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卿家族狐氏传说

 

 

 

 

 

  泄密情护主出亡  礼乐崩彰显仁亲

    春秋时期,晋献公当太子时,曾娶贾国国君的女儿为妻,没有生育。后又从父亲那里烝了齐国国君的女儿齐姜为妻,生下一子一女,儿子就是太子申生,女儿是后来的秦穆夫人。在他即位后,又娶了狐突的两个女儿为妃,大戎女狐姬生下公子重耳,小戎女生下公子夷吾。即位第五年伐骊戎时,骊戎主又把骊姬姊妹俩献给了他,骊姬生下奚齐,妹妹生了卓子。在史书里,献公一共有九子,其他四子都名不见传。

    骊姬是作为战利品而投入献公怀抱的,身份当然低下,可是她年轻貌美,深得献公宠爱。据史书载:齐姜死后,夫人位置一直空缺着,这便成为骊姬改变地位而追逐的目标。由于她“貌比息妫,妖同妲妃,智计千条,诡诈百出”,很快就如愿以偿。生下奚齐后,又萌发了想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欲望。她为此而精心设计了四步计划。

    第一步计划是让申生、重耳、夷吾离开都城。这一步相当棘手,主要是申生已被立为太子,且深孚众望。朝中的主要政治势力都团聚在他的周围。重耳、夷吾也很有才干,自然而然地成为申生的左、右两翼。为了达到目的,她首先和优人私通,靠这个面首买通了献公的两个宠臣“二五”,即梁五和东关五,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小集团。后来,献公果真将申生安排到宗庙所在地曲沃(今山西闻喜县),将重耳安排到浦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将夷吾安排到屈城(今山西石楼县)。从而造成了献公对申生、重耳、夷吾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距离。

    第二步计划是经常唆使“二五”在献公面前诉说申生的坏话。奚齐十岁那年,“二五”中伤申生有兵变的图谋。骊姬唆使献公让申生伐东山皋落氏,献公听其言,遂令申生出征。在当时,太子是向不外遣的,这样做,一则是检验了献公确实有了废太子的决心,二是在国人面前表明太子已不再受宠了的舆论。这一举动,朝中大臣们都很明白。老臣狐突叹曰:“危哉呼,公子也!”遂写信告诉申生,劝其千万不可出兵,可暂时出逃他国,以图后报。申生得书后,深感狐突对他的关爱之情,但他知道,这是献公测试他的心思,如若不征,违背君命亦是死,不如出兵征战,战死还可留个名声在世上。于是率本部兵马与皋落氏大战于稷桑,皋落大败。申生虽获全胜,不但无功可表,反而谣言四起。狐突料定晋国不久将发生内乱,乃托言有病,杜门不出。

    第三步计划是欲置太子于死地而后快。骊姬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加快了陷害太子的计划,在献公面前诉说太子对她无礼。后来又乘献公外出狩猎之际,假传圣旨,派人对申生说:“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在那个社会里,凡是梦见了死去的亲人,就要祭祀。申生奉命至曲沃宗庙里祭祀了自己的生母。按照当时的习俗,要把祭祀的酒肉分一部分给自己的父亲,称之为“归胙”。酒肉送到降都,六日之后,献公才回来。此时骊姬已经做了手脚,在酒肉里下了毒药。献公用酒祭地,就地烟起,把肉喂狗,狗死去了,又让小臣吃,小臣也死了。这时骊姬又假惺惺地流下了眼泪,乘机诉说了申生的不少坏话,献公终于动了杀心:“我将诛此贼子。”

    狐突虽然杜门不出,却时刻使人打听朝事。闻“二五”戎车出城,心知必往曲沃,急使人密报太子申生。并力劝申生赶快逃生。申生复信告知狐突:“申生是有罪之人,决定以死殉国。现在父君已老,奚齐尚小;国家多灾多难啊,诚望伯氏您努力辅佐国家。申生虽死,但受伯氏的恩赐却不能报答。”于是北向朝拜,自缢身亡。

    骊姬的第四步计划是赶尽杀绝。申生死后,骊姬遂将茅头对准了重耳和夷吾。半夜在献公面前哭诉:“妾闻重耳、夷吾,实同申生之谋,申生之死,二公子归罪于妾,欲袭晋而杀妾,以图大事,君不可不察。”献公信其言,乃遣寺人勃鞮率师往浦城追杀公子重耳,派贾华率兵前往屈城追杀夷吾。狐突闻讯,急召次子狐偃告之曰:“重耳骈胁重瞳,壮貌伟异,又素贤明,他日必能成事。且太子已死,次当及之,速往浦助之出奔,与汝兄毛(当时随重耳在浦城)同心辅佐,以图后举。”狐偃遵命,连夜奔浦城来投重耳。重耳大惊,急与狐毛、狐偃商议出奔之事。这时勃鞮人马已到。攻入浦城,围重耳住宅。重耳与狐毛、狐偃急奔后花园,勃鞮挺剑赶到,一把将重耳的衣袖抓住,狐偃急中生智,挥剑砍断袖口,重耳方得脱身,勃鞮知狐毛、狐偃不好惹,只好拿着重耳被砍断的袖口回去复命。随后不久,重耳的亲信,随从人等亦陆续赶到,同重耳一起出奔狄国。

