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故乡忆旧系列207

山西清明记忆

  忆儿时扫墓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童年的记忆中,这是一个神圣、肃敬的节日,也是我们孩子们集体活动最隆重的一个纪念日。

    那时,每到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去扫墓。扫墓的前两天,同学们就忙活起来了。每个同学做一朵小纸花,然后集中起来,找来铁丝、竹条,大家一起动手编扎成花圈,写上挽联。尽管花圈做得不是很精致,可毕竟是同学们的心意,同时也增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兴趣。

    扫墓的那天,我们早早来到学校集合,全年级约10个班学生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太原五一路小学出发,步行到牛驼寨烈士陵园,再爬到对面山上的庙碉顶上。大家一路上扛着红旗,抬着花圈,唱着革命歌曲,穿着家里缝做的绿军装,系着军用腰带,斜背着军用水壶和挎包,每年这时候总要让排在队伍前面的我自豪一阵子。虽然山路崎岖,春寒料峭,路程也得走两三个钟头,中途也不休息,可大家的精神都是饱满的,没一个叫苦叫累的。

    扫墓活动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先是举行祭奠仪式,向烈士墓敬献花圈,然后由学校请来革命老前辈为我们讲述解放太原时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集体留影,自由活动,很快就到了午餐时间。大家拿出挎包里的干粮啃了起来。那干粮无非是烤馒头片、玉米面窝头,就着老咸菜或大葱,能带来面包的同学是极少数的,奢侈点的带瓶油炒辣椒。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在一块,发扬互助精神,将干粮分给不够吃的同学,平时见了尴尬的同学现在也互相推让着喝水。这时年轻的班主任老师一改往日铁板的面孔,和同学们说说笑笑,唠叨家常,而同学们也放松了心情,大胆地和老师说着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的希望,大家都没有了平日里师生那严肃紧张的气氛。

    到了下午,扫墓活动结束,我们还是徒步下山回家,互相告别。大家都觉得这一天过得短暂,但回去要告诉家人的感想太多了,要记忆的东西也太多了。

    儿时的清明节扫墓,让我领悟到了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不仅仅是缅怀远去的亲人故友,也是培养道德信仰的实践。如今,每年的清明节,我还是去扫墓,在怀念已故亲人的同时,也怀念着儿时的扫墓活动。彭庆东(太原)

 

清明踏青 

    每到清明前后,桃花绽蕊,柳条染绿,天地间处处孕育着春天的气息,小草悄悄从向阳的地方钻出来,这时我们的踏青便开始了。

    每逢下午放学,我都要和同伴们迅速回家,拿上铲子和柳筐去村外田野里挽猪草,或沿着曲曲折折的河沟向下游走,或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坡上爬,踏着松软的土地一边行走一边四处寻觅,看到猪吃的野草如苦菜、灰灰菜、曲曲菜、蒲公英地丁、车前草等,便用铁铲挖起来,盛到柳筐里。有时走对了地方,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把柳筐盛得满满的。此时我们会在碧绿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捉迷藏、翻跟头、摔跤、猜谜语,玩得不亦乐乎。有时遇上邻村的小孩也会进行抢地盘争斗。你推我拉,土块沙子飞舞,吆喝声啼哭声此起彼伏,儿童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玩累了,斗累了,我们会拍拍身上的泥土,蹦着跳着,嘻嘻哈哈,朝家里走去。有时候玩得实在太高兴了,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唱起童谣:豌豆花呀蚕豆花,蜜蜂蝴蝶来安家……”

    当然,踏青也有烦恼的时候。清晨,我还在睡梦中就被父母唤醒,从暖暖的被窝里爬起来,揉一揉惺忪的眼睛,叫上邻居家的二平挎上柳筐去挽猪草。山村的清晨,春寒料峭,天气较凉,我们无精打采地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挽猪草的收获可想而知,回去的时候,总会受到大人们斥骂。

