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卖完煤”你还卖什么?!

 

 

 

 

 

  开始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除了叹息,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不是么?本是“卧虎藏龙”的山西,如今提起却总免不了让“老西儿”们“一声叹息”!为什么?为什么矿难、小煤窑屡禁不绝?为什么人才济济却外流难返?为什么不去绸缪一下“卖完煤”后的三晋未来?
  事实是,问题太多,从“侯马刑警暴打交警”到“两‘老西儿’因孩子上不起大学而自尽”再到矿难,山西百姓需要直面的现实太沉重了。比如眼下吧,刚刚是“左云矿难”充斥媒体,话音未落便又来了“灵石矿难”!据报道,超级“大忙人”李毅中局长又去了现场,但这次他却似乎没有了“震怒”,因为可能,我猜想,他已经快“过劳死”了。而“中新时评”则说:“山西也不想再见李毅中”。
  同时,该评论指出,矿难的问题谁都知道,但“谁也解决不了,谁也不会解决,因为它牵扯到当地的经济利益和‘官煤勾结’的问题”。
  悲哀么?是的。因为这就等于说,山西的煤还得继续卖下去,山西的矿难就是不治之症,直到晋煤枯竭,该演出的这出悲惨的“晋剧”还得继续演下去。
  可是,如果静夜扪思,每个稍微有点人文关怀或者忧患意识的国人或许都会想到一个问题:面对1860年特别是近50年来人类大规模的晋煤开采所带来的必然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对煤有了依赖症的山西以后怎么办?
  答案在风中,在烟尘笼罩、汾河断流、晋祠“难老泉”濒危的悲抑情怀里。痛定思痛,和绝大多数山西人一样,我也不知古代最早“烧煤”的山西人女娲,面对矿难,面对晋煤必枯的宿命,如今还有没有“炼石补天”的气概。
  但此时,下野后的“山西农民”陈永贵在和山西作家马烽喝酒时蹦出这么一句话让我心头一亮:“这金碗碎了,份量还在!”话很朴实,也很沉重,但这话从一位曾做过副总理、阅尽人世沧桑的山西农民嘴里吐出,真的是不同凡响。
  无疑,陈永贵“蹦出”来的,是一种精神,不管是“永贵精神”、“大寨精神”还是“山西精神”,这“份量”还真是不轻的。或许,在山西人赖以骄傲的“灿烂千年”的“祖上”,也正是这种不服输、不低头的地域性格和文化底蕴,支撑着土地贫瘠的三晋父老创造出了“晋商文化”乃至被誉为“表里河山”的五千年辉煌。
  然而,兴奋归兴奋,可她消逝得又是那么快——
  这就够了么?陈永贵去世了,大寨也没落了,因为虎头山“社员”平整出的狼窝掌梯田层层犹在,却再也比不上江南“华西村们”的风光。可见,这“精神”还是有局限的,因为即便找遍了令“山西人自信的八个理由”的“山西日报”,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纯粹阿Q式“软弱的抗争”。
  逝者已矣,远如荀子、卫青、司马光、杨家将的,就别提了。我想,事出必有其因,即便近代显赫一时的“晋商文化”来追寻答案,我们应该也能看到山西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优长和不足吧。
  众所周知,清朝中期崛起的“晋商现象”无疑是山西历史文化在近代现实逼迫下迸发出的精神之光。当时,在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务实、厚重、坚韧、进取的“晋商文化”曾一度让山西小镇成为“大清央行”,而具有现代信用制度性质的“票号”的发明,更直接催生了让龚自珍都感叹“海内最富”的晋人风采!
  骄傲么?是的,因为“乔家大院”至今让人羡慕,平遥古城更是国人怀旧时的必览之胜。但其实,就是自那时起,山西衰落的种子便“生了根”。因为长期积淀的“务实”,因为拼命换来的“最富”,更因为短视而没有信仰皈依的“实惠”观念,晋人在当时便给清帝留下了“重商轻学”的印象,雍正年间有上书云:“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移入贸易一途。可见,”而“从娃娃抓起”培养“会打算盘”的“伙计”从那时起便渐成时尚。
  在商业思想上,晋商是发达甚至超前的,一个朋友旅游归来,曾对笔者讲过他面对山西代县清朝出土的一块标有“值年经理”的墓碑时所迸发的激动:那是多么超前的观念啊,轮流“值年”,简直是民主政治的雏形啊!但也正是从那时期,从做“大清央行”中尝到了甜头的“晋商”便有了致命的短视缺憾,乃至到了今日,山西的富翁还被新华社报道为“思想封建长于政治、不官而官”。
  那么,是山西人不爱官么?不,“官本位”在山西比中国任何地方毫不逊色,一位山西记者曾生动地描述了他“没当官”后父亲眼里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因为“那里的人对当官有一种天生的敬畏之情”。但这位记者“对了也错了”,其实有着深厚“明君、贤相、忠臣”传统的山西人虽然喜欢“当官”掌权,但也有许多人太世故了,深知官场的风险,所以他们更喜欢“不官而官”!这才有了山西人近代史上从小务商的“光荣传统”,有了山西人“重商”甚至“羡商”的文化特色。
  或许,历史上的山西人出官太多,当官太久,已经变得太聪明了,聪明到早已超越了国人传统的“官本位”意识,聪明到“当官”只是传统皇权制下的“无奈之举”,“不官而官”则成了晋人大智慧的象征。清朝如此,如今也一样。然而也正因如此,山西的“官”也便能看得起“商”,便能看到“逍遥的商人”的“实惠”而喜欢和商人们称兄道弟。加之山西“历史悠久”但独独缺“法”的“仁义礼智信”根基深厚,于是,一张张庞大的笼罩在温情脉脉面纱后的“关系网”诞生了。因为“商”也离不开“官”的网开一面乃至“扶持政策” 啊。
  网虽无形,但这张“网”是每个到过山西的官员、商旅都能体会得到的。盘根错节,无“法“无天但“有情”,早已成了山西官场、商场的最大特色。所谓“官煤勾结”,不过是这种网的缩影而已。
  牺牲了的,只有“法”。因为在山西人眼里,“法”是人定的,也是人执行的,所以,织造“人网”,才算抓住了根本。而目中无“法”则让山西爆出了一起起诸如“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侯马刑警酒后暴打交警”的可笑新闻。(山西青年报报道:交警付宏海要求酒后刑警司机出示证件,不料司机下车后,掏出一把手枪指着付喊:“我是刑警二队的咋啦!”“谁给你的权利查车?老子打死你!”其后便是数十名刑警到交警大院见人便打且逼迫交警写检查-——看后是不是有种“法盲加地痞”的感觉?)

