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文学奖解析 |
||
|
设奖之全 全国第一 省作协副主席杨占平说:“赵奖”是地域文学奖,在全国很有特色 “赵树理文学奖”,是鼓励和引导作家创作优秀文学作品,推动文学事业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建设和谐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一个重要奖项。由山西省委、省政府设立,山西省作家协会承办,是山西省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 赵树理是已故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5年,山西省作家协会以他的名字命名,设立了赵树理文学奖,并在当年举办了首届评选。种种原因,此后却中断了。直到十九年后,“赵树理文学奖”才恢复评选。 恢复后的“赵树理文学奖”主要设立长、中、短篇小说奖,诗歌奖,散文、报告文学奖、影视作品奖、文学评论奖。每项奖励1—3部优秀作品。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赵树理作为精神财富属于全人类,设奖应该鲜明地体现赵树理精神。赵树理的精神是现实性、思想性、艺术性及本土性。应该从本土文化中挖掘文学资源,形成新的传统。 在山西,“赵奖”是最重要的文学奖项 有文学的地方就会有文学奖,而全国林林总总的文学奖,那是数也数不清。赵奖在各种文学奖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听听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评奖办公室主任杨占平为大家讲解。“赵奖”在山西,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文学奖项,那么在全国的文学奖项中呢,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形容词?对于这个问题,杨占平认为:“因为它在咱们山西省属于一个文学的最高奖项,但是不好放到全国去比较。比如说中国作家协会有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这是面向全国的,还有一些协会的奖项比如说郭沫若奖呀、曹禺奖呀,也是全国性的。在地方上,以名家命名的文学奖,还不是太多。除了面向全国的,咱们山西的‘赵树理文学奖’在命名奖里面比较有特点。特点在于很多奖都没有文学编辑,咱们有,算是一个亮点。” 之后,杨占平说起了“赵树理文学奖”和其他奖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奖都是属于在评奖年度里面能够代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方面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这是一个共同点。而不同点就是,咱们这个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设立的,是属于山西省的,咱们评的这个对象呢,就只能是山西省的,外省的不能参评。” 另外,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和获得其他文学奖并不冲突,以前获赵奖的作家也获过一些更大的奖项。而且,杨占平介绍,赵奖中有专门的荣誉奖,是为获得更大奖项的作家准备的:“每次有一个荣誉奖,颁发给获得全国最权威的奖项的作家,比如说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的以及中宣部的奖项,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还有少年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比较权威的奖项都可以拿到荣誉奖。” 如果跟茅奖相比,赵奖又有一个什么样的不同呢?“肯定不一样,因为茅盾文学奖是面向于全国作家的,咱们这个是面向于山西省的。山西包括在全国,所以它涉及的面呀,权威性呀,肯定不能和茅盾文学奖相比,只能说在山西文学界是最高的。但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说,赵奖是有它的特色的。比如说茅盾文学奖只评长篇小说,别的都不评。鲁迅只评中短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而赵树理则是把所有的文学门类全部涵盖了。全国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奖都没有赵树理文学奖全面,所有题材、新人、编辑都可以参评。别的奖项它是针对一个方面或者一项的,不像咱们这个这么全面,这个可以说是咱们赵奖目前在全国文学奖项中最大的一个特点了吧!” 读者评说“赵奖” 文学从来没有一个单纯直接的标准,而是充满了巧合与契机。有过相同生活经历的人,看到记载这种经历的文章会感动,有过类似挣扎的人,遇到同样的挣扎,也会很有共鸣。所以,每一个文学奖,都无法评出众口一词的结果。只能说,这部作品,能够被更多人喜欢。 对于“赵奖”评选出的作品,读者们有着不同的声音。 吕思聪是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的硕士毕业生,他曾经也有一个文学梦。所以,他对山西省的文学发展非常关注,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被大家认可的作品。但是“赵树理文学奖”颁发后,他却觉得颁奖作品并不太符合自己的口味:“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感受,那就是赵奖‘还可以更好,或者已经更好’。比如说,葛水平老师的《裸地》非常好,这个在我心里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可以说‘已经更好。’我看到参评名单里有晋洋的作品《中国式二代》,我觉得这本书比较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评上。这本书更贴近时代,更生动,也更有社会性。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口味和评奖老师的口味不太一样,所以出现这种结果。” 但是更多人还是从作品和作家的知名度来考虑的,比如说喜欢看书,但是没有什么造诣的北京国企职工王平,她对山西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充满了感情,不时买来看看。她认为选出来的作品都很好,都是能够代表山西作家和作品的东西:“看到获奖名单上那些我熟悉的名字,心里觉得对这个奖项很认可。比如说作家葛水平,她是在全国都非常知名的作家,也得过很多重量级奖项。再比如获得荣誉奖的刘慈欣,可以被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而且是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的。还有《西口情歌》,也是被大家所熟悉的。所以这个奖完全可以代表山西的文学水平,作为一个读者,我很接受。另外,这个奖还对我起到了一个提示的作用。在获奖的作品里,我还可以找找自己没有看到哪些东西,然后找出来看一看。”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写手张舒,则比较肯定山西作家和其他省份作家的横向比较:“我看过很多各省作家的作品,成名没成名的都看过。站在横向比较的角度,我觉得山西作家的作品其实是挺不错的,从文学性来说,从贴近生活的角度来说,从风味特色来说,都挺好。我觉得能够这么说,获奖的这些作家,拿出来一包装,绝对不会比现在很多知名作家差。但可能咱们山西人太实在本分了吧,所以很少有人这么做。其实,只要看看从山西闯到全国的作家有多火就知道了。” 当然了,对作品的理解也得看阅读者的年龄和文化水准。张博是一位个体经营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但是他说,这次评选出来的诗集,我基本上都看不懂,我还是想要看到一些通俗易懂,又能代表山西文学水平的作品。”康少琼 不断完善规范的评奖办法 作为我省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赵树理文学奖”(以下简称“赵奖”)吸引着晋字牌作家们的目光,从已经功成名就的成熟作家,到初涉文坛的文学青年,对该奖项都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和期望。