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战役中的店子底村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作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作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是解放太原战役时,阳曲县支前群众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这首满含深情的支前歌,成为当年阳曲县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真实写照。

    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一个仅有50200余人的小山村,在解放太原,尤其是夺取风格梁,攻克牛驼寨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太原战役前线指挥部和后勤指挥部命名为“支前模范村”。

    1948年秋,徐向前率领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一兵团完成了对孤城太原的包围,太原战役即将打响。。

    店子底村位于太原东山四大要塞之一的牛驼寨制高点的正背后,是攻克牛驼寨,打开太原门户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特殊。根据太原战役总前委的指示,太原战役前线指挥部和后勤指挥部在店子底村成立。

    19489月,独臂将军彭绍辉司令员率领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开进店子底。一时间,店子底村成为了解放太原最前沿的“大后方”,设立了粮站、柴草站、弹药库、被装库、军械站、转运站、物资库、战地医院等。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和川流不息的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都汇集在这个小山村。干涸的河道成了连接前后方的枢纽通道。从解放新区运来的粮食、柴草、门板、器材堆积如山。

    为了支援解放太原战役,店子底全村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支前忙。村民们腾出窑洞、空出大炕,最大限度满足前线部队和支前队需要。村中大庙30多间房屋作为解放军的粮站,堆满了白面、大米、猪肉、鸡蛋等支前粮食。村里组织起了前线运输队,全村36头毛驴昼夜不停为前线驮运武器弹药、粮草等物资,村里的年轻人全部投入支前战场,挖战壕、抬担架、送柴草、送军粮、送门板、作向导,有的还直接参加了风格梁和牛驼寨的战斗。青壮劳力都上前线了,老人和妇女们就主动参与支前工作,帮助部队烧水、做饭,为战地医院护理伤员。儿童们也组织起来,跑前跑后、送水送饭。部队柴草供应不足,村里人把自家的树砍了当柴烧,前线需要门板,全村家家户户卸门板送前线,老人们甚至把棺材都贡献了出来,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全村总共有16名青壮年牺牲,38人负伤。

    回忆当年战火纷飞的岁月,曾任村委会主任的孙天祥老人记忆犹新。那时候他才20岁,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为解放军作向导,上战场抬担架、送云梯、救伤员,记不起有多少次是从炮火中死里逃生。当年担任支前工作队妇女队长的刘凤兰老人说起那段往事老泪纵横。她带领村里的妇女们争先恐后上前线,为前沿阵地送门板,两个人抬一块。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都是夜间行进。村里的一位老母亲一个人护养着9个伤员,面对敌机轰炸,她用被子挡住窗户,用身体护住伤员,被后勤指挥部授予“英雄母亲”的称号。

    一座屹立在烽火硝烟中的小山村,一场惊心动魄,彪炳史册的太原解放战役,一首可歌可泣,震撼人心,荡气回肠的“支前”战歌,汇集成了一段永远抹不去的红色记忆……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0805;本文作者:陈宝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10-10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