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建筑装饰图案的吉祥寓意26:福、禄、寿三仙

 

 

 

 

 

  “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古代统治者曾借以实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虽然他们后来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却也因此获得自由,走入寻常巷陌,千家万户,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对福、禄、寿三星的崇拜也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吉祥观念,表达了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福星司职

    福星天官,当以赐福为职。“天官”为“天、地、水”三官之首,号“赐福紫微帝君”。民间多以天官(福仙)、禄星(文昌星)或财神、寿星并列称为“福、禄、寿”三仙。其中福仙最受百姓欢迎。因此,年节时百姓家门上贴福仙神像的习俗最为流行。后来人们觉得大大的“福”字代表福仙神像更为便捷,于是有了“福”字门神。

    这种“福”字门神是“天官”像的简化形,属文门神。它的镇宅避凶作用已成次要。而迎福纳祥、招财、祈寿成为主要功能。禄星司职

    禄星文昌,文昌有六星,其中禄星主功名利禄。

    禄星来历及转变:

    1、主官禄的文昌星

    禄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的,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2、随科举制度受到欢迎

    进入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第一次有机会靠读书做官,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欲求却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明亮了。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几位办事员和贴身童仆侍立左右,更衬托出他高贵不凡的身份,庙中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等种种吉祥图案随处可见,营造出金榜题名的美好意境。这里是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文昌星是他们的幸运之星。寿星司职

    寿星南极老人星,《史记正义》称“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寿星来历及变迁:

    1、本是星辰

    寿星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星,《尔雅·释天》云:“寿星,角亢也。”《史记·封禅书》注:“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从周秦开始,历代都有奉祀寿星的活动,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至东汉时期,祭祀寿星被皇朝列入国家祀典,至明被废。寿星的职掌,最初为国运之长久,即国之寿,后被奉作主世间寿老之神。

    2、寿星手杖的演变

    寿星每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手中都会握有一柄手杖。其实,寿星手里的手杖经历了从特权象征到祛病强身的吉祥之物的演变过程。《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牞称作“王杖”。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亮如新。

    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与鹿相伴的寿星”是民间常用的吉祥图。古人认为慈眉善目的寿星老能给人带来长寿、吉祥和幸福。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王建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2-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古建筑装饰图案的吉祥寓意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