其实,无论什么奖项,对于普通大众和选手而言,评选的过程和奖项诞生的始末都充满了神秘感,一部文学作品如何能鏖战群雄笑到最后?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赵奖”的诸位评委,从评审标准到评委产生的办法,与评奖息息相关的背后故事也逐一呈现。 1 终评环节进行实名投票 “赵奖”恢复评选以来,每次评选,相关人员都会对评奖的实施方案进行修改,不断完善和规范。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评奖办公室主任杨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赵奖”有重要改进,更加确保了奖项评选的公平、公正性,这也是为“赵奖”保驾护航的重要依据。 本届“赵奖”的评选专门设置了评奖记录监督组,由省直纪工委和省作协纪检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全程监督整个评奖活动,但凡有“风吹草动”,监督小组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哦。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性,评委设置上有所不同,以往初评和终评的评委是相同的,但本次评选则例外,两次评选的评委都不相同。“评委的产生完全是随机性的,我们专门有一个专家库,里面收录的都是我省文学创作战线上的优秀者,然后由本届评审主席团和纪律监督组进行随机抽取。” 杨占平说道,评委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最后终评环节的实名投票,这也是本届评奖改进中的最大亮点,“茅盾文学奖的评审工作中使用过这种方法,其他奖项还没有用过,这样能保证评选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但对于评委来说是有压力的,因为他们的评审意见还会在网上公布,一家之言有可能引起百家争鸣,所以对于评委来说,实名投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2 设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在全国开创先河 我省著名作家赵瑜,在此次“赵奖”评审中是长篇报告文学奖项初评组的组长。作为多年创作报告文学的“前辈”,赵瑜一直在困惑一个问题,那就是长篇和中短篇报告文学在一起评奖时,略显不公平,“报告文学本身创作起来就很艰辛,通常长篇的作品分量都很重,中短篇的就吃亏了,不利于作家反映现实生活,但这次‘赵奖’评审就非常人性化,像小说那样,将长篇报告文学和中短篇报告文学分开评选,这种突破令人欣慰。” 在评选之初,评委们就收到了很多报告文学作品,所以专家组专门进行了商议,既想保护广大作者对报告文学如火如荼的创作热情,也想对诸位作家进行肯定性的鼓励,所以评委们就开会提出建议,不想让这种优势变成“残缺”。最后,“赵奖”从本届开始增加了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项,这在全国都是首例。赵瑜说:“‘赵奖’改革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都非常重视,因为鲁迅文学奖也要求新、求变,而山西走在了前列,很具有开拓性。当然,说不定日后我们还会把中短篇分开设奖,这样就更能激发起作家的兴奋度。” 3 评委压根没特权一切都要按规矩办 按理说,能成为“赵奖”的评委,应该算是山西文学界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可是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必须照章办事,没有人情之说。假如,你想为自己的关系户走个后门,回答是“NO”,说不定还会被“赵奖”列入“黑名单”。 通常,能入选“赵奖”的作品,都是各地市文联(作协)、省直等单位进行筛选后报送上来的,并且不接受自由写作爱好者的报送,假如评委比较看好某位作家的作品,也是无权推荐的,这事压根没有特权。如果,真遇到好作品或者有创作成就的新人、优秀编辑漏报的,必须得有各评审组3名以上评委联名向主席团提出书面资料,才可以参加评选。 “有无走后门现象?毕竟都是一个圈子的,参评者应该能打听出来评委名单。”面对记者的疑问,杨占平很肯定地回答,“我们不排斥参评者跟评委见面,因为这样可以更充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但是好像这种现象还真没有。评委在参评之前都签署过相关的自律公约,而且每个文学奖项类别的初评和终评评委不同,共有14位,如果人人都打招呼的话,太复杂了。再说,在终评阶段,还存在复评,程序比较复杂,不好走后门。” 4 80后带动晋军再“崛起”山西文学界后劲足 了解山西文学界的人都清楚,本届“赵奖”最大的特色就是年轻作家居多,尤其是80后获奖者,他们的出现,代表了晋军文学创作力的再度崛起。正如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本届评委潞潞所说的那样,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晋军一直“在路上”。“按照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条例,签约作家年龄应该在45岁以下,这是考虑到我省具体的文学状况制定的。”潞潞回忆道,在上世纪80年代“晋军崛起”,是全国文学界一个重要现象,反映了当时山西文学的辉煌。几十年过去,外部环境和文学本身都发生了变化,当年的青年作家多数功成名就,仍在笔耕不辍,但毕竟步入老年;中青年作家虽然身处目前文学边缘化的境遇,但依然坚守文学信念不变,创作上表现相当不俗;尤其一批80后作家成长起来,他们以骄人的创作实绩已经开始赢得全国性声誉。 据潞潞介绍,“赵奖”评选刚结束,省作协马上启动了《山西作家“新方阵”文丛》工作,它是省作家协会一项“繁荣山西文学工程”,与之并行的还有“文学双百工程”(“百部经典作品”与“百部文化名人传记”),目前已有十位青年作家被选入《“新方阵”文丛》第一方阵,这也是山西文学界以及青年作家们的一件喜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是今天山西文学界的写照。”孙轶琼 评奖中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在“赵奖”评选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你所不知道的,甚至说不被大众熟知的。如今,这些“故事”看似轻松,实际上却能折射出一个个奖项诞生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一个月读30本书 在长篇报告文学奖项评选中,本报文体副刊中心副主任谢燕担任初评评委,要知道这活儿可压根不轻松,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读了13部作品,总计近30本书。 长篇报告文学最少在20万字之内,当谢燕从主席团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厚摞的参评作品后,“一般我们看书都会挑选喜欢的类型阅读,可是当评委就得为每位作者负责,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些书都要读。”于是,谢燕开始了没日没夜读书的生活,有时候在忙完一天的紧张工作后,顾不得下班回家,就赶紧捧着作品看,甚至当别人进入梦乡时,她依然是“刻苦”的读者。 成熟作家主动“让贤”退评 本届“赵奖”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新人辈出,让人看到山西文学界后继有人的可喜场面。殊不知,为了提携和鼓励新人参评,一些成熟作家主动“让贤”。杨占平告诉记者,在评选之初,我省著名作家李骏虎报送了自己的作品,但作为评审团成员,当他第一时间看到同类型奖项的参评作者都是些年轻作家后,李骏虎主动向评审主席团申请,提出把自己的作品撤下来。同样,已经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成熟作家蒋韵、李锐等人,也为了年轻作家的“诞生”,而退出参评。 给奖宁缺毋滥 按照规定,不同类别的奖项最终会评选出三位获奖者,但是在评审过程中,有些作品要想获奖实在有些牵强,而评委们也为此有过争议和热论,对此主席团决定,宁可空缺也要保证奖项的质量。所以,长篇小说、儿童文学等部分奖项只评选出了1-2部作品。负责散文奖终评的著名诗人潞潞,就曾经遇到过“纠结”的事,因为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觉得位列第三、第四位的作品也不错,但只能投一票,没想到最后票数相持不下,久久未能评选出来,最后只能空缺一名获奖者。 