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宁武之最

 

 

 

 

 

  全国目前保存 最好的北齐长城段—由东向西横贯于马仑草原,这条长城是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文宜帝高洋北巡后下令建筑,用当地紫罗石砌成,今露出地面部分平均宽度为五米,高约一米。
  华北 最大的“森林浴场”—由八十万亩原始次森林构成的管涔山林区。

  华北 最大的空中草原—由8715亩构成的宁武荷叶坪亚高山草甸(海泼2784米),与芦芽山、马仑草原(面积600(,亩)成三足鼎立之状。

  华北唯一、全国三大天池之一宁武燕京山天池。(马营海高山湖泊群),由天池、元池(玄池);琵琶海、鸭子海、老师傅海、干海、双海、小海等多个湖泊组成,其中 最大的湖泊马营海水面面积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海拔1954米。据杨晓国著《山西名山漫话》记载东北长白山天池与西北天山天池只是在明清以后才露声名,而华北燕京山天池在公元6世纪以前就知名于世。是著名古籍《山海经》中唯一记载的高山天池。

  我国长江以北目前发现唯一的悬棺丧葬方式—宁武石门悬棺群。

  我国长江以北目前发现唯一的悬崖栈道—宁武清真山悬空栈道。绵亘42华里,实属国内罕见悬空建筑群。

  我国长城关隘中唯一的水早关—宁武关。既有滔滔恢河,又有禅坊山、管涔山、云中山等崇山峻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楼烦重镇”。

  保存 最好的古城遗址一一抢四建于北朝东魏时期(公元534550年)的苗庄古城遗址,是现今国内保存 最为完整的古城垣,现存高度在6米以上,只可惜数年前其东城被宁(武)静(乐)铁路切去一部分。

  华北唯一发现生长木灵芝的地方—管涔山区。1989年科学工作者在管涔山区的茫茫云杉林海中发现珍贵的木灵芝(松口蘑)。这是在我国除东北、云南、台湾等少数地方,在整个华北地区,至今只有管涔山发现。灵芝过去共生的树种只有古松、日本黑松、红松、云南松等少数树种,与云杉共生首次发现。

  最早的水土流失实验区—1925年,山西省政府在东寨棋盘山等建立水土流失实验区。由美国专家罗德民博士和我国教授金陵大学的任承统(忻州人)、李德毅、沈学礼等进行指导与管理,观察时间将近20年。观察不同暴雨情况下不同森林植被和无植被被土集侵蚀变化情况,这是在我县进行 最早的土壤侵蚀定量观察研究。

  最具特色的地方舞蹈—盘道梁宽草坪秧歌,也称东山小秧歌。 最远在清代就很流行的宽草坪秧歌据说是一个叫“眼红世”的艺人所传。这位民间艺人不仅善唱,而且值编,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弟子特多。该剧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有70多个剧目,大多曲调优美质朴,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小秧歌的表演形式有两种角色,一男一女或一男多女。男角头戴毡帽,鼻插小胡,手执马鞭。女角额前别一彩纸做得小扇,脑后扎一条麻花小辫,手执彩帕或彩扇。一男二女、一男多女的节目叫“开出秧歌”。对唱形式多为男角领唱上句,女角应和下句。伴奏乐器只有打击乐,没有弦乐。打击乐有锣鼓、饶钱、水擦等。演奏先是一起火炮,继而长流水。接着男角登场踏着锣鼓节奏逗角,女角一个一个地出场,边歌边舞。

  小秧歌曲目众多,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也较丰富。除反映历史故事或移植于大戏的传统剧目如《伍子骨过江》、《血手印》等外,多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情民意,自编自演,短小精干,深受百姓欢迎。如《五峰山赶会)、《王小二赶集》、(点瓜)、(砍地》、(担货郎)、(光棍哭妻)、(过大年》、《过小年》、《到湖北》、《下四川》、《顶咀》等等。小秧歌在我县东山一带广泛流行,很受群众欢迎。

