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诸位上午好!

  感谢主持人的安排,让我在这里跟台湾文化界的朋友作一次交流。

  二零一零年九月上旬,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先生曾率一个代表团访问台湾,我是跟随的专家团的成员之一。蔡先生在大陆是什么官职,就不必说了。我不知道这次这么多的台湾朋友,来山西参观访问,与那次蔡会长的访台有没有关联,不管有没有,能在这儿跟台湾的朋友作一次交流,我是很高兴的。刚才一进大厅,就见到了四年前接待我们的陈春霖先生,他还记得我在台北研讨会的发言。

  这次活动,是大陆文化部与山西省政府合办的,由山西省文化厅具体组织。来访的人员,主要由台湾文化部门安排。想来许多朋友是第一次来山西。来不来山西,一方面是文化部门的安排,一方面也是个人的选择。他说让你来,你不来,他肯定不强迫。我要说,你们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也是高明的。我看来的人中,年纪大的多些,可见老年人的智慧,在这上头,比年轻人胜了一筹。来大陆,有机会来山西,若是不来,过后肯定会后悔的。

  你们在山西,可看的很多,文化厅有周详的安排,我就不说了,我要说是,山西文化的历史的影响,同时也是想说,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山西文化。

  说历史影响,当然要用历史的眼光。我是学历史的。研究历史,有两个路径,也可以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典章制度,这是过去的历史学家遵循的一个路径,关注较多的一个层面,还有一个是地理环境,也可以说是历史地理,这是百年来,新一代历史学家较为侧重的一个路径,一个层面。

  什么叫历史地理呢?今天正好是七月七日,抗战爆发纪念日,就举个与抗战有关的例子吧。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谁都看出,中日之间终究会有一场大战。开战后,会是什么样的状况,许多名家都有自己的说法,著名的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提出的看法是,开战后中国会大败,只要守住三阳,就不会亡国。这三阳是,洛阳、襄阳、衡阳。八年抗战期间,这三个地方,始终都是中国军队防守的重点区域,也都发生过非常激烈的战斗。稍有地理常识的人,只要将这三个地方连在一起就看出道理来了,这个连接线以东,差不多都是平原,以西,差不多都是山地。山地易守难攻,结局可想而知。

  看山西,若从典章制度的层面看,我建议朋友们注意一下,在山西即便是偏远的乡村,也有庙宇,有庙宇的地方,必有戏台。国家的典章制度,就是通过演戏这一文艺活动,达到教化的目的,变为民众的人生理念,成为道德规范,成为风土人情。关注一下戏台,关注一下民间风俗,对“礼失求诸野”,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我今天要讲的,主要是从地理上看,山西对历史的影响。不管你们这次要去的是些什么地方,都要对山西有个整体的认识。

  我上小学时,就注意到了,山西的形状,很像台湾。都是南北一长条,像个树叶,两头窄些,中间宽些。这个样子,可说从元代设置行省(中央机构叫中书省,行省,就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以来,几乎没有变过。小的变动还是有的,比如河北的蔚县,过去一直是山西的,现在是河北的了。这个树叶形的长条,是由山西的地理条件决定的。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黄河,这一山一河,就固定了山西的形状,只会是这个样子。有人会说,设省,就是以自然条件划分的。不完全是这样。更多的是考虑治理的方便。比如陕西省南部,汉中一带,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风土人情,更接近四川,但是,就是不划给四川。为什么,就是要插入四川一块地方,四川一旦不稳,出兵就方便多了。现在的样子,只能说是沿袭历史的格局。山西的这个地理格局,柳宗元说,叫表里山河,原话是:“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可以扩大想像,这样的地貌,本身就像一个大城堡。

  这个城堡,若在偏远的地方,就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了。

  恰恰不是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它就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

  秦朝太短,不说了,汉代和唐代,都是历史上的大朝代,都城在长安,山西南部,古称河东,与长安所在的关中,可说是互为表里。山西也可说是京畿。前些年出土的黄河大铁牛,就是蒲津桥的定桥之物。为什么要在这儿修这么好的一个桥呢?就是为了去北边方便。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儿,也是因为这儿是通长安的要道,若在偏远之地,就不会有宰相的遗孀和女儿,那么长时间住在普救寺里了。

  再一个时期,是明朝。明朝边防有九镇,其中两镇在山西,一是山西镇(驻地宁武),一是大同镇。而大同尤其重要,与宣府(宣化)并称宣大,可说是北京西北的屏障。

  这三个时期,基本上可说,山西平安,国家就平安。

  从历史地理上看,山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北部,在380毫米降水线上。大体来说,就是现在山西北部朔州一线。明代的长城,大致就是沿着这个降水线修建的。说白了就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个分界线。胡人南侵,多是由这儿进来的。

  胡人南侵,过去总说是个教化的问题,我们的教化没有远及彼邦,所以他们野性难驯,烧杀抢掠,有了这个380毫米降水线理论,就知道了,不是什么教化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不南侵,他就没法活。

  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山西在战乱时代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战乱时代,一个是东晋之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是唐灭亡之后,北方的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叫北汉,就在太原。前一个时期平定之后,建立了北魏,北方算是统一了。后一个时期平定之后,建立了宋朝。说太原是龙城,不是说这儿建过国都,是说这儿是龙兴之地,唐朝的李渊父子,就是从这儿起兵的。山西真正建过国都的,是大同,北魏前期的首都(后期在洛阳)。山西可说是个五胡杂处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融和,起过很大的作用。

  来山西参观,不管有关方面的路线是怎样安排的,你心里要有个历史文化的轮廓。就是,从南往北,你的感觉要是,从地下走到地面,从历史的深处,渐渐地走向历史的明处。

  这话怎么讲呢?

  就是,在晋南一带,要看地下的东西,过了灵石口(霍县以北),进入晋中地区,要看地上的东西。这就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越走离现代越近。

  晋南地下的东西,最为明显的,是在侯马,可以看晋国的大墓,看编钟,尤其要看看陶范。再就是,要看看侯马盟书,看看三家分晋那个时期,人们如何用毛笔,沾上朱砂在石片上玉片上写字。

  越走越高,就走出了地面。这就到了太原这边,看晋祠,看五台山的宋代建筑,看应县的辽代木塔,看云冈的北魏石窟。这就是我说的走向历史的明处。

  还有一个观念,也希望朋友们接受。文化这个东西,绝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是经过长时期的运行,积淀而成的。文化,历来是保守的。千万不要一听保守,就皱眉头。没有历史文化的保守性,传统性,那我们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灾难,而仍能保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还能是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台湾的时候,欢迎酒会上,当时的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盛治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说到了台湾,在台北,不要光是参观太庙、故宫,还应当到台北的小街小巷走走,那里有小咖啡馆,小酒馆,坐在里面,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音乐,喝个小酒,聊聊天,那是最能体现台湾文化的地方。我要劝朋友,有可能的话,去山西古朴的乡村走走,在那些地方,最能体会山西文化的悠久与绵长,也最能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变化的一面,和没有多大变化的一面。这没有多大变化的一面,绝不是说山西落后,恰恰说明,山西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做了多么可贵的努力。

 

文来源:;本文作者:韩石山(2014年7月7日,在太原台湾文化界朋友讲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8-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