    二平鬼点子多,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柳筐的半腰处插上一些小棍,再在小棍上放一些猪草,这样看上去好像有满满一筐,其实底下是空的。这种方法到家只能让大人们瞅一瞅,然后悄悄地把猪草倒给猪吃。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几次过后就被父亲看出了猫腻,他狠狠地揍了我一顿,说:小孩子从小弄虚作假,这还了得,以后见一次,打一次。吓得我再也不敢糊弄大人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清明踏青,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和二平几个小伙伴结伴而行,登上了村对面的小山。我们沿着或隐或现的羊肠小路,向山顶进发,到了半山腰,我们一起看了往年栽种的小松树,小松树长得壮壮的,生机勃勃。我们十分高兴,连上山的脚步也轻盈了许多。

    到了山顶,整个村子尽收眼底,美极了,简直就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绿的树,红的花,灰的瓦,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彩。就是现在想起来也是最美的风景。

    那时的清明踏青,像一幅永久的屏画,立在我的记忆里。 尧天(平定)

 

清明放风筝 

    清明节到了,野外芳草萋萋,正是踏青的好时机。按照习俗,清明节我们给祖先扫墓之后,会顺便在野外踏青放风筝。

    记得小时候,清明节的前一天,父亲会找来报纸和竹子等工具,他先把竹子片得薄薄的,做成风筝的骨架子,再往骨架子上糊报纸,很快一个“山寨”版的风筝便诞生了。

    清明节一早,父亲便带着我进山去给爷爷扫墓,在父亲的挑担里,除了丰富的祭品和一串鞭炮之外,当然少不了他自制的那个风筝。

    来到爷爷的墓前,伯父和叔叔已经在等候着我们了,堂弟堂妹的手里,也各自拿着一个“山寨”风筝。大人们将祭品摆在爷爷的坟前,我们依次跪拜,拜毕,燃放鞭炮。

    扫墓后,大人们便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去踏青。那时节,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一切冲淡了大人们扫墓时的哀思。

    踏青少不了要放风筝,当然,那天须得是晴天,若下雨的话,除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氛围,风筝是放不上天的。

    来到河边一片空旷的青草地,在大人的协助下,我们小孩子跑得满头大汗,终于把风筝稳稳当当地放上天了。可是,当我们玩累了,风筝也高高地在天上飞翔的时候,大人通常会拿出打火机,烧断我们手中的风筝线,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地越飞越远,最终从视线里消失。当时年少的我很是不解,好端端地为何要烧断风筝线,父亲说:“风筝飞走了,带走我们一年的霉运,我们今年的日子,就会平平安安的。”

    父亲脸上严肃的表情,让我深深地相信:风筝带走了所有的晦气,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清明节这天,扫墓不但寄托了我们对先人的哀思;踏青放风筝,更表达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我已在城市生活多年,目睹城市人扫墓时,流行给先人烧纸房子纸车子,极尽奢华。而每当此时,我都会深深地怀念起乡下扫墓之后,踏青放风筝的场景。

徐丽霞(广东)

 

回外婆家 

    清明了,我又想起了外婆家的亲人们。

    在我的印象中,外婆家有一个非常气派的旧式四合院,包着铁皮的大门,高大的院墙,雕花的窗棂。从三岁到七岁上小学前,我都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过年也不例外。外婆一家人很疼我,外婆总是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姨姨舅舅们也整天围着我转。

    外婆家门前的那条河和背后的那座山是我很迷恋的地方。跟着外婆去河边洗衣服,我常常拿着罐头瓶在河边翻起河石,摸花花鱼和小泥鳅。和外公舅舅上山采药,在满是荆棘的山坡上纵情地奔跑。有一次,舅舅从山洞里刨出了冰块,让我第一次品尝到了盛夏的奢侈品。外婆家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每到夏季一种名叫黄金翅的鸟儿便会在树上较低的散枝上筑巢。小鸟吃食的声音会把我吸引过来,我用杆子轻轻一捅鸟窝,刚会扑腾的小鸟就会跌飞下来被我擒住。我把小鸟养在外公用高粱秸编成的笼子里,挂在外婆家的屋檐下,只可惜邻居家的猫让我防不胜防。

