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天龙山漫山阁与宝严阁

 

 

 

 

 

  飞阁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精思傅会之作,按《滕王阁序》的描述是“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在古代太原,也有两座著名的大阁,作为翼庇摩崖石佛的建筑,历尽千年风霜,这就是位于天龙山石窟的漫山阁与蒙山大佛的宝严阁。

    漫山阁所在的位置在今天龙山石窟的第9窟,佛像是晚唐至五代的雕塑。在后唐时,睿宗刘钧即造阁庇护佛像。据北汉广运二年(975年)《千佛楼碑记》:天龙山石窟“有平址,东西仅五十步,北依石壁,有弥勒阁。内设石像,侍立对峙,容旨温和。其镌磨之巧,代不能及。昔睿宗皇帝再将添饰,功用宛然”。这个佛阁一直沿用到金代天会年间,寺废阁颓。明代正德初年,僧人道永“又建阁,高四丈余,以庇石佛像”(嘉靖《太原县志·寺观》)。明代所修的这个约13米多高的重檐大阁,正好把9窟这个敞口大龛包容其中(大佛连坐约高1295厘米)。在当时尚未见“漫山阁”之名,传为俗人所呼。但在雍正《太原县志·图》中,“天龙山图”中已有两重檐阁名“漫山阁”。在道光《太原县志·山川》中,称天龙山“上有石佛阁,曰漫山阁,其佛就山石为之,高数丈,覆以飞阁”。此阁毁于上世纪40年代。关于漫山阁的兴废,在今人有关天龙山的著作中失载。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天龙山漫山阁为1986年重修。宝严阁是蒙山大佛的居所,大佛本建于北齐,但阁却稍后才修成。据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刘知远所立《重修蒙山开化宝严阁记》,此阁始建于隋代仁寿元年(601年),“隋朝造大阁而庇尊像焉”,结束了大佛建成50年来风餐露宿的时光。但好景不长,至唐武宗会昌甲子(844年)法难,“敕废大阁,露尊像,雨滴风摧”,大佛又裸露山间。据《唐会要》武宗制,当时天下拆毁佛寺4600余所,宝严阁其一也。

    唐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虎踞晋阳,上西山而指顾,“痛望真身而受霜露”,便下令重修大阁。工程开建,“运斤震地,工无舍夜,人不知劳。自乙卯至己未(895900年),首尾五年,盖成大阁,兼妆佛像”。高阁巍峨,下观岗险,上摘星辰,“仰之弥高,睹之尤丽,万人瞻仰,祈福于兹”,成为太原又一胜景。

    又过了50年,至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北平王刘知远镇守太原之时,他登上西山到开化寺上香。见宝严阁已倾斜,大佛也崩坏,就再次修建佛阁。这次重修的宝严阁为五层,共130间,添换瓦木,彩饰佛像,装修了开化寺诸殿。这是蒙山大佛建阁的第三次,也是迄今最后的一次。宝严阁“元末废毁,止有僧房、舍利塔”(嘉靖《太原县志》卷一)。

    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千百年来,原邑名阁,绣闼雕甍,殊不知湮没几许!附记:宝严阁之“宝”字,后晋刘知远碑作“”,俗儒不识字,臆断“严”前一字应为“庄”。明清邑志皆是。唯《全唐文》、光绪王轩《山西通志·金石记》、清代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不误。世上终有识字人。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0331;本文作者:马剑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10-16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