  在这里,“实惠”成了山西人思考问题的绝对重心,由此更诞生了山西人体现“眼光长远”的“忍让哲学”。“小气好忍”这种缺乏是非判断的话语成了绝对能概括山西百姓“安分守己”特色的口头禅,而后果呢,就是导致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小混混、小痞子”横行乡里(注意,其实即便是山西的“小混混”等等也有浓厚的山西特色,即他们如果不是喝酒过头等极端情况,是不会像当年湖南邵阳黑帮那样做令人发指的“过头”惨案的);而“实惠”、“忍让”的处世哲学自然会诞生对商、官的崇拜,因为做官有钱了便可以达到实惠的目标,也可以至少在部分人面前不再“忍让”!至于“学”和“艺”等等学术性、技术性的人生追求,则成了山西人眼里的“敲门砖”或者等而下之的点缀——
  人们不是看到山西煤老板的“土”了么?人们不是看到山西太原等城市“土”了么?但接触过山西官员的人都知道,在山西官场,能写毛笔字、背诗词、谈历史甚至说说“万荣段子”式的的“风雅”,才是每个官员必须通关的“技巧”。
  这里,有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子,但更有这些官员在得到权势后才不忘卖弄一下“文化”的官场时尚。而真正的文人在山西大都是赵树理、马烽这样靠近百姓显得有些土气和寒酸的形象,即便是如今的名作家韩石山先生,也在其博客中自述他的“博”乃是用来“纪录其堕落的足迹”……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在山西,钱和权的地位绝对地高高在上,生活却又出奇的实惠和世俗,所以敏感的文人们便免不了受这种“大气污染”了。如此,他们自轻自艾,妄自菲薄,无形中便少了一种超脱进取、藐视权贵的大气概。
  当然,也因为如此,山西的文人墨客往往和草根百姓联系紧密,才气过人的话,便能写出“杜甫风格”的反映民生疾苦的好文章。
  实际上,明清之后,“实惠哲学”便开始统治晋人大脑,所以明清两朝山西竟无一文人得过科考状元,只有被梁启超誉为“黄河以北无人可比”的傅青主尚可让三晋文人聊以自慰。而现代山西文人无疑也是“实惠哲学”的牺牲品,因为他们很少敢于开罪权贵,但又不甘完全同流,所以便只能过“酸溜溜”的小日子。至多,能像赵树理、马峰一样写一些和政治需要合拍的佳作。而形成对比的是,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学史上,如白居易、柳宗元、王维、王勃、王之焕、罗贯中、关汉卿等等首屈一指的文化名人,竟然都是“老西儿”!
  为什么倾颓如此?就是因为以“安分”、“容忍”、“谦和”、“守土重迁”为特色的哲学本便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而“实惠哲学”更是一种最急功近利的“现世报哲学”,这些所谓的“哲学”逐步统治了山西文人,也扼杀了山西文化原有的萧杀进取的一面!
  事实上,也就是在这种近乎舍本求末的“实惠”观念支配下,原本富裕、重商且极富开拓精神的晋商也逐渐变得保守顽固、亦步亦趋了。商场上,这种保守体现为小富即安,藏富不露;生活中,这种保守体现在百姓只知存钱节流,不知开源致富。山西的人均储蓄率多年来全国领头,如今也不出前四,便是最好的证明。
  想当年,资源匮乏的逼迫,能让他们“走西口”,让他们纵横四海,笑傲江湖,但由于保守、由于战乱、由于曾经的“最富”等等,山西人变得世故、实惠了。而更糟糕或者幸运的是,此时,煤矿又被大规模地发现了。如此,顺理成章,“合算”的“挖煤”成了风光的营生,而习惯了塞北风沙的山西人对防范污染这种现代意识却几乎视而不见。本世纪八十年代后,放开“市场”让这一“风尚”被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矿难、煤老板几乎成了山西问题的代名词。
  “是煤毁了山西!”有山西人忿忿地说。但事实绝非那么简单。事实是,晋人近代以来“文化基因”的退化以及解放后的“多取少给”甚至“不给”的“能源国策”,都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此,山西衰微的历史、经济、文化脉络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概括起来就是一种重在守成的“实惠哲学”,一种排斥法制的“人情经济”,以及一种得过且过的“小农思想”。无疑,成因是复杂的,但我们必须面对的,是结果。