  全国县级旅游景点 最为集中,种类齐全,联系性好的旅游区—宁武芦芽山自然旅游区,有“山、石、林、草、涧、湖、泉、谷、庙、关”十大系列,一百多个景点。 “全晋崇山第一”—《明统一志》记载,芦芽山为“全晋崇山第一”。“……边垣之捍卫……高峦层叠,上插宵汉。云蒸雾郁。与天为际,极宇宙之奇观。”山势险峻,边关位置的重要,盛暑气温清凉可人,实属“三晋第一”。

  海拔 最高的佛寺建筑—芦芽山太子殿。《山西名山漫话》记载,太子殿是除西藏、青海外,我国海拔 最高 最险的佛寺建筑。隋唐时期芦芽山的乾元寺、秀峰寺、华严寺、小元涧寺、紫峰寺和金佛堂也可能是建得 最为高远的寺院。

  全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一初唐时,芦芽山就是著名的毗卢佛道场。清乾隆《宁武府志》记载“世传芦芽山为毗卢佛道场”,“释氏以为古毗卢佛道场也”。全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文殊(五台山)、普贤(峨眉山)、观音(浙江普陀山)、地藏(安徽九华山)的道场。全国也只有芦芽山为毗卢佛的道场,只因寺庙被毁,影响不再。

  全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最多的县—据2005年5月17日(三晋都市报》报道:山西省政府规划,在现有49万公顷湿地的基础上,再建10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中宁武县汾河源头为首位,马营海天池也在名单之中。

  中国北方 最早的一流景观—隋场帝以其广博的游历及对景观的识见和挑剔,将宁武管洋山作为北方首选的皇家行宫苑囿而大力开发,并一次能逗留四月之久,先后有18位皇帝来此游猎避暑,说明至少在隋唐时开始,管涔山的山水自然就已成为中国北方一流景观。

  保存 最为完整的隋场帝行宫遗址—隋场帝时期,南方江都宫虽然名气很大,但经过了唐代城池改造,原有面貌已大打折扣,而北方名宫的遗址至今仍保存在天池南部,虽被后代破坏,但原有格局尚存,是目前 最为完整的隋场帝行宫遗址。

  全国保存 最好的小型宋城—宁武宁化宋城,大型的为西安,中型的为平遥。

  最早的高中招生—1933年,宁武开始招收第一个高中班。

  县内最早的公路—1938年,日军占据宁武后,于次年修筑宁武城经坝岩梁到神池的简易公路。同时整修了宁武城到阳方口和宁武经东寨到宁化的大车路,开始通行军用汽车。

  最早的发电站—1940年宁武火车站建列车电站一座,装机50千瓦,专供车站通讯信号及照明。1945年日军投降后由国民党第二战区接管,1946年由于国共战争被阎军破坏。

  最有开发前景的温泉—在怀道村东500米左右的山谷里,有一股长年保持在300C左右的泉水,冬天温热舒适,可洗衣服,夏天毫无凉意,据专家学者考察,此泉与云中山一岭之隔的奇村、顿村温泉同出一脉。

  最早的大型煤矿—1954年12月,阳方口煤矿建成投产,总设计能力年产煤炭60万吨,实际年产50万吨。

  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一一全国so名煤炭大县之一。而且具有丰富的国宝级煤种侏罗纪煤。

  山西 最早的军办煤矿—1968年冬,内蒙古守备一师开始在宁武七厘洼筹建煤矿,在宁武火车站建设发煤煤台,为我省最早的军办煤矿。

  全国罕见的三教合一、佛道共处的典型—在宁武山区几乎所有的佛教寺庙集中的地方,都有道家庙观穿插其中。如芦芽山一带的北岳庙、大庙、凤凰观。汾源地区的关帝庙、龙王庙、魁星阁、朝元阁。在宁武关城除有延庆寺万佛洞等佛家寺庙外,还有按儒家传统思想建造的社被坛、先农坛、土地庙、周公祠、文庙、关帝庙、百将庙。道家的吕祖阁、大、小真武庙、三皇庙、城煌庙、五道庙等。而在同一寺庙中佛、道共处,在我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如宁化万佛洞、回春谷的三教寺、清真山仙人洞、二马营的广济寺、宁化附近的清居禅寺等。

