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莲花落创始人、表演艺术家曹强去世

 

 

 

 

 

  本报226日讯(记者贾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莲花落(也叫莲花乐)”创始人、唯一指定传承人、表演艺术家曹强先生于2252140分因急性肺炎病逝于山西省人民医院,享年78岁。

    今日早晨,天空阴霾,省城晋机小区曹强先生家中,一个简单的灵堂已经搭就。曹强先生的家人、弟子掩着悲痛,接待知道消息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

    曹强先生的七弟子田家宾说,师傅年前有点感冒,住进医院,不想因年龄大,肺部感染,引起各种脏器衰竭,就此不治,让他们感到很突然。八弟子张文杰直到现在都不相信师傅就这么走了:“腊月廿六是师娘的生日,那天我们九名弟子和师傅一家人共同吃了顿团圆饭。师傅还高兴地祝老伴儿生日快乐,并兴致颇高地起了个头‘马上喝酒’,让大家每人接一个带‘马’的四字词语。没想到两天后师傅就感冒了,正月初一住进医院后就再没出来……”

    曹强先生13岁起登台表演相声,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挖掘整理濒临消亡的“莲花落”段子,六十余年来共创作经典“莲花落”作品百余个。2011年莲花落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太原本土曲艺项目中,是唯一的一个。

    虽然,在201311月,曹强先生举行收徒仪式,9位弟子拜入门下,让“太原莲花落”后继有人,但曹强先生的去世,让这一曲艺形式失去了唯一的大师,所留下的巨大空白,更是难以填补。

    田家宾说,不管是做人还是从艺,“师傅都是我们的标杆”“一生不图名不图利”,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最火的时候,他也没搞过商业演出给自己挣钱,就是搞创作,带学生。“师傅笔耕不辍,我们师兄弟几个虽然都在写,都不错,但真正能拿得出来的还不多,这也是师傅最担心的一点。”

    王灏玮是90后,是曹强先生弟子中年龄最小的。在他眼里,师傅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师傅就像莲花一样纯净”,而且特别坚强。病到最后,也没有说要放弃治疗,和家人、弟子的交流也没有停止过,说不出话来,就拿笔在纸上写。

    王灏玮在山西省实验小学带一个太原莲花落兴趣班,报名的孩子非常多。王灏玮给在病床上的师傅看手机里孩子们学艺表演的照片,曹老还一再叮嘱让他把学生带好。兴趣班里的孩子对曹强非常崇拜,就此王灏玮定了一个奖励制度:谁段子说得好,就带他们去见曹强爷爷。说到这儿,他眼睛开始发红,眼泪不可抑制,“真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们说……”

    ○链接

    莲花落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宋,许多学者认为,莲花落原叫“落花”,是佛教劝善和募捐的一种演唱形式。佛祖的塑像坐在莲花宝座上,莲花是佛家的花,因此叫莲花落,也叫莲花乐或落子。

    莲花落最早传入山西是在清道光年间。那时,河南闹水灾,许多难民逃到山西文水、交城和平遥一带这些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他们把莲花落也带到了山西,于是晋中一带就有了唱莲花落的流浪艺人,一些当地人也加入到这个队伍,用晋中方言来演唱莲花落,被称为“晋中莲花落”,又叫做“晋中落子”,而太原莲花落就是在晋中落子的基础上转变而来的。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表演者常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

    网友点上一支支“蜡烛”,送曹老最后一程

    太原莲花落创始人曹强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网友纷纷在微博、微信中书写缅怀文字,寄托哀思。本报官方微博也于26日对曹老离世表达哀悼,网友点上一支支“蜡烛”,送曹老最后一程。

    莲花落是什么?对很多年轻网友来说可能并不熟悉,因此,一些热爱莲花落或与曹老有幸相识的网友,将曹老经典作品的视频晒了出来。在一个名为《立竿见影》的视频下,网友用一个个赞表达对莲花落的支持与喜爱,他们留言道:“浓浓的太原口音听着真亲切”“支持山西本土民间曲艺,不应让它消失”“曹老惟妙惟肖的表演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莲花落能否后继有人?不少网友表达了担忧之情。网友@坦总在微博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小学让报课余社团,给儿子报名莲花落,结果被学校劝退,因为只有我儿子报名。”尽管现实如此,但网友还是更多地期待这一山西民间曲艺能代代相传。

网友哀悼:

    @小老醯儿:半个小时前,得知了太原莲花落创始人曹强老师去世的消息,悲痛难当。老人家走得太突然了,始料未及,我这个当学生的也没能去看最后一面,很惭愧,自知我们这些学生的水平无法和老师的千分之一相提,这一走,不仅在曲艺界失去了一位卓越的艺术大师,同时太原莲花落的时代,可以说也画上了句号。

    @南村渔人-刘杨:有幸一年前担任老爷子从艺六十周年晚会的导演,为老爷子了却一桩夙愿,也是我这个从小爱听、爱学太原莲花落的太原后生无比的荣幸。人间再无曹老爷子,愿老爷子一路走好!

