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朔州青钟村有座“昭君墓”?

 

 

 

 

 

  清明临近,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村北的封土堆开始人来人往,常有附近村民去祭祀。祭祀谁?南榆林乡乡长齐宏亮说,祭祀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齐宏亮认为,这座封土堆就是“明妃之冢”。

    昭君墓在全国有十几处,比较有名的有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八拜昭君墓”,土默特左旗的“朱堡昭君墓”,包头南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昭君墓”等。其中犹以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最为有名。

    青钟村也有座“昭君墓”?怀着好奇和疑虑,记者前往青钟村。经过数日探访,结果发现,坐落于雁门关脚下“蕃汉界头”的这座“青冢”真有可能是“明妃之冢”。

    齐宏亮说,《王昭君变文》详细描述了昭君棺椁下葬时的场景:“牛羊堆堆生埋圹,仕女芬芬(纷纷)耸入坑,地上筑境(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黄金白玉莲(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坟高数尺号青塚,还道军人为立名。”“这表明,单于安葬昭君,采用了早已绝迹的活人、活牛、活羊殉葬制,而且陪葬了无数的金银珍宝。”齐宏亮说:“可是,考古人员在对‘八拜昭君墓’和‘朱堡昭君墓’考证时发现,这仅仅是两座汉代烽燧遗址。‘达拉特旗昭君墓’也不是人工修筑的古代墓葬,而是一座天然的石山。但就在青钟村的昭君墓盗坑里,村民捡了不少砖瓦瓷片,有关专家认为是汉代的。”

    记者请教了朔州市考古专家孙雪瑞先生,他说,“从那些瓦片来看,墓葬应建于汉代。残片中的壶、罐之类明显属于西汉时期,板瓦残片属于东汉时代,根据板瓦形制推断,墓地当时应有过大型建筑,通过文物钻探可得到证明,从现状表明,墓葬封土位于方形平台之上,与刘家窑村后北山上建于北魏时代的元姬墓很相似。”

  “青钟村”得名缘于“青冢”

    听说记者对昭君墓感兴趣,青钟村党支部书记蔚俊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说:“你来细细采访采访吧,肯定有收获!”

    青钟村位于朔城区东南方向。41日,记者沿朔州旅游公路,驱车20多分钟就到了。蔚俊领着记者来到村北,四周平坦的耕地上,突兀地隆起一个封土堆,高四五米,占地四亩。踏着没过脚踝的枯草,向堆顶的汉白玉石的墓碑走去。

    碑阳镌刻首部浮雕左凤右龙,俗称“龙凤呈祥”,碑身两侧边做升龙盘曲于柱。碑首的“篆额”是“流芳百世”4字。碑体正文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了4句五言韵文:“头枕大青山,脚登雁门关,玉手嬉桑干,泪眼望长安”。碑阴镌刻线雕身着裘服、怀抱琵琶的昭君肖像,仪表端庄,神态安详,低首沉思,上款为臧克家先生的诗句:“千载传佳话,一身系安危”;边饰上为“山字锦”纹,两角为“夔龙草”纹;下为“卍”字纹;左右为“富贵不断头”纹。碑前香炉内,青烟袅袅;供桌上,摆放着瓜果点心。

    蔚俊说,这块碑是2013年晋蒙首届弘扬昭君文化研讨会举办时立的。青钟村原名旧堡、青庄、青塚,明万历版、民国版《马邑县志》与雍正版《朔州志》记载均为“青冢”,传因有昭君墓而得名。后村民觉得“冢”字不吉利,在清朝道光26年才改为现在的青钟村。村里出土的一块为清道光27年的“藏山大王庙”石碑,不仅详细描述了藏山大王庙的历史沿革,也记录了青钟与青冢村的名称变化。

    正巧过来祭祀的64岁村民田旺告诉记者:“从记事起,爷爷就不让他到昭君的墓地去割草、玩耍,说是不能作害那个地方,会遭报应的。就是农业学大寨,这块土堆也没有被摊成耕地。”

  “昭君出塞经朔州”有史可循

    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王杰瑜和谢鸿喜教授合著的《朔州王昭君墓考》称:“事实上,当时汉匈‘和亲’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今天渭南,渡黄河,经永济市,沿涑水到闻喜,然后沿汾河抵太原,逾雁门关,到朔州,或经右玉杀虎口到漠北,或经平城、左云到单于庭。”并且论断“青钟即青冢”,“青冢”始见于唐,杜甫有诗《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那么,昭君一行过雁门关后,是否途经青钟村?77岁的村民蔚国义老人自幼喜好读书,对昭君墓研究多年。他说,昭君出塞时,由于长安(今西安)北部有30多个小国家,通关手续繁琐,便决定从长安过风陵渡,走太原,经雁门关,出杀虎口北上。大队人马出了雁门关后,来到一个叫旧堡的村庄。看到旧堡村依山傍水,风光秀美,昭君一行人在此村歇息了5天。临行时,昭君说,这一带青草长势很好,就改名叫青庄吧。