  最具历史意义的珍藏—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珍藏于延庆寺宝藏楼全国罕见的汉文佛教“大藏经”。全国有关文物专家学者现场考证,一致认为宁武发现的这部由大藏经佛教典籍编篡而成的大型丛书,内容包括经、律、论集、传等有关经典注释等。其按千字文编次,自“天”字至“鱼”字,共计678函、现存660函,1659部,现存1563部,6234卷,现存5997卷,(另有零卷200余册)。雕印于明万历17年(1589年)至清顺治14年(1657年)之间,历时68年。经卷皆采用折装式,印刷精湛,装帧考究。每个雕版五个半页,每半页六行十七字,字体采用秀丽的赵体,虽为民间刻版,但雕刻精致、工程浩大、内容丰富,完整保存至今实属万幸,是一部比较完整而过去未见记载的私刻大藏经版本。此藏为《永乐南藏》的复刻本,由明惠王选侍王氏爱心重刻,明代高级官员陆光祖、钱谦益、周天成、昊崇宗等和其他信徒助刻。扉页右下角有“南京桥卢巷内街x x x印造”。其中仿宋体补雕卷册甚多,并有近40名写经和刻经人题名。此藏又增收《永乐北藏》本,万历12年续人藏经41函36个410卷。 最后又编人《天童密云禅师语录)13卷。此汐卜,大字函中又有(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2卷。部分卷册内盖有“广西全州金山寺长住”长方型图记,何时何原因移藏宁武延庆寺无法得知。并有部分雕版遗存。我县“延庆寺”古为晋北名刹,寺内宝藏褛系列珍藏“大藏经”所在。大藏经存放于 8个一人多高的大书柜中,柜门上贴满了各种封条,多处隐约可见“大明x x 年封”,“大清x x年封”的字迹。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汉文大藏经))

  山西 最早 最长的公路隧道—据《忻州地区公路交通志》记载由北同蒲铁路技改,1958年弃用的段家岭尔旺洞改建。该隧道1934年由五台僧人边尔旺负责施工所建,隧道全长468.7米,净跨4.3米,中间净高4.8-5.1米。1969年修建晾阳川如国防公路时利用,1971年通车,直到1986年公路改线时弃用。

  忻州市 最长的铁路大桥—宁岚线恢河大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曲线桥,曲线半径500米,大桥全长517.3米,15孔,每孔跨径为28.7米,上部结构是架设长度为31.7米预制钢筋混凝土T型梁,支座为摇轴支座,1967年动工,1970年11月18日建成,为当时忻州境内 最长的铁路桥。由铁道部第三设计设计,铁三局施工。

  最早的火车站外运煤台—196(】年在宁武火车站建运煤煤台,有3个发煤货位。当年将煤炭发往北京3所坦克军校。为忻州地区 最早的火车煤台,此后境内煤台才逐步发展起来。

  目前世界上 最长的隧道之一—引黄工程7#隧洞。隧道全长42565米,开挖直径为4.88米,工程由意大利施工队采用世界 最先进的隧道施工设备全断面双护盾掘进机从隧道两头双向施工。进水口位于紧临宁武的神他温岭,穿越管涔山经宁武城西、上余庄、分水岭直到头马营村出水口,由此注人汾河。工程于1995年8月动工,2001年4月15日开通,2002年10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试通水典礼,实现了引水到太原的目的。此处已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观。

  县内第一座用电照明开采的煤矿—1966年县营七厘洼煤矿通电。

  全国皇家牧监最集中的地方—宁武马营海。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在汾阳宫设立楼烦、天池、元池三处皇家牧监(全国共四十三处),年饲养军马七十万匹。天宝13年(754),安禄山以内外闲厩都使兼领楼烦牧监时,阴谋叛乱,将楼烦强兵良马“尽归于范阳”,一年后在范阳起兵叛乱,正德元年(756年)在路阳称大燕皇帝。(自乾隆版《宁武府志》)