    @被爱的我爱Echo:哎,小时候可喜欢莲花落来着,今年过年还听了一回。哎,可惜啊,以后听不着了。耳畔还依稀有:大花生是小人人,小花生是木人人……扼腕叹息!!

    @尊尊世界:曹强老爷子走得太快了,年前还好好的。老爷子的莲花落,一段不朽的太原好声音。

    @渣山论剑:听闻太原莲花落创始人曹强先生逝世,叹民间艺人尚未大红大紫,便已撒手人寰。太原莲花落以太原方言为基本语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受众范围并不如天津快板、山东快书那么广,太原人自己听来倒是够味儿。

    @杨杰垄上行:他的艺术带给了这座城市欢乐。缅怀老人!

    @940叶培隆:1963年曹老首次在晋祠庙会上表演了他的处女作《三进太原》。从大板莲花落发展而来的晋中落子,当时已没人再专职演唱了,仅有一位老艺人叫李连根,已年近古稀,并弃艺务农了。曹老多方打探,找到李连根,拜师学艺。后来,曹老掌握了晋中落子的基本唱腔和韵味特点,并自己尝试动手编了几个小段子。本报记者    郭佶欣 

没有他,就没有莲花落的今天 

    226日清晨,惊闻太原莲花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强去世的消息,很多业内人士都难以相信。毕竟,2013年年底那场声势浩大的“曹强收徒仪式”让所有人难忘,当时精神矍铄的曹强先生,情绪激昂地连声表态,“势必要把毕生所学教给弟子。”如今,这一时刻已经永远载入了他一生的从艺史册。在一片痛失曲艺大师的悲痛氛围中,曹强先生的生前好友,将其为莲花落奉献一生的经历呈现在大众眼前。

    1  一有演出,必演压轴,曾让马季直呼厉害

    已经75岁高龄的王秀春是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擅长说数来宝的他和曹强算是好兄弟。在相识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两人一起演出,一起搞创作。得知昔日“兄长”去世的消息后,王秀春久久没有缓过劲儿来。“曹先生去世,不是一己之悲,应该说是三晋大地曲艺界的折损。没有他,就没有莲花落的今天,他对曲艺界的贡献首屈一指,要不是他,莲花落早就消失了。”王秀春的言语中略带哭腔,“1959年,我们哥俩儿认识,当时他还是相声演员,接触莲花落之后,他就埋头创作,写了大量的作品,老百姓认可度很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下乡演出,必备节目就是莲花落,他往往是压轴演出。因为只要他说完,别的演员压根接不上场,观众都喊着让他返场。当时就连领队也说,他是太原莲花落的大王!”王秀春说,曹强挽救了莲花落这个曲种,让濒临灭绝的莲花落焕发了新的生机,假如没有他的研究、探索、挖掘、创新,莲花落也未必会成气候。

    最让王秀春难忘的一场演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全国很多曲艺名家都来山西进行慰问演出,不乏马季、唐杰忠等相声名家,曹强也在受邀演出的行列。“曹强先表演后,紧接着是马季先生。马先生看了曹强的演出后,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夸曹强厉害,还自谦地说‘我这都没法接场了,观众还没从莲花落中回过神儿呢。’”

    曹强之所以能将莲花落深深扎根在太原的土壤中,这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得益于他毕生的努力和刻苦。王秀春说:“曹强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曲艺这些行当样样精通,相声、小品、快板、快书,造诣都很高。最难能可贵的是,曹先生一生都在搞创作,并且能跟着时代的步伐往前走,而且他对观众负责,绝对不会粗制滥造,也正是有了他这种自我超越的榜样,才能激发我们这些老一辈曲艺人不断前进。”

    几个月前,王秀春参加了曹强的收徒仪式,他在现场赋诗一首。如今,当这位“兄长”先他而去时,他不禁又想起了那首打油诗:“太原腔太原调,唱响莲花落。万众粉丝学曹强,磁带脱销买不到……”

    2  为传承莲花落,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我省剧作家乔俊宝与曹强是“忘年交”,二人之间的缘分,要追溯到1964年。曹强通过乔俊宝当时所工作的“小店南郊文化馆”,找到了自己的师傅李连根。

    乔俊宝说,曹强原本是相声演员,但听说太原有个曲种叫“莲花落”,于是便找到南郊文化馆寻找莲花落的踪迹,“几经打听,终于知道在南郊北瓦窑有个叫李连根的老艺人,于是他便开始了拜师之路。为了跟师傅学习,曹强花大价钱买了录音设备,一边学习,一边把莲花落的传统唱段录下来。不过很可惜,在破四旧的时候,这些珍贵的资料全被毁了。”“他可是莲花落的救星。”在老一辈人眼中,曹强功德无量。

    尽管生活让曹强吃了一记“闭门羹”,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后来,他对莲花落进行了革新,由原来以唱为主、说为辅的表演节奏,改成了以说为主、唱为辅的艺术形式,更加贴近老百姓的胃口,由此打出了“太原莲花落”的名头。

    对于艺术的追求,曹强先生是执著的,但在“收徒”这事上,曹强却毅然改变了观念。

    十多年前,曹先生很少教人学莲花落,甚至表态坚决不收徒弟。很多人都费解,乔俊宝说,曹强还保留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观念,所以有着自己的顾虑,但是“太原莲花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曹先生跟乔俊宝推心置腹地说,“以前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在饿不死我了,有人给我发工资,所以我应该当好这个传承人,教教大家。”近年来,曹强先后教了不少学生,还在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开设了莲花落的学习班。

    谈话中,乔俊宝透露出悲伤之情以及担忧,“曹先生走了,他的腔调和笑声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但是谁来继承和发展莲花落事业呢?”