    李白、欧阳修、王安石等都对王昭君墓进行过咏叹,但无法从诗句中获得“青冢”的位置。元好问《雁门关外》里提到的“青塚”似乎应是指朔州青钟村的王昭君墓,其中有“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塚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诗里提到的“马邑”,就是现在的朔城区。

  昭君遗言称愿“葬于故地”

    南榆林乡乡长齐宏亮是昭君墓在青钟村的力挺者,他曾著文《昭君墓应在朔州青钟村》。

    齐宏亮说,敦煌出土的唐代《王昭君变文》里记录了昭君临死前留给丈夫单于的遗言:“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奏报汉王知。”三更时昭君“大命方尽”,单于为了兑现应许,把昭君运回故地,但必须报知汉王批准,也就是百姓说的要到娘舅门上“报丧”。但因尸体不能放置太久,便一边派人报知汉王,一边运灵柩回汉。走到雁门关外汉匈边境的青钟村,仍不见汉王回音,却又不能闯关。

    站在昭君墓前,齐宏亮反问记者,那她葬在了哪里?“‘一百里铺氍毹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也就是说,安葬昭君时是从单于牙帐(即今呼和浩特市)出发,共走了600里路,才到了安葬的地方。这600里的距离,与内蒙古境内的所有昭君墓都不相符,而从青钟村出发经右玉杀虎口到呼和浩特市,距离正好是600里。”

  青冢的地理位置与史料记载吻合

    齐宏亮断言昭君墓在青钟村,更重要的一点,是《马邑县志》记录的青冢与唐代《明妃传》和《王昭君变文》记录的昭君墓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马邑县志》记载:青塚,在县西南三十里,阔四五亩,高三丈余,俗传汉王昭君墓。黄水河,在县二十里。

    齐宏亮把记者带到青钟村南,指着残存的古河道说,这里原来就叫黄水河。唐代《明妃传》和《王昭君变文》都记录了昭君墓的地理位置:“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内蒙古境内的几座昭君墓,经考证发现都不是真正的墓葬。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尽管也在‘黄河北’,但与距离最近的托克县城北东沙岗,这座建于唐代的东受降城相距也有100多里。然而,青钟村王昭君墓却存在与此相符的证明。”齐宏亮把手指向西南方向,“离咱们十来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古城神武郡,要不是阴天,咱们就能望见。《辽史》里有‘神武本隋县,因北齐侨置之神武郡,改设县,有桑干水,则地又是马邑神武军,今州南之神武村,去桑干水远。’的记载。更巧的是,唐朝时的受降城在朔州也有一座。《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唐受降城有三,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朔州的受降城是不是神武郡,资料没有记载,但从‘神武’二字看,作为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池可能性极大。”他认为,“黄河”或是古人“黄水河”之笔误。

    《变文》记载,若干年后,汉孝哀帝差使者杨少徵使蕃,返回途中走到蕃汉边境,看到孤零零的昭君墓,宣读了皇帝祭文。按常理,杨少徵出使匈奴,来回应走王昭君和蕃时的线路。齐宏亮论断,“蕃汉界头”就在雁门关附近,“明妃之塚”当指青钟村昭君墓。

  昭君墓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201392日,在青钟村举行的首届晋蒙弘扬昭君文化研讨会上,内蒙古昭君文化研讨会副会长张茂林对青钟村的昭君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与会学者的论证,他“感到此墓即昭君墓的可能性极大,许多史料和考证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是继呼和浩特昭君墓之后,又一个研究、弘扬昭君文化的重要基地。”

    朔城区一中退休教师田富明曾在青钟村任教多年,对“青冢”颇有研究。他说,霍锳在《青冢吊明妃二首》中言:“琵琶弹出汉宫秋,青冢千年姓字留。”霍子琯在《青冢》中写道:“当年为国死,今日草犹生。边风鼓气节,寒月映忠精。”“我从田霍两姓族谱所查,祖先都是从丰城(现在的呼市)而来的,家谱中明显写道‘时北人屡扰边陲’战乱不止,霍锳与孙子霍子琯,不可能在呼市凭吊王昭君,而是马邑所辖管的青冢实地所祭。”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说得好:“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文来源:山西晚报20140404;本文作者:王晋飞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7-17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