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长城古堡系列13

右玉县铁山堡

 

 

 

 

 

  在未探访铁山堡之前,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铁山堡的传说,其中最为神奇的是当地广为流传的“鬼打仗”。据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堡民偶尔可以听到隐约的马嘶声、兵戈撞击声和厮杀声,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天,这种奇怪的声音有时格外清晰,搅得堡民一夜不得安睡。后来,深受“鬼打仗”困扰的堡民们陆续在距堡里许的地方另建新居,搬离了这座世代居住的古堡。

    去年初冬,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这座神秘的古堡时,古堡早已辟为农田,空旷的堡内禾稼归仓,只有一株株奇形怪状的老树趴在地上。仿佛受了某种外力的压迫,堡内的所有树木都不是笔直生长,而是弯弯曲曲、疙疙瘩瘩。尽管其他古堡的树木也有类似的情况,但远不似铁山堡这样严重,所以,当地人说堡里的树也沾满了妖气。对铁山堡的各种传说和这些自然现象,从科学的角度如何解读,我们外行人不得而知,仅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但就铁山堡的外形看,确实在长城一线的军堡中是非常少见的,这正是铁山堡奇特而最具魅力的地方。

    铁山堡为东西连环堡,呈哑铃状结构。东堡较小,呈长方形,东西长75米,南北长108米,人为破坏严重,有的地方仅余堡墙痕迹;西堡较大,呈正方形,边长150米,且堡墙高大、完整,四角台与墙台矗立,可见当年的雄姿。东西堡之间不仅有高大的隔墙,还修有一座非常奇特的墩台,以俯瞰两堡。据明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铁山堡在(大同)左卫西七十里,嘉靖三十八年筑,万历二年增修(包砖),周一里有奇……嘉靖中,为寇残毁,复加修葺,遂以铁山名之。北望(大同)右卫,南接云中诸路堡,亦冲要之地也。”从两堡的结构形制看,当时的部署应是西堡驻军、东堡民居,两堡唯一的门开在东堡。据史料记载,门外原有关,上题“保障镇鲁”,关外立有名碑,题“铁塞金汤”。堡墙原高等同于县级城高,现砖面与墙体早已剥离,人为破坏痕迹非常明显,残墙最高处10米至11米,上宽2.6米至3米,下宽5米至6米,最低处5米至6米,上宽4米至5米,下宽6米至7米。其中西墙南段约40米被人为破坏,只剩一道土棱;北墙最为完整,从远处望去,黄土夯筑的墙体雄伟壮观。明初堡内设操守1名,后改设守备1名,旗军534名,马48匹,足见铁山堡当年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清初虽满蒙合一,该处已不是边防要塞了,但仍设重兵防守。雍正十年(1732),堡内驻把总1名,隶朔平路参将,分管边墙一道,北自朔平府边界起,南至云石堡边界止,长约5公里。沿边设边墩8座,每座设边军5名;设火路墩10座,每座设火路军2名。这段边墙的险要之地三台旱口,专设营兵4名防守。从清初的官兵设置看,铁山堡一带仍不失为国防之要地。

 
 

 

右玉县铁山堡(摄影:冰雪视觉)

 

 

 

 

铁山堡(摄影:贺老总)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卢有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7-05 )

太 原 道 >> 山西历代长城专辑 >> 山西长城古堡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