8个关键词解读赵树理文学奖 自2001年始,我省恢复赵树理文学奖的评选已走过13年。在第四届赵树理文学奖揭晓之际,本报专访了省作协副主席,近四届赵树理文学奖评奖办公室主任杨占平。我们通过对四届赵树理文学奖获奖情况的梳理,可以看到“山药蛋派作家”的作品,依然保持着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民众的特点,这也是山西文学的优秀传统,几乎所有老中青作家都在这条路上前行。 A 关键词:农村题材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说的是农村的那点事,那点人。当下,知道赵树理的人比知道赵树理文学奖的人自然要多,因为大家对赵树理作品的认知程度,会顺其自然地推论赵树理文学奖的那些作品也应该沾着黄土地的味道。在近四届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涉及农村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仅以刚刚出炉的2010-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看,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共14部作品,其中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12部。在以往的获奖作品中,农村题材的作品也非常多。四届获奖作品中,有半数作品是涉农题材。“艺术源于生活”这些文学作品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的社会状况。生于斯,长于斯,扎根于这片土地,作品中自然会以当下社会为基调。 B 关键词:晋商文化 上世纪末开始,晋商研究一度成为社会热点,晋商题材的各种作品层出不穷。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夺得当年央视热播冠军,同时更是让晋商家喻户晓,直接导致乔家大院当年游客激增,此剧热播前的2005年,门票收入1200万,2006年的门票收入达到了2900万,当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数量达38.8万人次。晋商热一度达到沸腾。 同样在赵树理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关于晋商的题材也不少,恢复评奖后,第一届赵树理文学奖有《白银谷》,第二届是《立秋》,第三届的《茶道青红》都与晋商有关。但是今年赵树理文学奖中,晋商题材的作品已较为鲜见。作协副主席杨占平说:“晋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他的文化精神是有现代意义的,晋商身上的很多精神在现代依然是有价值的,值得发扬和传承。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晋商题材就会成为各种文艺创作的来源,现在作为一个历史题材对晋商的发掘表现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如果没有更新鲜的东西,没有新意,对文学创作者来说,就会感觉缺少一定的创作价值。因此,在今年的获奖作品中就已经很少关于晋商的题材了。” C 关键词:影视作品 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一部表现都市情感的热播剧《咱们结婚吧》席卷荧屏,全国超过6.7亿人都成为这部电视剧的观众。根据艺恩网对2013年9-12月新剧及网络热播度的统计显示,在这个季度热播剧的题材主要是都市类和古装类。 山西的影视创作这几年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从创作率、播出率、收视率等多方面考察,在全国都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在12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每一届获奖作品中,都有山西的文学艺术作品。现在有不少山西的作家参与到了影视剧创作中,影视剧在传播和大众接受上比纸质作品有一定优势,更容易被大众了解。影视剧创作也给作家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我省现在就有一支专门从事写剧本的创作队伍,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参与了这种文化创作。但在都市类型的作品上有先天不足的情况,这种都市类题材的创作上,山西明显无法跟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相比。山西影视作品创作中,历史文化题材的作品更多些,这也是特色。 在四届赵树理文学奖获奖的影视剧作品中,涉及的题材有战争、晋商、农村、历史等方面,其中表现高君宇和石评梅爱情的《生死之恋》,表现现代农村女性坚韧不拔意志的《阿霞》都曾在央视播出;话剧《立秋》这部表现山西晋商的作品更是获得了诸多殊荣,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 D 关键词:网络文学 根据2013年4月发布的国民阅读报告看,2012年我国18-70周岁的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其中,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曾有媒体报道,国人阅读数量较美、日、韩等国要少很多,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3年在文学届最重磅的就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其作品一夜之间摆上了各大书店的醒目位置。此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莫言是谁,干啥的,等到获奖之后,大多数人才怀着好奇的心理去阅读莫言的作品。 除了纸质图书这种读书方式外,现在网络小说受众更年轻化。网络作家近年来异军突起,每天网络中的作品,更新量达几十亿文字。 我省这次在评选这届赵树理文学奖时,对网络文学作品也给予了关注,只要是在正规网站上发表的作品也可以参评,但是在评选中,网络作品的艺术水平还是差一些,因此没有网络作品获奖。 E 关键词:行业分布 在百度百科中对作家的定义是,以写作为业的人,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在新华字典的定义中,作家就是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作家,是一个社会角色,是一个身份说明,但不一定是其职业。 我省在编的专业作家仅11个,即使是还有很多签约作家,这些作家也都有另外的职业。我省的基层作家、一线作家占作家总量的一半以上,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的分布是适当的。像晋中的陈亚珍,她曾是第二届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的获得者,她以前是售货员、还当过大车司机,凭着自己的努力走上了文学这条路。 这届中短篇报告文学奖《煤矿农民工》的作者皇甫琪,长期工作在煤矿企业,非常熟悉矿山生活。也正是因为有大量基层作家,一线作家,才能让文学作品的内容更加饱满,更加能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我们当下的生活。 这也正是艺术来源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一种印证。 F 关键词:后备力量 山西作为文化大省,给了作家们不竭的创作源泉,近几年文坛一直有“晋军崛起”的说法,作为一支文坛劲旅,一定是老中青梯队合理的队伍,一定是创作力强盛的队伍。在刚刚揭晓的这一届赵树理文学奖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70后,80后已经大踏步的成长起来,小说类8部获奖作品中,有一位70后作家,一位80后作家;诗歌奖2部作品的作者都是70后;两位文学新人则都是80后。在这次赵树理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中,70后、80后的年轻作家的比例占到近一半。 中老年作家的作品因其有生活历练和岁月积淀,所以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性更强一些;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更多关注当下现实生活,视野也更为宽广。 