    3  传承单位希望尽快建立基地,将莲花落发扬光大

    太原莲花落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时,牌匾落户在太原市歌舞杂技团,为了保护和发扬这项传统技艺,该团曾经在2012年年底专门以曹强先生的名字命名,举办了“曹强杯”莲花落大赛,目的就是让莲花落重回观众视线。如今,莲花落的培训班依然是该院的主打项目,可传承人曹强却离开了大家,这让团长王剑倍感责任重大。

    “在那次比赛之后,大家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每周都会有辅导班。”王剑说,作为该项目的推广者,她非常感激曹强先生为莲花落做出的贡献。2013年秋天,太原市文广新局还专门出版了莲花落音像制品,对莲花落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曹先生更是不遗余力,积极录音,创排新曲目。“先生离开得很突然,作为传承单位,我们希望能尽快建立莲花落的传承基地,邀请他的弟子们来授课,把莲花落发扬光大,也算是完成曹先生的遗志,让莲花落之花永远在省城绽放。”

本报记者    孙轶琼

    ○薪火相传

    山西省实验小学近百学生选报莲花落

    今年22岁的王灏玮是曹强9个徒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这位90后如今已在山西省实验小学教了三年多的太原莲花落。“山西省实验小学是我省首家‘太原莲花落’教学基地,学校为了支持、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也是师傅晚年最欣慰的事情。”王灏玮说。

    在王灏玮的引荐下,记者电话采访了山西省实验小学副校长郝新媛。电话中,郝校长因为曹先生的去世而数度哽咽,泣不成声,最后提议用QQ的方式继续采访。

    山西省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学校,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2011年年初,该校将“太原莲花落”搬上了学校的舞台,并逐渐将它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聘请王灏玮担任代课老师。

    课程开设三年多来,有近百名孩子选报。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太原莲花落”创作班,把鲜活的校园生活内容创作在了段子里,深受师生喜爱。

    20131121日,山西省实验小学举行“太原莲花落”挂牌仪式,曹强先生亲自参加。那是王灏玮第一次看到师傅落泪:“师傅平时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但那天的挂牌仪式上,师傅刚开口说了一句‘三年了’,就忍不住哭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年前我们去曹老家看望他,顺便跟他商议这学期学校莲花落课程的规划。我们先是试着提议老人能不能一个月来学校一次,指导孩子学艺,但老人坚持说要一周来一次,让我们大为感动。可谁知,老人还一次也没来,就走了……”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郝校长平复了一下情绪,打过电话来,还没说两句,又泣不成声了。

    “今天上午王灏玮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曹老去世的消息,我当时就难受得不行了,我让他这几天专心忙师傅的后事,就别过来了。可就在刚才,我又在教室里看到他给孩子们讲课的身影。下课后,他告诉我师傅临终前专门嘱咐他,要把学生们带好,所以孩子们的课一节也不能落。我从这个年轻的老师身上,看到了曹老的品质。”

本报记者    贾丽

    ○记者回忆

    我眼中的曹强先生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在广播里听过曹老的莲花落《立竿见影》,但第一次亲眼看他老人家表演则在而立年之后了。

    那是20096月,我去采访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莲花落”曹强作品专场演出,在太原长风剧场观看了曹老先生和弟子们的精彩表演。记得那天,72岁高龄的老人身穿一件暗红色的缎面长袍,更显精神矍铄。

    《打喷嚏》《吃臭油》《立竿见影》《小丁开车》……当十余个经典段子被徒弟们生动再现之后,曹强先生上场了,一段《难交代》将场上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整场演出,剧场里数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种所有观众都嗨至极致的气氛,我至今难忘。

    演出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联系曹老做专访,曹老很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之后,我如约去曹老家采访,那时他还住在省城桃园二巷五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屋里陈设和普通老人的家里别无二致,甚至更为简单,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记忆中,老人成为曲艺名人已有数十年了,只要他随便参加一些商业演出,收入也应该非常可观,没想到家里竟然那么简朴。

    对于曹老这种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徒弟们都习以为常了。大徒弟李玉勇接受采访时告诉我,这么多年来,曹老只要出去吃饭,必打包,哪怕盘子里只剩下几片菜叶也要带上。所以后来徒弟们和师傅出去吃饭,从来都是吃多少点多少,碗里盘子里不敢剩一点儿。

    记得那次采访,曹老说得最多的就是莲花落的传承问题,他甚至说:“只要真心想学,我一分钱不收免费教。”但他偏偏又是个倔老头,人品不好的他不教,学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他也不教,所以当时跟在他身边的学生真没几个。  

 

文来源:;本文作者:贾丽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3-1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