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探珠觅真,追承文脉——《晋阳宝翰》序言

 

 

 

 

 

  中国的匾额约起源于3000多年前,周文王建台礼天,榜名“灵台”,可谓最早的匾额。之后“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后汉书·百官志》),其中扁即匾额。而楹联则起源于汉代“桃符”,清代人通常认为最早的楹联为五代十国后期后蜀主孟昶自撰的一联。据记载,蜀末归宋前一年(964)岁除日,孟昶命学士辛夤逊题桃符版,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经过不断完善成熟,到宋代,“桃符”开始向春联过渡。著名变法家、诗人王安石就有诗句讲到:“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概到明初,桃符就正式叫春联了。明清时,书写春联、对联成为风气,并且在内容载体上超越春联而发展形成楹联,还走出门户,登堂入室,装饰于屋壁殿柱。随着千百年岁月播迁,悬挂着著于古近代甚

    至现代建筑上的匾额(或题名)、楹联,越来越如这些庙堂、园林、居宅建筑之不可或缺的“眼睛”,不但本身作为建筑构成元素发挥艺术装饰作用,更以中国文字的深邃灵气、高雅韵味、含蓄意境,与建筑本身水乳交融,折射出建筑的丰富内涵和魂魄所在,成为一种融贯辞赋诗文、书法雕刻、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的中华艺术珍品。然而因为诸种因素,这些匾额、楹联有的已经字迹斑驳几近消失,有的则被收藏禁室秘不示人,有的也许还隐身山林或市井未被发现,有的旧章新书无复古朴,有的甚至因为建筑本身的消亡而永远丧失其“皮毛相生相荣”的价值。

    在我们居住生活的这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的广阔大地上,遗存有许多优秀古近代建筑,留下了许多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匾额、楹联,已然成为一道与建筑和周边景物相得益彰的独特人文景观,不少佳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从一个侧面彰显着“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太原”的影姿。如在晋祠,至今仍保存有宋代以来的匾额、楹联数百件,大多为名家高手书写,文字优美,书艺精典,寓意深长,妙味无穷。

    如何把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匾额、楹联艺术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有更多机会欣赏其独特艺术形式,感受其厚重文化魅力,并由此而寻踪晋阳文脉,追承中华文明,留泽后世千秋,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思考和自觉担当的事情。

    正是基于这样一份人文怀想和责任使然,今年初,我提议策划编辑《晋阳宝翰》,把太原境内古近代优秀建筑的匾额、楹联和现代有代表性建筑的题名收集起来,以直观生动的形式选编出版,从而与广大读者一道,共享一次精致隽永的建筑审美、语言审美、书艺审美、摄影审美、思想审美的独特精神之旅、文明之旅。

    当然,薄薄籍册实不足以尽收其中精华,更难免有遗珠之憾。唯愿以一得之管窥,引起更多人关注这些中华文化艺术珍宝,热爱之,坚守之,弘扬之。

    诚如李克强总理所咏晋祠原同乐亭(现傅山纪念馆)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之意涵,我们在乐享趣味之余,还要不坠上下求索之志,引此为新的起步,为挖掘、整理、弘扬太原文化不懈奋发,永远行走在路上。

    是为序。(《晋阳宝翰》已于20149月由三晋出版社正式出版) 

太原日报20141020张春根

 

一匾一联千古情

——《晋阳宝翰》赏鉴

    ■贺旭宏

    在我国,匾额和楹联由来已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匾联向来以简洁的言语、谐畅的格律和博大的内涵,表达了书法的高深玄妙,蕴藏了审美的潇洒旷达,寄寓了朴素而精辟的人生哲理,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称晋阳的太原,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用各种方式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其中不乏大量融于建筑之中的匾额和楹联。然而,面对这一道隐身山林市井又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人们欲亲历所有的精品佳作几乎万无可能。即便是生在太原,也是百缘一分,殊难全得一见。吴国荣先生主编的《晋阳宝翰》,正是基于一种人文背景下的追忆怀想和新时期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下的责任担当,对千年以来的匾额楹联进行梳理精选,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精致隽永的建筑审美、音韵审美、书艺审美、摄影审美、思想审美的独特精神之旅和文明之旅。

    《晋阳宝翰》是对太原匾额楹联文化艺术的系统诠释与突出展现。它秉承整理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宗旨,充分筛滤拍摄,在此基础上精挑细选,并作简要释介,共辑录匾额181块、楹联64副、题名58幅,从整体轮廓上主要对太原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和历史民居上的匾额、楹联以及题名进行了一次重点梳理,以展示市域内历代名人名家思想文化之底蕴和书法艺术之魅力。细细品啜书中所收每一块匾额、每一副楹联,古今名家高手精湛的书艺,令人叹为观止。书中既囊括了千百年来全国文人雅士的墨迹书韵,又突出了三晋名人的书作印痕,如高汝行、傅山、祁寯藻、戴梦熊、杨二酉、曾国荃、陈畏三、刘大鹏、阎锡山、于右任、沙孟海、柯璜、启功、姚奠中等,同时还收录了国家领导人和当代书法达人的题名作品。这些作品墨韵生动、形制多样、各体俱全,凸显了匾额之典雅、楹联之华美。通读全书,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文化意境的广阔性和书法艺术的多样性,更能从中感知编者弘扬三晋文化、彰显太原魅力之责任担当。

    《晋阳宝翰》是形成系列的文化组构。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一笔最大的精神财富,提及古老晋阳的文化遗产,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古建文化、民俗文化……有这些珠玉在前,一直沉默着的匾额、楹联,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然而,这些屹立在街头陌巷的文字,却是这方土地上本色文化发展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晋阳宝翰》一书的出版,对于积极构建与完善太原历史文化的大体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晋阳宝翰》又是一部文化导引。遍布于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名人故居、历史民居等建筑上的匾额、楹联和题名,作为太原历史的见证,风雨沧桑千百年,寂然沉默千百年,幸得今人辑录成册,以最直观的图片形式展现于读者面前,便于人们直睹其真容。透过一张张鲜明的图片,人们即便是远隔千里,依然能慢慢打捞千年不老的记忆,细细品赏传统文化的神韵。同时,这些发人深省的匾额、楹联,同与之共存的高啄檐牙、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和谐融为一体,在不经意间给读者留下一丝情感烙印,让人们对实境的探访充满预期。

    掩卷静思,《晋阳宝翰》的意义又何止于此。历经岁月洗礼,饱受风雨剥蚀,这些文化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正如主编吴国荣先生所言,“有的已经字迹斑驳几近消失,有的则被书藏禁室秘不示人,有的也许还隐身山林或市井未被发现,有的旧章新书无复古朴,有的甚至因为建筑本身的消亡而永远丧失其‘皮毛相生相荣’的价值,使编者十分惋惜。”自然界中,总有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让人心生无力之感。那些已经湮没于浩瀚历史时空中的宝贵匾额、楹联不知凡几。而编辑出版《晋阳宝翰》,正是今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是对晋阳文脉的梳理,也是对这些珍贵文化资源的有效保存。

    源远流长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让这里的人们因此而无比荣耀和自豪。挖掘、传承、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这些传统文化才能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价值。于此而言,《晋阳宝翰》在让读者品味匾额、楹联千年古韵之外,所传递的文化价值才是其精神内核之所在!

 

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1-2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