  所以,山西的当务之急非常明确,即先要“卖掉”那“实惠”的短视文化,“卖掉”那看似有情有义实则无情无法的关系网,“卖掉”那漠视文化、忽视教育的“算盘传统”!而中央政府也有责任帮助山西挣脱历史桎梏,培育法制文明,光大其谦和、厚重、诚信、大度的文化传承,并切实从资金、政策上扶持山西走出煤炭依赖,发展第三产业,振兴三晋文明。否则,“卖完煤”后的山西除了汾酒馨香、老醋酸咧、梆子震天响之外,还能“百度”出什么可资在信息时代笑傲群雄的“非煤商品”呢?
  “谁也解决不了,谁也不会解决”,这话还不够“朴实”的山西人、“忙碌”的山西政府警醒的么?
  或许,有人会说,山西的现状也只是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中国现象”的浓缩吧,诸如世界工厂、资源依赖、环境污染、官商勾结等问题举国皆然,缺乏信仰的“实惠哲学”也普遍存在。对此,我想说,“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嘛,山西是中国的,浓缩是正常的,但国家要腾飞,便必须去制定和创造有利于腾飞的发展战略、法制环境以及文化氛围,所以,中国要扬弃,山西更要扬弃。而要做到真的“扬弃”,首先需要的,便是山西人审视自己的勇气、超越自己的志气,以及赶超先进所需的“灵气”!
  “这金碗碎了,分量还在”!如今,当山西的“金碗”——煤和电,依旧源源不断被运往全国各地,当“山西人”的“百度”,开始日以继夜地造福全国网民的时候,我要说,的确,“金碗”即便“碎了”,可山西人的“份量”还在!但我还要说,这是不够的,“份量”背后的希望更在于,“百度”之下,我们眼帘中出现的,不是更多的“煤老板”,而是更多的“李彦宏”!
  不是么?“卖完煤”的山西“卖什么”?我众里寻“她”千百度,却有道是:
  叫一声“山西”太沉重,
  重得能让三晋天上掉煤灰!
  而如“炼石补天”都不济,
  也许来场“凤凰涅磐”才最“实惠”!

 

文来源:侯宁的新浪博客;本文作者:侯宁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3-1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