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浩瀚诗海,一览古今太原——编选《晋阳诗集》搜集整理进行时 |
||
|
轻轻翻开《天启太原县志》,手指由上及下,逐行划过,至“人物篇”处,首位古代人物映入眼帘,文曰:“席公,并州人,击壤而歌。”据此推测,席公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诗歌《击壤歌》的作者。这是从有关并州古籍中发现的最早的一首诗歌,也是《晋阳诗集》编选组在地方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古今太原诗歌作品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发现。《晋阳诗集》由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编选,今年7月底启动搜集整理工作。收录的作者、作品时间跨越两三千年,上溯上古时期,下迄2013年8月。这一文化工程将全面、详尽地梳理“大晋阳”范围内的诗歌脉络,以期行行诗文在目,一览古今太原。 《击壤歌》与太原有关 《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它始见于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是中国诗歌的鼻祖。寥寥数句,描绘出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回家休息,耕种田地就有饭吃,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比做皇帝还惬意。 古太原地属陶唐,据《天启太原县志·人物·陶唐》记载:“席公,并州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凿井,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古并州人自食其力幸福生活的写照。《击壤歌》理所当然成为《晋阳诗集》的开篇首选。 《晋阳诗集》是太原市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先秦至今历代歌咏晋阳的优秀诗篇。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清朝初年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全唐诗》等重要诗词典籍,再到山西省图书馆和太原市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以及馆藏的府志、县志等地方文献,其中有关晋阳的诗、词、散曲、歌谣、赋等,一一呈现在编选组的案头。 现在国内出版的诗歌总集并不算少,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是四川出版的断代词赋总集《全宋词》。《晋阳诗集》作为以地域文化为轴心的诗歌总集,在国内还属首部。它集中了中华诗词发展史上,所有与太原紧密联系的作者、作品,按时间顺序梳理诗歌发展脉络,涵盖古今中外。 《晋阳诗集》是一部太原诗史,有源有流,传承有序。对于晋阳人来说,它更是一项文化盛事,根脉清楚,纲目可循。目前编选组搜集诗歌5000余首,预计8月底完成搜集、整理工作,9月底完成编辑、校对工作,力争10月底正式出版。 有一条脉络叫诗歌 追随历史的印迹,晋阳的风花雪月、世事变迁,都在《晋阳诗集》中一览无余。该书以历史时代分期,上古、先秦至清代拟分两卷,上古、先秦至宋辽金为一卷,元明清为一卷。1912年至1949年拟分一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拟分两卷,古体诗为一卷,新诗为一卷。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16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的途中,被一只殉情的大雁深深感动,写下了这首打动人心的词,缠绵凄恻。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唐玄宗李隆基笔下的太原,追古怀今,慷慨雄放。 在这里,人们可以流连于上古歌谣的质朴,游历汉乐府的写实,品味唐诗宋词的唯美,咏叹元曲的隽永……行走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时代鲜明,文脉相承的轨迹清晰可见。 编选晋阳诗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史料,包括太原府志、县志以及古今晋阳所辖县的方志,其中,仅县志就有16种。工作量巨大,但也从中收获了颇多惊喜。 比如:明代太原人罗贯中以小说闻名于世,其实他也写诗,《浣溪沙》《赞秦王李世民》《咏黄河》《题石岭关》等,此次全部入选。《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曾在山西任职,其间创作了《登太原西城》。元代的女诗人并不多见,才女元严可以算上一位,她是元好问次女,存诗一首《答张平章》。仅仅上古、先秦至清代这一部分,目前已搜集、整理了的诗歌作品2000余首,作者约700人。 填补民国诗歌空白 如果说清代以前的诗歌还有迹可循,可以从史料中查找,那么1912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的搜寻工作,可谓困难重重。这一时期收录的作品,除了太原籍的作者外,还包括非太原籍但曾在此学习、工作、生活、游历过的作者。编选组人员介绍:“当时成册的诗集本来就少,加上还要寻找非太原籍作者的作品,工作难度极大。” 编选组人员首先确定了以“当时活跃于山西的文化名人”为方向,收录了被称为“山西二景”的景梅九、景耀月以及张瑞玑等人的诗歌。随后,他们根据《山西近代人物词典》逐一排查,阮尚贤、常燕生、吴宓等一批人逐渐浮现出来。 阮尚贤是越南人,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前来到山西,曾任《并州日报》主笔,有《旅晋感怀》《咏晋》等多首诗作。常燕生是山西榆次人,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在他的诗词集中,著名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吴宓,多次在文后附识赞:“常燕生君,实今世中国旧诗作者之翘楚。”编选组人员判断,吴宓与常燕生交好,有可能也来过山西,于是顺藤摸瓜,从吴宓《西征杂诗》中得到证实,吴宓曾于1927年初游晋,并咏诗数十首。 在一条条线索的指引下,1912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卷的诗歌渐渐丰满。编选组工作人员还在寻找线索,期待挖掘出更多的晋阳名士。目前,该卷已搜集旧体诗600余首,作者百余人。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来自网络,编选组人员正在寻找正规出版物加以佐证,并邀请专家把关。 教授学者襄助盛举 《晋阳诗集》是一部彰显晋阳文化魅力的厚重作品,市委宣传部特别聘请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担任该书文学顾问,进行学术把关,做到收录诗歌引经据典,有根有据,文字精准,风格一致,体例统一。 文学顾问包括马作楫、李旦初、闫凤梧、时新。老诗人马作楫现年90岁。他从1943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曾结识牛汉等一批喜欢新诗创作的诗人,创作了不少“战斗”诗篇。新中国成立后,马作楫历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等,曾经出版多部诗集、诗选。对于《晋阳诗集》,他倾力支持,不遗余力。“《晋阳诗集》不但能够很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他说,编纂这本诗集是一件灿烂辉煌的文化盛事。78岁的李旦初从事高等教育工作,长期进行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擅长旧体诗词创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有专著《中国新诗流派》等,主编刊物有《中国现代文学》等。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闫凤梧77岁,对唐宋文学了如指掌,著有《唐宋八大家文译注》等。时新在专家组中年纪“最小”,今年67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晋阳诗踪》等。 编纂的诗歌作品中,涉及人名、地名,要以少量文字进行适当注解,先秦时期不易理解的作品还要作适当解读。因此,文学顾问的工作繁杂而琐碎,以保证文字准确清楚。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古诗有古人的韵律,新诗有现代的味道。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以白话文为主的新诗作品独占一卷。新诗打破了古体诗讲究格律、对仗、平仄等约束,更趋于口语化、散文化,成为现代诗歌的主流。该卷搜集了高沐鸿、赵树理、冈夫等名家作品。 山西省领导也大力支持《晋阳诗集》的编选工作,提供自己的诗歌佳作,为该书添光增彩。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百忙之中审核并赐诗稿。历任山西、太原有关领导也都精挑细选自己的作品,为成就《晋阳诗集》加油助力。 此外,市委宣传部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邮寄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诗歌,搜集、筛选优秀作品,与省城人民共襄盛举。目前,面向社会征集的诗歌作品超过1000首,参选作者上至90余岁耄耋老人,下至9岁垂髫少童,职业涵盖社会各界。编选组人员表示,参加征集的作品将根据作者年龄段进行比较,择优辑录。 诗是中国最美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让人心驰神往。它曾摇曳于唐代晋祠的垂柳落花,悠扬于明代汾水的风轻云淡。不经意间,它们或被束之高阁,或被遗落尘间,但沉淀了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太原城,一直想念着它们…… |
|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30831;本文作者:冯铮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9-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