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汾城古戏台

 

 

 

 

 

  千百年来,襄陵县和太平县素以“金襄陵,银太平”并称于世,这方土地经济富庶,沃野连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后两县合并称襄汾县。这里,有驰名中外的丁村遗址、汾城古建筑城隍庙、五龙庙、陶寺夏代遗址、春秋晋城遗址、汉末黄巾军屯兵遗址、清居民建筑等众多年代久远的宝贵历史文物。

    汾城城隍庙,位于西门内路北,明洪武二年知县葛洪奉诏建造。此后,每届太平县令到任,都按规定斋戒拜谒,对城隍爷发誓当好官。每逢水旱疫疾也都前往祈福,求得县境平安,风调雨顺。明代天启年再行修缮,其规模与装饰冠于邻邑,更加金碧辉煌。还制定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十月初五至十二为庙会日。

    有庙有会必唱戏酬神迎香客,唱戏必建戏台请戏班。在古太平城建筑中有许多戏台,保存比较完好又最具特色的当属始建于元代的城隍庙古戏台。

    城隍庙戏台坐南朝北,建于正门内,与门之内檐仅一米之隔,是为庙内诸神看戏方便的典型“过路式戏台”。细观其戏台建筑风格,内行人可体察其穿越元、明、清三代时空的动感魅力。覆盖台板后上可演出,下可为人行通道。台座呈方形,过道将之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建筑中的西游记故事石雕木刻工艺细腻,反映了明清建筑的特点。组成戏台前伸的石栏已不复存在,但残留的石铆仍可使人依稀复原戏台数百年风雨沧桑。戏台后半部建有五架梁后堂,面阔三间,用材粗大,柱头枋用“勾头搭掌”式。前台演出区结构重檐飞角,台柱密排,追求华丽,尤其正面平板枋上,细密实排的九跴斗拱组成的六出花饰和垂花柱,以及凤戏牡丹、福禄三星的木雕,更是精巧别致,让人叹为观止,其整体风格显然为清代晚期之作。这从其戏台题记上也得以证实:“大清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辛巳月辛卯日辛卯时知太平县事朱光绶重建”。

    据当地文物管理人员介绍,戏台整体风格前后不一致,很可能是当时的太平县长朱光绶在修复明建戏台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造,尤其是前台演出区,但后区的主梁架未动,因而写了“重建”二字。

    城隍庙戏台,在这铁打的太平城、神圣的城隍庙内,似乎永远是肃然而谦恭的配角,只待锣鼓点奏响、大幕开启,才能激活它蓬勃的生命力,带给世人惊喜和愉悦。但当我们走近它,这无言的生命却也复活,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只为欣赏它的戏剧人,静静复原了历史长河中这古老戏台上一段传奇的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逼迫戏班子唱戏。戏至中场,一颗炸弹飞进戏场,轰然在鬼子队伍中爆炸……或许,这是游击队精心设计的一出戏中戏,借看台上《闹书馆》,台下痛打鬼子兵!

    岁月无痕,往事却并不如烟,曾经富丽华彩的戏台,虽然久不唱戏,少了昔日的繁盛,但我们却分明感受到梆腔弦韵,眉户余音穿越时空、透过层层建筑和茂密古柏,诉说着它曾经的智慧勇敢和绝不屈从。历史的火花,此刻激荡起曾经的戏台和当下的戏剧人一种心灵的共鸣。

 

文来源:;本文作者:太原晚报20140504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7-17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