  世界奇观—宁武万年冰洞群。被中国科学院权威地质专家赞叹为“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之后的世界第四极”。

  一庙雨水落两河的天下奇观—宁武分水岭村山神庙,房前雨水落汾河(黄河水系),房后雨水人恢河(海河水系),小孩撤尿流洪河(县内第二大河,汾河水系)。一脊分二水,清流哺晋京。

  全国小杂粮种植种类 最多的县份—山西宁武县。大麦、筱麦、荞麦、小麦、谷子、粟子、糜子、高梁、玉米、碗豆、黑豆、蚕豆、扁豆、山药、洋芋、葫麻、油菜、葵花、大麻、大米等寒带、温带及亚热带的一些作物均可种植。

  最早的共产党活动—1933年7月,二马营村人唐静善(又名唐柏山)从太原返乡,组织自卫队(对外称护田队),秘密进行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唐也是宁武 最早的共产党员,也是中共领导的第一届宁武县政府的第一任公安局长。

  宁武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二马营小组。1937年10月,八路军358旅民运科长颜隆茂等一行十余人来宁武东寨一带活动,同隐蔽下来的唐静善取得联系,进人二马营村开展工作。同时介绍了唐静美、同仑加入共产党,同月14日在该村建立了宁武第一个党小组。同时,建立了宁武第一个村级抗日战争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并组建了有四十余人的宁武县第一支地方武装—二马营义勇军。

  中共宁武县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届委员会、第一任县委书记—1937年10月14日,八路军715团在晋军协助下,第一次从日军手中收复宁武县城。16日颜隆茂,、彭德大进人县城,领导抗日救亡斗争。同月又培养发展了孙树林、郝凤歧、杨谨、徐承运等人加人共产党,10月20日在县城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宁武支部,第一位支部书记为颜隆茂,副书记唐静美,组织委员杨谨,宣传委员孙树林。1937年12月中共晋北临时省委派李建平(又名李实)担任中共宁武县委第一任书记。12月底,第一届宁武县委员会在县城成立。

  第一届中共领导的宁武县政府,第一任县长—1939年12月,中共宁武县委在上级党委统一部署下,在梅洞村摧毁了国民党宁武县政权,从而结束了自抗战以来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局面。1940年1月23日,宁武县抗日民主政权宁武县政府在红土沟村成立,上级任命农民出生的王全茂为( 最早的)宁武县县长。

  最早的共青团组织—1948年冬,共青团宁武县第一个团支部在二马营村建立,有团员五名。1949年1月1日《晋绥日报》发表《宁武县二马营建立青年团的经验》后,宁武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全党建团’.运动,青年团组织在全县迅速发展起来。

  中共宁武县第一届委员会—1951年8月14日’16日,中共宁武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武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29人,列席代表86人,代表着全县1669名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宁武县第一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8人,在第一届全体委员会上选举刘玉华为县委书记。选举产生了出席中共山西省党代会代表3人。

  宁武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0年3月2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党派、各界群众代表共121人,列席代表44人。会议选出各界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主席1人(王子仁),副主席2人(周恭、刘丕华),常务委员7人。(共举行2届12次会议)。从1952年9月召开的各界人代会开始就向人民代表会议过渡。

  宁武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6月26日召开,从此结束了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过渡阶段。当时由于条件不成熟未进行选举。1955年1月召开的一届三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法院等政权领导机构。会议期间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宁武县政协第一次代表大会—1984年7月18日,政协宁武县首届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参加会议的委员40名,其中共产党员16名,非党人士24名,妇女委员6名。代表们列席了八届一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宁武县一届委员会主席一名(王兴义),副主席四人。

  宁武县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1949年10月在县城召开。会议选举了执行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会后率先发展了94名产业工人会员,并建立了基层工会组织。当时县总工会主席为王琳。

  共青团宁武县第一届委员会—1949年5月,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2人,代表全县470名团员。首任团县委书记周荣寿,副书记李文清。

  宁武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3月在县城召开了妇联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妇联会第一届委员会,首任妇联会主任为项桂梅。

