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古代太原的水利工程——兼释地名“固碾”

 

 

 

 

 

  太原的水利史起源早于大禹治水,这是我国神话传说系统中的说法。少昊金天氏的裔孙台骀,在太原地区修治水利,他“宣汾洮,障大泽”,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宣”即疏导、“障”即阻断的方法控制水患。而在夏禹之前,鲧却只知壅堵,不懂宣导,不学习人类先进文化,难怪被舜“殛于羽郊”。

先周文化来源于太原地区,周人因袭农业传统,在治水方面,已能“蓄水、止水、荡水、均水、舍水、泻水”(《周礼·地官·稻人》卷三十)。而这些控水能力,均得依赖堤堰陂塘等水利设施。

唐代贞观年间,因太原“汾东地多盐卤,井不堪食”,太原长史李勣“架汾水东引入城,令民汲引”,人们喝上了自来水。古时生态环境尚好,晋人性格粗犷,估计还是“直饮水”。至唐天授中,长史崔神庆又在汾河上筑中城,连接东西两城,形成三城联动,也是一项伟大的建城水利工程。顺便说一下,唐代太原的长史均为尚书兼任,“前后长史,皆以尚书为之”(《旧唐书·崔神庄传》),在行政管理上是高设一级。

宋代天禧中,太原人们有幸迎来一位水利世家出身的知府陈尧佐。他曾在钱塘筑堤,也在滑州黄河筑“陈公堤”。据《宋史》本传:“陈尧佐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川民辄忧忧。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关于柳溪的记载,也见于明永乐《太原府志》卷四、明成化《山西通志·山川》。不过《永乐志》以为柳溪汾堤为宋相韩绛兄弟所修,此事,待考。

春秋末与宋初,太原城有两次被水灌的遭遇,水利用于军事,“遏晋水以灌晋阳”,所以不管水位有多高,一个“遏”字,纵金城汤池也难逃噩运。

明代,太原周边的河渠堤堰已成网络,南堰、北堰、中堰等地名见于清初方志。如风峪沙堰坏于明成化年间,正德中乡贤尚书王琼率众修复。嘉靖时又坏,王尚书便一生与风峪沙河搏战。至清乾隆,后人以石灰嵌石块,终成锢龙堰。

太原城北有南、北固碾村,康熙志曰“故碾”,明代《朱三畏墓志铭》同。窃谓“碾”无所谓“固”,其地北拒汾、杨兴二河,当以“故埝”或“固堰”为是。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1202;本文作者:马剑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3-14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