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守口堡古城墙咏叹
 

 

 

 

 

 

  红杏吐蕊,白云如絮,步履匆匆的春风尚未来得及将枯叶剪尽,鲜绿的叶芽儿早己迫不及待地拱出泥土,云门山向西的山坡上草色青黄参半。我站在守口堡残破的黄土垛台上,端详城堡内外的离离草木和阡陌人家。

  堡城拱卫的村庄,黄土筑就的农家小院错落其间,鸡鸣残墙,犬卧栅门,想象那是一张锈迹斑驳的古琴。在光影变幻中,守口古堡,弹奏着它对时空流转、时事代谢的咏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诗句,袭上心头。守口古堡,有理由追思她的“华年”!

  守口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为晋蒙省界,明嘉靖二十五年 (公元1546年)设。城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

  素有 “山西之肩背、神京之屏障”赞誉的守口堡,向西经靖虏堡、镇边堡与大同境内长城连成一线,向东经镇门堡进入天镇县,又与河北省境内长城相连,构成当时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

  据史载,明正统十四年 (公元1449年)蒙古瓦勒部落大举进犯,昏君权宦专行,20万明军血洒土木堡,史称 “土木之变”。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守口堡侵入,大同全镇告急,迫使明王朝开设马市,以求得边境安宁,从此这里也成了蒙汉通商的贸易集散地。

  登堡北望,遥想当年城下挑灯看剑,城头旌旗猎猎,一派 “不教胡马度关山”的豪壮。守口古堡,经历五百多年的风雨,演绎过金戈铁马的悲壮,也见证过民族融合的艰辛。如今,脚下这曾是 “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的城堡,唯余一墩黄土、数丛杂草。可叹岁月无情,城墙虽固,也难消百年风雨的侵蚀。

  烽烟远去,城楼尽毁,只有残墩断墙相望连绵,一派苍凉幽远的塞外风情。长城脚下,黄土筑就的农家院落傍山而建。杏花时节,绿抹山腰,花掩村庄。长城脚下,头上裹着厚线围巾的农妇们,赶牛耕地,面色黝黑的农夫站在犁耙上,把草根、庄稼根耙出来,为播种做准备。据说这样做还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利于种子生长。让人感叹农民的勤劳与智慧。

  独自登临险峻的山脊,凝眸回望,在落日余晖中,守口堡残破城墙在对面的山坡投下清晰的影子,留下苍凉落魄的轮廓让人浮想。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哥哥呀呀呆……”忽然山那边牧羊人曲调婉转的歌声,又把人带入另一种境界。山风渐劲,漫天的花雨洒落。恍然惊觉这一贯沧桑硬朗的长城,相伴的不仅是金戈铁马、北风凛冽,也有流水韶华、柔情万种。

  夕阳垂地,晚霞似锦,守口堡与杏花,就如同英雄美人,年复一年的寂寞守候,花开花落的短暂相会!簇拥着长城的杏花和黄土的堡墙,即将融合。草色朦胧的山梁上涂了一抹红晕,映衬着农人牧羊的剪影,勾勒出一派如诗的图画。

 
 

 

 

 

 

 

 

 

 

 

 

阳高守口堡长城风光

文来源:;本文作者:赵永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2-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