  最大的惨案—据山西档案馆资料,1937年9月30日至10月2日,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占领宁武县城,开始大肆烧杀,短短几天内有四千多名无辜同胞被惨杀。

  最大的矿难事故—1968年12月25日11点45分,阳方口煤矿南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66名矿工遇难,冒落巷道2000多米,导致全井停产。

  山西运箱史上伤亡 最惨重的交通事故—1984年1月12日,忻州汽运公司宁武分公司191次班车在由阳方口开往兴县途中,由于司机玩忽职守,将04-55819号东风140大客车翻人40多米的深沟,造成当场死亡25人,受伤33人的恶性事故。事后山西省政府发文通报,责成忻州地区行署和省交通厅有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省厅主要领导人做出深刻检查,并将情况和所采取措施向省政府报告。

  最早考人清华大学的学生—1936年,宁武中学的前身,省立五中高中应届毕业生南服周考人清华大学。

  最早考人燕京大学的学生—1936年,宁武省立五中高中毕业生宣兆鹏考人燕京大学。

  最早考人北京大学的学生—坝门口村人马润林为全县第一个进人北京大学的学生。

  参加全省初中毕业会考名列第一的学生—1936年,宁武省立五中学生李宏顺,在全省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分高居7001)名考生中第一名。

  解放后第一个考人北京大学的学生—1961年,宁武中学考生侯文正以优异成绩考人北京大学。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年评为研究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共太原市委秘书长、中共山西省委副秘书长,被誉为“省委一枝笔”。后任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政协常务委员,并担任全国地方志常务理事、山西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主要论著有《傅山评传》、《傅山论书画》、《傅山诗文选注》(合作)、《傅山诗论文辑注》、《山西农业的转轨变型》、《走向市场的农业经济》、《山西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还总编撰了《山西通志》50卷中的42卷、《山西大典》中的3卷,并兼任心山西年鉴》、《沧桑》杂志主编。是该时期宁武“第一才子”。

  高考升学率 最高的年份—1961年,】,宁武中学72名考生中有46名高考被录取,升学率达64%,

  新中国宁武第一个考人清华大学的学生—1998年,宁化村王福华高考后被清华大学录取。

  第一任女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析州市人大副主任—1984年7月,马林凤坝门口村人)当选为宁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7年7月被选为宁武县政协副主席,1991年10月第二次当选县政府副县长,ZZ年当选为山西省九届人大代表,2001年当选为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最早的全运会冠军—据2005年I月18日《三晋都市报》报道。1933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宁武籍选手王春菁、王春葳姐妹二人代表山西网球队参加全国运动会,结果囊括了全运会女子网球的单打,双打冠军,再姗冷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最早的全运会蝉联冠军一一魂三晋都市报)报道,1935年秋(10月),国民政府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宁武人王春菁、王春葳姐妹俩再次代表山西女子网球参加比赛。结果王春菁成为这届运动会的女单冠军,姐妹俩成为女子双打冠军,连续两届蝉联单、双打冠军。

  最早的基督教会—黄松沟“基督教”一支。黄松沟的法光平,在清咸丰10年(1860)年前就由静乐人教,传子传孙,全家入教,一传三代。并在周围村庄积极进行传道,至1921年,发展到怀道、大南沟、王阁寨、庙岭上等村。法光平去世后,由孙法斌主持。1937年孙法斌外出传道,周游兴县、内蒙一带,被评为牧师。解放后,孙法斌由内蒙返回家乡,合法活动。“文革”开始后,全县教徒停止活动、聚会,1984年中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基督教恢复了聚会。

  最早试种的花生和甘薯-1985年,县农协会副理事长、农艺师梁振华在十里桥村首次试种花生0.9亩、甘薯0.5亩获得成功,花生亩产达到380斤,甘薯亩产达到4700斤。

  最早的华北落叶松育苗试验-1956年,管涔林局北沟滩经营所副所长吴德谦开始落叶松山地育苗试验工作,找到并解决落叶松育苗的出土、防日灼、防病害、防冻伤的四个关键问题,于1958年秋成功地育出了八苗落叶松苗。从此,人工育苗在我国逐渐推广,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最早的水稻种植—1973年,山西省农科所在石家庄镇试种水稻获得成功。

