去方言 shui(水、 谁、睡) shu(书、 树、薯)不分,均念“fǔ”(音“府”),而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已改过来了。记得曾听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新老师为了纠正学生“水、书、树、薯”不分的毛病,把这4个字写成几句话让学生念,结果学生把这几句话念成:“我端着一杯 fǔ (水),拿着一本 fǔ (书),到 fǔ (树)底下看了一会儿 fǔ (书),吃一口红 fǔ (薯)喝一口 fǔ (水)。全班哄堂大笑。

著名作家莫言在上海“新世纪论坛”的演讲中讲道:“地球上目前大概还有3000多种语言,正以每年60种的速度在消亡,很难预计100年后地球上究竟还会有多少语言,但语言肯定会越来越少,很多闭塞的落后地区或弱势群体的语言肯定要被大的语言所吃掉,从经济或人类交流发展的角度来看,这能让人非常方便地交流,因此是一种积极的进步”。可不是吗,您会发现,现在已经很难从太原的年轻人中听到又硬、又土、又狠的太原方言了。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1120;本文作者:肖根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1-2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