G 关键词:女作家 黄土高原上有一群女人,她们用文字增加个人魅力,她们用笔墨让黄土地更绚烂。“从全国来看,山西的女作家都是一支劲旅。”省作协副主席杨占平的语气颇为自豪。“以蒋韵、葛水平、孙频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女作家已经是山西作家群中的重要力量。” 2008年4月20日山西女作家协会成立时就有会员600多人。2007年时,“鲁迅文学奖”全国共五部中篇小说获奖,其中就有我省蒋韵和葛水平的两部作品。在我省四届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女作家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以长、中、短篇小说的获奖情况为例,第一届赵树理文学奖小说类获奖者有9位,其中女性有3位;第二届9位小说类获奖者中,女性作者也是3位;第三届9位获奖者中,女性占到了4位;本届刚刚揭晓的获奖者中,小说类获奖者有8位,其中女性有2位。这次赵树理文学奖的新人奖中也有一位女性作家。山西作家协会的会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会员是女性。 H 关键词:地域文化 我省运城、临汾等地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同样在文学创作中也一直生机勃勃,好作品不断。 根据省作协的统计,我省11个市中,运城市的作协会员数量最多,有229人。临汾市的作协会员有176人。在每次评奖当中,除省直机关外,临汾、运城的拿奖作品,跟其他市相比也要多一些。第一届8部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小说类奖项的作品中,有2部作品来自临汾市;在第二届赵树理文学奖9部获奖小说中,2部作品来自运城市,1部作品来自临汾市;第三届小说类获奖作品8部,1部是运城市,还有1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也在运城市;今年8部小说类获奖作品中,临汾市和运城市各拿走一个获奖名额。 我省的儿童文学创作力量一直以来都比较薄弱,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相对靠后。四届儿童文学获奖作品一共6部,其中2部是运城市推荐的,还有2部是临汾市推荐的。李雅丽 2010-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评语 长篇小说奖 《裸地》葛水平 2011年1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评语:葛水平的《裸地》,努力体现了一种文学精神与现实社会相互融为一体的原汁原味,粗犷与柔美,模糊与清晰,形成了小说的魅力,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作者把家族命运悲剧的叙述,渗透到对人与人、个性与个性之间存在着的冲突中,最终达到探讨人类整体命运走向的大主题上,颇具认知价值。 《甘家洼风景》王保忠 2011年12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评语:王保忠的《甘家洼风景》,以二十个单元构成一部长篇小说,延展了小说的内部空间,远和近、内和外、上和下、旧和新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文学史意义的景象:甘家洼。作品着笔在传统乡村的现实状态,最终意指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变化,深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使得整部作品充满着尊重人性的品格。 中篇小说奖 《白杨木的春天》吕新 2010年第6期《十月》发表 评语:吕新的《白杨木的春天》,既是他个人小说写作历程中一部重要的转型之作,也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难得一见的优秀知识分子小说。作品的思想主旨,是要表现特殊时代强力挤压下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真切地展示人性的复杂性,由此而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制约。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既保持了吕新一贯风格的特点,又有一定的拓展,显示出他不断追求的精神。 《挣挣扎扎》韩思中 2012年第5期《黄河》发表 评语:底层叙事是中国文学界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的影响力极大的创作思潮。韩思中的《挣挣扎扎》正是这样一篇有着一定超越意味的底层叙事小说。作品真实地写出了女主人公艰难的生存处境,也凸显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能够让读者从中体味到难得的精神温暖。叙述风格充满现实主义的探索性,表明作者在努力超越自己过去的方式。 《车祸》小岸 2011年第9期《山西文学》发表 评语:小岸的《车祸》,站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的高点,将一次寻常的车祸演绎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冒险,从一个简单事件,深入到复杂的精神世界,探求人性的本质,阐述现代人的信念危机感。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艺术角度,小说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精细的笔触、一波三折的情节、对不同人心灵的剖析,都使作品具备了一定的品质。 短篇小说奖 《谎》邓学义 2010年第4期《山西文学》发表 评语:邓学义的《谎》,从一个普通的决定和一个善意的举动切入情节,然后用一连串谎言来掩盖它真实的善良初衷,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这样出人意料的谎言背后,让读者看到了当下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实规则。作者透过迷蒙的生活之雾,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之处;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让读者不能不思考许多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的问题。 《炭河》韩振远 2012年第10期《山东文学》发表 评语:韩振远的《炭河》,以“捞炭”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和事件,写出了大河的奔腾激越,写出了对自然、对故乡、对大地、对生活的敬意。在他沉稳安静的描述中,一种纯真的、悠远而珍贵的诗意,流淌在文字的深处,让读者去重新发现那些渐渐远离我们而去的事物的美和价值。 《寻找建新》手指 2011年第9期《人民文学》发表 评语:手指笔下的“建新”,似乎是一个寓言,无人知道他神秘的“成功”,也无人能理解他成功背后的孤独。他是小说中无数的 “我们”——那些漂泊、打拼在都市之中的农村青年、打工者眼中的传奇,更是他们的梦想。寻找建新的过程,是焦虑、迷茫、无助和痛苦的精神展示,也是作者对时代、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长篇报告文学奖 《黄河岸边的歌王》黄风、徐茂斌 2011年11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评语:山西的民间艺术非常富有特点,尤其是民歌更是传唱南北各地,长久不衰。黄风和徐茂斌的《黄河岸边的歌王》,选择了黄河流域民歌演唱者为主体,将唱民歌和人生命运融为一炉,表现出一种人是歌,歌是人的优美景象,是黄河民歌的生长史。作品流露的民间情怀和艺术表现功力,都值得赞赏。 《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聂还贵 2012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 评语:古城大同,历史悠久,文化深远。聂还贵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旁征博引,从古至今,挖掘出一座城市的千年积淀。