    外公弟兄三个,外公和三外公都是退伍军人。外公在抗战时负过伤,三外公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一次看革命战争电视剧时,三外公突然兴奋起来,激动地说他在朝鲜阵地上打仗时,敌人打来的炮弹把石头山都炸成了粉末,一脚踏下去深到大腿,这让我后来常常在脑海中浮想三外公在战火硝烟中飒爽英姿的形象。那时候,三外公经常陪着我玩,一个夏季的中午,三外公带我到河里捉青蛙,回来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青蛙肉,外婆却告诉我不能吃,最后我还是吃了,而且在记忆中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美味佳肴。

    大外公也很疼爱我。村里唱戏时,我常常跟着大外公在戏场里玩耍。看到喜欢的水枪,我便和站在台下看戏的大外公要钱买,他每次都是有求必应。还有每到过年时,大外公都会做特别好吃的油炸面食给我吃,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香的。

    外婆家那个大四合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分到的。外婆一家人是典型的朴实农民,几个舅舅和姨姨读过书都在家务农,三舅读了师范,后来在镇上中学教了书。记忆中三舅爱读书写字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长大后我爱看书、学习的一点兴趣也源于此。光阴飞逝,如今外公和大外公都去世了,外婆和三外公年事已高,变成了孤苦的老人。我离开家乡已经十多年,偶尔回去一下时间也很短,而且在不经意中发现那段快乐的时光已离我越来越远。

    清明了,让我再次想起去世的长辈,我该回去给他们扫墓了,还有去看看活着的老人。 孟飞(吕梁)

 

怀念奶奶 

    家乡的清明,很容易天阴。

    天阴着的时候,人很容易感染,就特别容易伤感。如果冷冷地再滴答两三点雨,待手边的热茶缓缓变凉,情绪就渐渐被洇湿了。往事,特别是那种伤心的往事就会一点一点冒出来,像岩穴里寂寂的泉眼,星点儿,星点儿的,渗湿时空,渗湿神经,直至渗湿你所在的整个世界。

    我奶奶是位很绵善的老太太,活了八十多岁,见谁总是笑盈盈的。无论是谁家的孩子到了我家,都比自己家自在:翻到吃的噙在嘴里,逮着玩的一个劲儿疯玩。如果爱上了啥东西,往往会吱也不吱一声,临回家时就径自走了。院子里爷爷种的苹果树才缀上拇指头大小的青果,就有孩子支着半头砖儿到树上采摘。奶奶看了,轻声地唤他下来,原是怕他跌坏了。人家理也不理,在这种时候,奶奶往往急得直跺脚,踮着小脚拉着颤音说:“我的小祖宗,你们下来,奶奶给你们糖吃!”听说有糖吃,这些小家伙如小猴般从树上轻轻滑下来,个个拖着鼻涕嘻嘻讨糖吃,奶奶慌得撩起人家肚皮看擦破了没有,没承想,自己的口袋早已被这些小家伙扒开了,红红绿绿的糖果被抢了个精光。奶奶不急不恼,看着他们的憨态儿竟“扑哧”一声笑了。阳光暖暖地照着窗玻璃,家里温书的我也不禁被院子里的情景感染了。

    认识的,甚至是不熟识的人来我家借东西,只要家里有,从来就没有空手去的;就算是没有,她也要踮着小脚到别的人家代借。有讨吃的人到了门上,有的人家听到响动紧紧地关了门,而奶奶则总是要热情地招呼人家进来,换了别人,总要让他在外边吃,而奶奶总要让到屋子里,让人家敞开肚皮吃,吃完了,再给拿上一些,看到衣服露肉的,往往还要戴上老花镜给缝上两针……

    可谁承想,就是这么善良的一位老人家在一夜睡后,就再也没有醒来。那是200610月,同样是一个飘着灰雨的日子。奶奶收拾干净的屋子寂寂的,只有蜷在一边的猫一声声哀鸣着,院子里黄叶瑟瑟落下,我们和天一样,眼泪扑簌簌而下,我想着奶奶牵着我的手,想奶奶轻轻地抹我委屈的眼泪……

    然而,现在,她留给我的只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王江鸿(河曲)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20130404;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8-1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山西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