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在耕耘中守望——山西省吕梁市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查

 

 

 

 

 

  这个暑假对于我们9个分别来自北科大法学院、土环学院、材料学院、外语学院的同学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630日至714日,在两周的时间里,我们的足迹遍布吕梁市离石、方山、孝义三个县(市)的12所乡村学校,与乡村教师同吃,同住,同工作,共同关注乡村教师个体的生命轨迹、生活经历、生存策略与精神世界,一起进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社会实践活动。

    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进入北科大后,我们发现,一提起山西,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煤、矿难、环境污染等字眼。身为山西人,我感到痛心疾首。找到8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后,我们决定借助社会实践这次机会,锁定吕梁山区的乡村教师,对他们进行工作、生活方面的问卷调查,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采访,同时深度体验老师的生活,以增加对家乡的了解,提高自己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调查中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某乡村小学里,每个年级设一个班,全校六个班共六十余位学生,而教师只有7名。其中6名分别负责一个年级几乎所有科目的教学,一名老师是专职的英语老师。虽然学生人数少,但是老师们几乎一整天都在上课,工作量自然不言而喻。而且,由于大部分学生离家较远(最近的也有十公里左右),学校考虑到山路难行,易出危险,实行寄宿制。两周休息一天,让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回家。所以老师们的双休日也变成了两周一休的“单休日”。学校的硬件设施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还相当于城里六七十年前的水平,依然是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根粉笔,一把尺。

    我对一位从高中毕业后就来这里教书,一呆就是34年的老教师进行了访谈。他从最初一个月挣几十元钱的代教,到今天一个月挣一千多元的民办教师,亲眼见证了吕梁市乡村教师待遇的变化。34年了,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孩子们难以割舍的师生情。即使他用“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殚精竭虑”这三个令人倍感心酸的词语来形容自己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即使自家3个孩子的学费都负担不起,得靠寒暑假打工和向亲戚们借钱来勉强维持生计;即使因无暇照顾妻子儿女,不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而倍感愧疚;即使自己二十余年不曾转为正式教师,由于民办教师的身份,退休后可能没有任何保障。但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当看到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当听到一个个孩子顺利升入初中的喜讯,他还是觉得虽苦犹甜,还是选择在耕耘中守望,守望孩子们更好的明天,也守住乡村未来的希望。老师的真诚,让我几度哽咽。

    在这所学校调查了一上午后,中午我们与学校师生共进午餐。所谓的午餐,就是大锅饭,老师们与孩子们一样,都是一碗西红柿酱拌面。餐厅只不过是一间摆着一张圆桌的狭小屋子,周围坐着几位老师。孩子们则倚着房间四周的墙,蹲下吃完自己的午餐。屋里放不下的,便在屋外顶着骄阳吃饭。房间外放着一个倒剩饭剩菜的桶。劳累了一上午的师生和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红柿面。我们几个队员实在吃不下,就倒了很少的一部分。令我们感到愧疚的是,那个桶里自始至终只有我们几个的剩饭,师生们都把饭吃得一干二净。

    十五天的社会实践已然结束,与其说是一次实践,倒不如说是一次震撼心灵的体验。在这里,由衷地感谢队员们的辛勤付出,希望他们忘记我这一个不太称职的队长,记住那一位位令人动容的优秀乡村教师,记住那一张张孩子们的淳朴笑脸,在北科大奋发向上,度过无悔的青春岁月,为山西教育更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还想说的是,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但是单凭一腔热血和奉献精神,无法完全支撑起庞大的乡村教师群体,更无法留住他们逃离的脚步。国家应该通过加强待遇,住房,培训等方面的切身保障,让乡村教师能够后顾无忧,坚守乡村,安居乐业。

 

文来源:三晋都市报20130819;本文作者:张文琪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9-1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