作者全方位俯瞰,有强烈的时间与空间交叉感。构思大气磅薄,文字诗意盎然。 《山西文坛十张脸谱》陈为人 2012年6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评语:陈为人的《山西文坛十张脸谱》,选取当今山西10位成名作家,讲述他们的人生与文学之路,富有典型性。作者不是一般地叙述每位作家的创作成就,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剖析作家,表现出作者的独立精神和评判姿态。材料翔实,叙述传神,地域文学史面貌一新,是一部有价值的传记文学作品。 中短篇报告文学奖 《煤矿农民工》皇甫琪 2011年第6期《当代》发表 评语:《煤矿农民工》的作者皇甫琪,长期工作在煤矿企业,非常熟悉矿山生活。他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写出的这部作品,真实地表达了煤矿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心理诉求。整部作品细节生动鲜活,极具现场感和真实性;语言质朴老到,所刻画的几个人物各具个性,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报告文学力作。 《吉庄的三户人家》郭万新 2012年第12期《中国报告文学》发表 评语:作品讲述了朔州市吉庄村颇具代表性的三户人家的生存状况、命运沉浮及精神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的变迁,表现了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民众所面临的冲击和抉择;同时,又对农村未来发展的走向作了展望。 《为善的涑水》任育才 2011年3月号《中国报告文学》发表 评语:作品着眼于水利事业、着笔于闻喜县治水人,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干部群众治水图,生动地再现了全县上下对水资源保护工作强烈的自觉和自为,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治水人形象,敬畏之心,治水之责及艰辛努力,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动容。 影视戏剧文学奖 《西口情歌》(电视剧)燕治国 2011年12月三晋出版社出版 评语:燕治国的电视剧《西口情歌》剧本,再现了半个世纪前山西北部农民为了摆脱贫困而共同的人生选择--走西口情景。对个人来说,那是一段悲怆、凄迷的冒险传奇;而对每一个家庭和村庄而言,却意味着情感、风俗、道德理念的撞击。这些,在这部作品中都得到了深入、准确的演绎。剧中的人物鲜活生动,个性突出,风土人情浓郁,是一部在艺术审美境界和历史认知层面上,都有一定分量的优秀作品。 《浴血雁门关》(电影)张卫平、王国伟 2011年第1、2期《五台山》发表 评语:电影剧本《浴血雁门关》,是一部反映雁门关下抗日军民为了支援忻口战役而与日寇展开一场特殊战斗的作品。剧作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斗的重要意义,表达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正能量。 一个获奖者的诗意人生
“赵奖”是什么?是人生转折。一夜间,雪野完成晋升名家的飞跃 雪野:2007年“赵树理文学奖”诗歌奖得主 雪野在二十岁时文艺青年的年龄就蓄起了长发和胡子,瘦骨嶙峋、乱发飘摆,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癫,但六十岁了,他我行我素始终保持着这个形象。 2007年初秋的一个傍晚,雪野和几位文人兼酒友聚在一起喝酒。席间,某作家无意中提起了即将开评的“赵树理文学奖”,雪野大惊:“什么时候开始报名的?你们怎么没人告我一声?”其他人面面相觑:“你喝多了吧?‘赵树理文学奖’三年一评,这圈子里的人谁心里没个底啊?好多人去年就开始准备上了,而且几个月前作协专门给所有会员都发了邮件,评审工作从6月底开始,到现在两个多月了,你居然不知道?” 雪野能忘记这么大的事,谁都不信。因为三年前,他还首度担任了“赵奖”的评委,2005年他又出版了首部个人诗集——《酒王》,广受赞誉,他的作品已经具备了冲击“赵奖”的实力,对于一个有实力而亟待正名的诗人来说,“赵奖”对他的意义非同凡响。 但当年雪野对电脑几乎一窍不通,有个邮箱只是摆设,QQ更是从来没有。每天开店之余还要忙于写作、应付酒局,忽略的事情太多了。 雪野当即给那届“赵奖”报名负责人打了个电话,对方也吃了一惊,因为报名工作当天刚刚结束,这种事,所有人都是往前赶的,有人居然忘记申报,太不靠谱了。雪野说了一箩筐的好话,对方念在他是山西省作家协会老会员的份儿上网开一面,答应等到他第二天早晨9点。 那晚,雪野连夜整理材料,第二天一早就赶去报了名。好饭不怕迟,那一年,最后一个报名的诗人雪野居然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捧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大奖——“赵树理文学奖诗歌奖”。 获奖前:爱好写作的工程师、古玩商 虽然自幼喜欢文学,少年开始写诗,但艰难的家庭环境迫使雪野在读书时必须选择一个好就业能养家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雪野进了化学工业部第二设计院,成了一名工程师。 雪野在二十郎当岁文艺青年的年龄就蓄起了长发和胡子,瘦骨嶙峋、乱发飘摆。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癫,但六十岁了,他我行我素始终保持着这个形象。在他心目中,这就是最舒服的诗人形象。“我其实也挺喜欢设计的,但这最多就算是个爱好,写诗对我来说,才是能让生命持久充满激情的正事。”工作之余,雪野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写作中,他创作的诗歌、散文频频见诸报端,设计院出了这么一个文学才子、作家、诗人,领导脸上也很有光,特别支持他写作。为了写出更多的好作品,1986年开始,他干脆请了长假专心写作。 自古文人多清贫,有晋阳酒徒之称的雪野又烟酒不离身,日子自然过得紧巴巴。但这个穷诗人还有个爱好,喜欢古董,没事就爱去南宫地摊收点“破烂”。这点爱好在1997年的那个夏天,让他时来运转了。 那天早晨,他和一个文友又去南宫地摊闲逛,身上仅有的70块,就花60块钱买了一个老窑瓷罐。没逛几圈,他怀里的瓷罐便被一个路人看上了。人家问他卖不卖,文友开玩笑似的喊了个一万的价,没想到对方并未被吓跑,反而还价到9000元买下了那件东西。 活了四十多岁,雪野从未一下子挣过这么多钱,后来他便用这笔钱在南宫开了那间著名的古玩店——“大原堂”,第一个月就挣了三万元。从此他又多了一个收藏家的称号。 但工程师也好,收藏家也罢,没一个是他引以为傲的。他最渴望的,还是在坚持多年的写作上闯出点名堂。 2005年夏天,他有幸被选为“2001—2003年度赵树理文学奖”的评委,同年年底又出了自己的首本诗集《酒王》和小说集《北绿树》,2006年,他稀里糊涂地获得了《黄河文学》杂志评出的“黄河文学奖”,2007年,他觉得冲击“赵树理文学奖”有些底气了。 “那年光诗歌就报了27个人,最后只留三个,我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的。以我当评委的经验来看,‘赵奖’的评奖标准,首先是看作品,其次还要看人品。我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但‘人品’关能不能过,得别人说了算。煎熬了两个多月吧,年底将近的时候,结果出来了,组委会肯定了我的作品,也肯定了我的人品。”时隔六年,重提当年荣耀,雪野仍难抑激动之情。 获奖后:名正言顺的文化人、名诗人 从古至今,诗人大都是侠客。所谓侠客,必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雪野在朋友圈中就是一个侠肝义胆的人。可他更是一介酒徒,每顿酒喝个半斤八两是常事。酒多必失言,所以大家都习惯了,这人一沾酒就爱胡说八道。 但是获得“赵奖”之后,雪野酒风大变,有时斯文得朋友们都不习惯了。“这是不由自主的,从前参加活动,人家介绍我的时候,会说我是古董商、诗人,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些身份有点无词自吹的意思。但拿到赵奖后,人家会说,这是‘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诗人雪野。同席的人一听我获得过这么大的奖,立刻就会肃然起敬。你说我等下转眼再满嘴胡言,这不让人笑话么,心说‘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原来就这德性。我性格再随意,也得给社会一个面子,给文学奖一个面子啊。