    重耳出亡时,年方四十三岁。而狐毛、狐偃俱是花甲之人了,他们为了江山社稷,舍弃国内的优越生活条件,开始了与重耳十九年艰难险阻的流亡生活。其忠诚报国之心可昭日月。

    狐突“杜门不出”,采用的是韬晦之计。他时刻关注着政局的变化。当获悉太子即将遇害时,冒着生命危险通风报信。更有甚者还极力劝太子不可遵父君之命,去伐东山皋落氏,可暂时出逃,以图后报。当获知重耳也面临被害的危险时,急命其子狐偃、狐毛偕同重耳一起出亡,这更是违抗君命的表现,这也是要杀头的。在那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里,狐突的举动显然与君命相悖。可见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所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和大无畏精神。如果不是狐突父子采取的这种行动,重耳早已成为刀下之鬼,那么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在这个意义上讲,狐氏父子乃是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伟人。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因而处于激烈的大动荡时代。不仅政治动荡,秩序动荡,就连那伦理道德也一起动荡起来。

    为了自己的利益,诸侯敢于征伐天子,家臣可以背杀诸侯,父兄也可以自相残杀。政变事件层出不穷,不义战火到处燃烧,宫庭内的血一直汩汩地流淌,流得无尽头,流得心胆寒。

    晋献公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可是到了晚年,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竟然杀死了自己已被立为太子的儿子申生,继而又派人追杀自己的二儿子重耳和三儿子夷吾,逼得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

    重耳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也是历史上的一代伟人。在他流亡期间,可以说是一路乞讨,一路娶妻。逃到狄国,一呆就是十二年,期间,国君赏给他两位美女,姐姐季隗和妹妹叔隗,重耳娶季隗为妻,将叔隗赏给随从赵衰为妻。后来,季隗为重耳生下两个儿子,名曰:伯倏、叔刘。叔隗为赵衰生下一个儿子,名曰赵盾。再后来又流亡到了齐国,齐恒公对他敬重如宾,还将女儿齐姜许配给他为妻,住了约五年之久,齐恒公死,其子五弟兄因为争夺君位而互相残杀,最后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秦穆公本是重耳的姐夫,待他的礼遇自不必说。《左传》讲:“秦伯纳女五人,怀赢在焉。”说得是秦穆公将五个女子一齐许配给重耳为妻,其中四位是其宗女,一位是其女儿,就是怀赢。怀赢原是晋惠公夷吾之子圉的妻子,即在他居住秦国当人质期间,秦穆公将其女儿许配与他,后子圉逃回了晋国,将怀赢只身抛弃在秦国。按理讲,子圉娶得是表妹。而将她许配给重耳,辈份就不同了,重耳是子圉的伯父,怀赢便是重耳的侄儿媳妇了。重耳本不想娶怀赢,狐偃劝他说:“将夺其国,何有于妻?”意思是说,子圉的君位都要夺过来,娶他的妻子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重耳郑重其事地将五个女子按正规的婚礼程序娶了过来。秦穆公既是重耳的姐夫,又是重耳的岳父。可见当时的婚姻关系已是变了味的人际关系。此外,《左传》还讲到:晋献公娶的第二夫人齐姜本是他父亲的小老婆,也是献公的后母,但是献公在其父死后竟然将后母“烝”为自己的夫人;重耳即位后,把出逃前前妻生得女儿嫁给赵衰为妻,后为赵衰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三个儿子。重耳与赵衰的关系既是翁婿关系也是连襟关系。

    这种违背伦理关系的婚姻,在那个无人情味的年代里几乎司空见惯,就连有作为的伟人也毫不另外。但是狐氏三代人在婚姻的问题上,史迹并无点墨记载。“礼崩乐坏”的时代潮流似乎对他们并无影响。足见他们的道德人品是极其崇高的。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后,大夫荀息拥立奚齐继承了君位。大夫里克、丕郑父等人连续发动了两次宫庭政变,将先后拥立的幼主奚齐和卓子杀死,并将荀息、“二五”、施人等赶尽杀绝,骊姬也投河自杀。

    里克聚朝中百官议曰:“今庶孽已除,公子中唯重耳最长且贤,当立。”丕郑父曰:“此事非狐老大夫不可。”于是里克请人以车迎接狐突。狐突辞曰:“老夫二子从亡,若与迎,是同杀也,突老矣,惟诸大夫之命是听。”意思是说,我的两个儿子随重耳流亡在外,若是迎立重耳为君,天下人会认为重耳、狐毛、狐偃等人是杀死幼君的同谋。以杀戳而谋位是违背仁德的,还是请诸大夫另立其他公子吧。

    后来里克又派人直接到秦国迎立重耳,狐偃亦以“乘丧因乱,皆非贤名”的道理劝说重耳勿行。他对重耳说:仁德与信义是治国之本,是做人的最高总则,现在你父的丧事还未办理完毕,如果乘机继位,是不仁不义的表现,就会失信于天下百姓,不仁不义之人,怎么能坐稳江山呢?于是重耳以不敢乘乱而贪国的名义,拒绝了使者的好意。

    后来,里克等人无奈只好迎立公子夷吾回国继承了君位,是为惠公。不久,夷吾借口杀死了里克等政变大臣。他极担心重耳的威望,派刺客前往狄国行刺重耳。不难看出,夷吾重耳本是共患难的亲兄弟,由于政治角色的变化,亲同手足的兄弟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夷吾死后,子圉继承了君位,是为怀公。他依然惧怕伯父重耳的势力,为招回重耳的随从,竟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曾外祖父狐突。这一系列的残杀事件,仅仅是春秋时期的一个缩影。难怪后人将春秋比作为“多事之秋”“无义之秋”呢。

    二百年以后的孔夫子,针对春秋时期的这一历史现状,曾大声疾呼要“克已复礼”。“克已”,就是要以仁义之心去宽容别人,从而恢复西周极盛时期的礼制。而当时狐突、狐偃虽处“礼崩乐坏”的动荡时代,却能伸张“仁、德、义、信”之举,去治理国家,去教育百姓,去践行自己,实在是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讲,狐氏父子乃是儒家思想的先驱。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0811;本文作者:郝天昌整理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