就像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外面的言行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当然不能像从前说话那么随意了。” 在雪野心目中,山西本土的“赵树理文学奖”和全国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同样荣耀,难分仲伯。“你能说赵树理的文学成就不如茅盾和鲁迅吗?在山西文人心目中,‘赵树理文学奖’分量很重啊。”“赵树理文学奖”让雪野一夜之间完成了从普通作家到知名作家的身份转变,对他而言,这个奖除了是对自己多年执著追求的肯定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树立了下一个奋斗的标杆——“鲁迅文学奖”。 近几年,雪野几乎是一年创作一本书。2014年,他计划整理出三本书一起出版,一本散文集《非经》,一本《山西古陶瓷》,一本诗集《坐在屋顶的少年》。 “光看书名,周围很多朋友都预言,《山西古陶瓷》市场会很好,《非经》也不乏喜欢的读者,唯有诗歌集他们不看好,说现在写诗的人少了,肯花钱买诗集的人更没有几个,估计要赔钱。但我个人最看重的还是这本诗集。诗歌并不是人们表面理解的风花雪月附庸风雅,而是哲学范畴的思索,它要用最简练和优美的语句诠释人们的内心,诠释真正的智慧,艺术价值一定要在散文之上。”雪野说,“我现在会上网了,也开了自己的博客。我发现网络上流传的好诗歌比从前多得多,只是诗人们更注重欣赏和交流,发表得少了。就拿我自己的诗歌作品来说,最近几年写一些诗水平远在获得‘赵奖’的《酒王》之上。” 还是一位文友看他看得透彻:“雪野自称酒王,我觉得并不是他酒量有多大,而是因为他酒话多。他的语言里掺杂了太多的酒味,唯有纯净的诗歌能把它一一分清。” 贾丽 作家轶事 1986年的一个冬天,雪野还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里。一天晚上,朋友们约他去喝酒,他想想那个地方还挺远,就到隔壁邻居家借了辆自行车。 雪野那天真是喝高了,起身走路时都站不稳。但出门被冷风一吹,酒立刻醒了一半。他骑上车子就回家了。骑到大南门时,没看清路,连车带人冲到了一个花池子里。他挣扎着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就大步流星走着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邻居过来问他要车子,他一脸茫然地问:“什么车子,我不知道啊。” 他怎么想也想不起自己借过车子这事,就给朋友们打电话,人家说看着他骑着车子走的。他依稀想起自己好像摔了一跤,就沿着回来的路找了一遍,果然看到大南门的一个花池边,盆花倒了一大片。又走上去一看,花池子里躺着一本书,正是昨晚朋友送的。 看来借车确有其事。但花池边根本不见车子的踪影,他只好掏钱又买了辆自行车赔给了邻居。 1989年7月的一个晚上,张锐锋与柴然在雪野家喝酒。每人一斤后各自散伙,雪野执意要送二位,三个人一人一辆自行车就上路了。走到新建南路时,左边的柴然突然鸟一样飞了出去,15米开外他鸟一样落下,原来是被一辆公交车撞上了。 雪野和张锐锋急忙下车过去,柴然一骨碌爬起大骂公交车司机,司机见三大汉不敢下车,后趁不注意时下车直奔交警队报案去了,交警来,锐锋暗语柴然一定不要说喝酒了。谁知警察刚问:“你们是不是喝酒了?”柴张口就说:“三个人三瓶那是个啥?”
山大一院柴然拍片检查,仅双肩侧膀擦伤外,骨医完好。更可笑的是第二天去交警四队处理事故时,公交车右前脸撞回去五公分,比驴背还大,车脸斑驳,柴的自行车却只是掉了链子。
一个文学菜鸟的成功路
“赵奖”是什么?是山西文学爱好者远大的理想。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是怎么获奖的 手指:本届“赵树理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得主 这是手指从名不经传的文学爱好者成长为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事。这是他真实的经历。 从这段经历中,那些有志于成为著名作家的文学菜鸟,也许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 初见手指,记者吓了一跳,这位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竟然这么年轻。 细问之下,才知道他果然是个80后。 关于这个年轻人手指,坊间有很多传言,说他当年如何为了文学梦愤而退学,又如何因为专注写作没有经济来源,穷得吃不起饭、住不起房,甚至被好心人接到了家里去。然而手指本人说,这些传说都不准确,从大学退学是真,但不是为了什么文学梦,穷得叮当响是真,却也不至于窘迫到被人收留。 这个年轻人,没有大学文凭,没接受过科班教育,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写作训练,他是怎么一步步成了山西文学界年轻作家中的翘楚,从一个文学菜鸟走上赵树理文学奖领奖台的? 不停跳槽从未与文字脱离关系 “退学之前,我已经知道我的一篇小说要在知名文学期刊《收获》上发表,但是我退学,不是因为觉得自己要当作家了,所以对学业不在乎了。” 2003年,手指已经在山大物理系学习了三年半,只差半年就要毕业,但因为“大学期间我没好好学,好几门功课高挂,我觉得自己恐怕是拿不上毕业证了,与其被人赶走,不如自己主动退学吧。” 手指说,退学是一件让他极为后悔的事情,这么多年,没有学历给他造成了许多麻烦。找工作、职称评定等等。如果再来选一次的话,他肯定不会退学。这一次冒失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生存是第一要务,文学必须建立在生存基础之上。 2013年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有一期节目《我为书狂,值不值》,采访了一个叫杨魏东的人,由于痴迷写作,自打20岁中专毕业之后,只干过一份为时8天的工作,每天蜗居在家,写作玄幻小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对于像这样怀有文学梦想,却只有梦想的年轻人,手指说,“文学梦跟生存其实并没有什么冲突。事实上,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写作呢?我是说真正有产出的写作时间,也就是一两个小时吧,甚至可能半个小时就够了。一天中还有那么多剩下的大量的时间,足够你考虑怎么挣钱、怎么生活。千万不要借着文学的借口,变成一个懒惰的萎靡的不负责任的让人厌恶的自怨自怜的人。” 这么多年,手指换了一份又一份的工作,《学习报》、娱乐杂志社、《山西妇女报》《山西青年报》《开心世界》,及至如今的纯文学杂志《都市》,“我的生存都是依托于工作,而工作才会有更多的人和人的交流,对于创作有一定的益处。”“其实我个人觉得,最完美的状态是从事一份跟文字无关的工作,业余写写东西。” 从退学到现在,已经十年过去了。在此期间,手指笔耕不辍,写了不少小说,在《收获》《人民文学》《大家》《芙蓉》《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上陆续发表,且多次被各种年度选本选载,引起山西文坛的注意。 和手指一样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还有很多。 省作协副主席杨占平曾这样总结说,“我以为,这一代山西青年作家的成长,比起他们的前辈来,在文学生态方面还是有些艰难的。文学创作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全面冲击,整个文学态势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开始趋向边缘化,像上世纪80年代凭一部作品就可以一夜走红、就可以获取到意想不到的名声和地位的局面,已然成为历史,笼罩在文学界和作家头上的光环悄然消失,一些有成绩的作家纷纷弃文转行,而大批文学青年的作家之梦也被现实打碎了。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合时宜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气候之下,这批青年作家没有放弃文学,而是执著地、不为时潮所动摇地踏上写作之路,使得山西的作家队伍避免了‘断代’现象。这批青年作家大部分生活在基层,供职于小城市,生活条件并不宽裕,只能在工作之余从事创作,有很多困难。可贵的是,他们矢志不移地坚持笔耕,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作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批作家逐步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现在,他们的创作正趋向成熟,势头看好。” 签约作协幸获老师悉心辅导 当年一起上大学的同学中,有十几个保送研究生的,还有好几个博士,多数都在国企、外企搞研发,工资非常高,但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当初那个连肄业证都没有拿到的中途溜号的同学手指,竟然是同学中工作最稳定的人。“这都得归功于作协,对于我来说,作协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有许多从事文学创作的前辈朋友,他们让你不会感觉到孤独,给你以榜样的作用。他们像朋友一样无条件地支持你、帮助你。当你陷入困境中时,他们甚至比你自己还要着急。当然,前提是你有潜力,能写出好的东西。”手指说,因为他的学历问题,调工作、评职称都是特批的。而且,为了让他不发愁生计,专心写作,省作协文学院连续两届都将他纳为签约作家。 为了保持山西文学的持续繁荣,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创作风格多样的文学创作骨干队伍,山西文学院推出了《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暂行条例》,对签约作家实行导师制,安排驻会专业作家对签约作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签约作家完成创作选题后,文学院还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评估、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签约作家的作品完成后,文学院还会帮助其联系出版、发表、改编等事宜,并对作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 据手指介绍,2012年,省作协中短篇小说委员会就联合太原市文联、太原市文学院给他开了作品研讨会。类似的鼓励,比如研讨会,比如奖项,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获奖之后还得一直写一直写 虽然一路走来甚为艰辛,但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后的手指,并没有多少“成功的感觉”,甚至“沮丧与失败感时常笼罩。” 他说,在写小说这件事上,“成功感”是一个很难的事,一篇小说的完成,可能给你带来一瞬间的满足,但是马上你就得开始准备下一次的工作,写小说,他不像你做一个具体的东西,比如木匠活,每一个动作和设计都是确定的,你可以胸有成竹,而写作不是这样,他充满了不确定性,你想要什么,你通过什么手段来获得效果,完全是未知的,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成功”是一种很遥远的感觉。 而写作完成之后,有可能发表或者获奖,“这些当然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兴奋与高兴,它满足了你的功利性的欲望,可惜的是获奖之后,‘成功感’是那么短暂。你还需要继续工作。” 手指对自己的分析很犀利,“我感觉自己写小说一直在走弯路,一直在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最近好像找到点感觉,那就是:千万要一口气写完一个故事,不要在写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写的好坏,不要回头看。这样才能一个接一个地写下去,而不是存下一个又一个开头。” 本是一个文学菜鸟,却最终走上文学道路,被人冠以“作家”的名号。曾经年少轻狂的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手指说,“每个人都可以写小说。不要对自己的才华产生怀疑,只要你想写,肯定能写出可发表的东西来,每个人都可以。但是,前提是你得一直写一直写,你得学习科学的写作方法,你得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坐在电脑前面,你得付出艰辛的劳动,你得有时刻被沮丧感包围的准备,还得时刻准备克服这种沮丧,继续下去。” 作家轶事 大家一起来写作 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少,手指很焦虑,觉得是没有压力的缘故,于是在一次酒桌上和其他几个作家想了个办法,自己给自己压力,几人相约一起写东西,用一个共同的题目,一个星期之内交稿,互相学习研究。 题目就定为《胖女人迎面走来》。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呢?因为其中有一个家伙,非常喜欢胖女人,他觉得胖女人走来的瞬间,实在是太美好太美好了。 题目定下之后,大家都觉得自己充满干劲,每个星期写一个,一个一万字,天哪,一年可以写很多字呢。即使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合格产品,也会很快成为多产作家的,还有,稿费也会翻好几番。 这件事情是这么结束的: 直到一个月后,大家都还没写出来,有一个写了一千字,有一个写了三千字,却全部删除了,准备重来,另外一个说,他对胖女人实在太不了解了,所以,只写下了一个题目。 从那次之后,手指他们再也不提什么共同写作,自己给自己压力的事了。王晓娟 一个“非主流”作家的奋斗史
赵奖”是什么?是文学“边缘户”得到山西文学界认可的标志。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是成功的样本 刘慈欣:本届“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得主 过完年,按照山西人过虚岁的说法,刘慈欣52岁了。 然而,在这个普通人已经急流勇退、开始养老的年纪,他却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期——2011年,他的《三体3·死神永生》获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本人获最佳科幻作家金奖;2013年7月,该书斩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类奖项;2013年快要过完的时候,《三体3》又被山西文学界最高奖项赵树理文学奖授予“荣誉奖”。 虽说此次获得赵树理文学奖纯属“惯例”使然,但对于获奖,刘慈欣还是很高兴的。奖项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成就,但奖项,有时候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说,你的受关注、受重视程度。 对于他得儿童文学奖这个事,粉丝们都觉得“很讽刺”,“我一个成人都很难看懂……”“悲哀大于欢喜……” 科幻作品在文学圈地位有点尴尬 早在很多年前,刘慈欣已然被称为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四大天王”之一、中国科幻第一人,曾连续8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银河奖”,是中国当代科幻作家中的领军人物。 但是,如果不是之前得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那么,这次赵树理文学奖的榜单上,恐怕是看不到刘慈欣这个名字的。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列的中国四大文学奖之一,每三年评选一次。 所以,虽然获了奖,但刘慈欣很清楚,这只是一个惯例,并不能说明什么。 事实上,之前他就报过赵树理文学奖,“把我连续三个长篇都报上去了,都落选。除了《超新星纪元》得了赵树理儿童文学奖之外,其余两篇在长篇小说评选里都落选了。主要的奖项得不上。” 而对于他获得儿童文学奖这个事,粉丝们都觉得“很讽刺”,“这奖项怎么感觉那么怪呢?”“我一个成人读《超新星纪元》都很难看懂,儿童读了不知会作何感想啊!”“悲哀大于欢喜……” 科幻文学被归为儿童文学,是有历史原因的。 建国初期,我国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科幻文学,只是在科普工作过程中,由郑文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贴着“科幻小说”标签的《从地球到火星》,发表在1954年的《中国少年报》上。从此,科幻作为科学普及教育的一种生动形式,被保留和延续了下来。及至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中国科幻界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峰。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二次创作高峰,也是因为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随着“科学的春天”一起到来的。 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成长背景”,使得中国科幻一开始就打上了两个烙印:给孩子的,配合科普教育的。 因此,科幻一直悬在科学圈和文学圈之间,没有着落。它更多属于科学界,但相对于科研,科普只是科学界的一小块,科幻则仅是正规科普工作的补充形式。而在文学界,它只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边缘的边缘。 《三体》让他加入了省作协并成为主席团成员 前不久出炉的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的60位作家里,有好几位籍贯山西的作家,但只有一位真正居住在山西。 刘慈欣,以年版税370万排名第28位。这也是他首次上榜。 提到这个事,刘慈欣说要好好给读者说明一下,榜单有错误,“这个调查不够仔细,他可能发现我经常去北京,就以为我是北京的。”其实刘慈欣工作在山西,家也在山西。 他的日常工作是发电厂的高级工程师,近两年,他所在的娘子关发电厂停了,去了忻州的一家发电厂工作。“最近两年单位变化比较快,生活也不像以前一样那么规律,有时间在家待着,写作或者思考,没有时间的话,就忙于别的事情。工作基本每天都要去,得坚守岗位。而且频繁外出,有很多事要忙。”1月6日上午10点,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刘慈欣正在阳泉的家里,第二天又要去北京。 不过,之前外出是因为工作,现在则多是跟《三体》有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科幻小说,1999年6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科幻小说和科幻随笔,虽然刘慈欣的名字早已为科幻迷们所熟知、追捧甚至膜拜,但他真正为更多人所熟知,被主流文学界注意到,却是在《三体》问世之后。 对此,刘慈欣不置可否,“科幻界和文学界的关系不太密切,没有太多的联系和交流,也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科幻小说,还获了奖。但后来,两个领域的交流就越来越少,虽说《科幻世界》的主编阿来是主流文学家,但即便这样也不能改变什么。而山西主要是主流文学的天下,山西的类型文学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在写了《三体》之后,才受到山西主流文学界的一些注意。出了《三体》第一部之后,加入了山西省作协,出了第二部、第三部以后,在2013年成为省作协主席团成员。” 这也是时隔30年后,山西主流文学界再次将目光投射到科幻作家身上。 出名之后刘慈欣依旧偏安一隅 出名之后,刘慈欣还是居住在阳泉,每天照常工作,下班回家,思考、写作。 一直以来,刘慈欣都是这种状态,他说,“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远离人群的工作,你不可能每天在很丰富的人际关系里面生活,那样什么都写不出来。特别像科幻这种疏离感、离现实很远的文学题材,尤其需要作家处于一种远离人群的状况。这个不光是我,任何一个想写出科幻尤其是长篇科幻的人,都是这种状态。否则别的不说,连写东西的时间都没有。” 单位的同事都知道刘慈欣很火,但是他们不在意,认为科幻是一件很小的事,“在大家看来,科幻小说就是个糊弄小孩的东西。也难怪,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科幻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种少儿的、低幼的东西。”不过,他也觉得如果自己是一个主流文学家,那肯定不一样,肯定会被人重视起来。 科幻虽然是大众文学,但是其阅读量相比于别的文学类型,还是要小一些。即使在别的国家,科幻小说也处于大众文学的边缘地带。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浓重的山西来说,就更是如此,科幻、惊悚、言情、侦探、官场小说、穿越、奇幻等面向大众的类型文学发展不尽如人意。但就在这种氛围下,竟然出了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本土科幻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评论说,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单枪匹马”这四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多年来的奋斗历程,虽然他们有同道,有粉丝,但和主流的文学圈是疏离的,有隔阂的。 山西文学界特别是评论界有一些观点,倾向于把作品的文学质量与作品的市场销量对立起来,认为大众化的文学不入流、没有文学品质。刘慈欣对此有些愤愤不平,“虽然说文学品质高、思想深刻的作品,很可能是曲高和寡的,但反过来并不成立。不能说曲高和寡、看的人少的,就是文学品质高的作品。比如我省著名作家赵树理,假如从销量上来谈,现在有几个人敢跟赵树理比销量?如果老赵健在,他拿的不是稿费是版税的话,他早上富豪榜了,还名列前茅呢。其实,大部分世界文学名著、文学经典一开始都是畅销书。” 所以,即便不能得到主流文学的认可,对于未来科幻界的奋斗,刘慈欣充满了希望,“作为类型文学、大众文学,能获得的最高奖是销量,是读者,是市场。得到读者的认可和承认,才是最根本的。”王晓娟 作家轶事 刘慈欣编写电脑程序一秒能“写”几万首诗 某种程度上,刘慈欣是个“古典”的作家,他不觉得高产作家有什么不对劲,但像工匠一样流水创作出来的书,他觉得这可能真诚的成分不多。他觉得一个人一辈子也写不了几本书,其中竭尽全力的更少之又少。《三体三部曲》统共花了这位全职工程师五年时间,却依然不是他最满意的作品。打算写点什么吗?“不知道。” 但刘慈欣写来好玩儿的程序“电子诗人”能随时进入创作状态,在该程序处于调试阶段时,曾写过的一首诗被他用在小说《诗云》里,全文如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唉。” 刘慈欣自称是精神上的流浪者,大大方方地说自己从来没有过归属感并且这一点都没有困扰过他。“我的身体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可是心灵在路上,没有地方可以停留。”他的同龄人们成家立业已多年,无论是从现实意义还是精神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园了,刘慈欣一样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家”,有父母有女儿,但他说他没有家。这个把自己总结成“一个平和的人”的中年科幻小说家,说出这些话时脸上没有丝毫的负面情绪。 “寻找家园”,只是刘慈欣科幻写作的目的之一。“你可曾意识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把你的眼睛从筋疲力尽的灰色生活中抬起来,朝更远的地方看。朝小处看,你能看到更小的生物、组成生物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接近无限;朝大处看,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群、数不清的星系,接近无限。” “如果你看了我的小说,在下夜班的路上,看了星空几秒钟,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他希望有人偶尔仰望星空,不像康德那样仰望的同时感叹道德律的伟大,只是仰望;仰望星空的他同时宣称如果挣个几千万就不工作了全职写作;他说每个人心灵中肯定有相当一大部分与现实无关。在结束中规中矩的采访前,我疑惑地问,“你是否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感兴趣?至少书中透露的是这样。”他说,“嗯,我只是不比一般人对这更感兴趣”。 几分钟后,他拿起他的ipad,开始高兴地和我们分享他自己写的程序“电子诗人”写的诗,“一秒能写几万首呢。”万十三(节选自《刘慈欣:月亮与六便士》) ■ |
|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20140110;本文作者: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4-01-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