  最好的圣诞礼物—据《山西大事记》介绍,1981年12月16日,宁武县人民政府作为圣诞札物赠送香港的云杉树运抵香港,并举行亮灯仪式,轰动香港,媒体专题报道。

  民国初资本 最多的公司—据《忻州文史》第三辑介绍,到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宁武资本 最多的公司为由南桂馨和五寨县赵世录为主要股东,专营木材的“丰宁公司”,资本达20001)银元,雇员40名,占地30亩,可储木材20000多立方米,年销售2001)多立方米。

  最大的亲民工程-1996年11月7日,在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以及“海委”的支持下,宁武县政府投资2270万元资金把汾河正源雷鸣寺泉水引人县城区,彻底解决了县城生活和工业用水问题。工程共铺埋有压管道17.6公里,无压管道14公里,分水岭隧洞1.4公里,总工程量50万立方,投工59万个,设店耳上、下鸾桥、上鸾桥三个扬水泵站,杨庄水厂储水量为7050立方米,引水流量为0.118立方米j秒,年供水能力为250万吨。解决了沿线3个乡镇14个村庄和县城的生产生活用水。1998年经山西省有关部门对雷鸣寺泉水进行检验,27项指标全部小于GB579485《生活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检测报告为:达一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国内第一家百吨马铃薯淀粉树脂厂—1996年3月5日,国内第一家百吨马铃薯淀粉树脂厂在宁武建成投产。

  最具人性化的爱民事业—2002年以来,县政府多方筹资,不搞形象工程,集中财力为下岗职工、企业退休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学生等社会弱势群体交“三金,’(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发工资,安排就业,找工作,发救济,给补贴,帮贫济困,深得民心。三年来,为困难企业发放工资和安置费近3001】万元,全县oo%的困难企业职工都得到了安置;城市低保人数达到5338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实现了“两个确保”;1738人实现T就业;1517人实现T再就业。

  老百姓印象 最深的政绩—上世纪60年代,以县委书记王聚清为代表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成绩卓著;;70年代以冯子英为代表领导的义务拦河筑坝活动,在汾河筑坝15万多米,在恢河筑坝6万多米,老百姓受益非浅;80年代以吕茂田为代表领导的对教育工作的重视,虽未立杆见形,日后成绩显著;90年代以郭新民为代表对宁武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事业开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迄今发现唯一较完整的古瓮城遗存—宁化古城北门、南门遗存的两座古瓮城,是全省迄今唯一较完整的瓮城遗存,在全国也属罕见。对研究中国瓮城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台电动磨面机—据新版(宁武县志)记载,1966年10月,城关公社东关生产大队借用供电所14kw电动机一台,安装了县内第一台电磨,从此面粉加工开始实行机械化。第一台脱粒机—1965年,城关公社首次购进TfD-500型脱粒机,全县社队多数开始购买。

  最早的专科学校—1952年夏,由华北区农林局批准,忻县专署在原省立宁武中学旧址创建林牧学校,学制3年,1953年秋,改为山西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成为全省畜牧兽医的专门学校。1955年10月迁朔县,后又并人太谷农学院(即现山西农业大学)。

  最早的兵工厂—1946年6月,晋绥军区工业部接管轩岗煤矿、口泉煤矿、平旺电厂等单位后,抽调大批物资运来宁武县馒头山建立了晋缓第三兵工厂(也叫馒头山兵工厂)1946年秋建成,有大型设备40余台,初期有工人500余人,后发展到800余人,1947年初投产。主要制造手榴弹、50弹、枪榴弹、120迫击炮弹弹壳及炸药包等。当时铺设馒头山矿车铁路2公里,7节管子,锅炉1台,蒸汽发动机2台,200千瓦发电机1台,小高炉和500公斤空气锤各1台,各种机床20多台。1947年生产手榴弹10万枚,50弹弹壳10余万发,82迫击炮弹弹壳2万多发。1949年下半年全体人员分3个大队奉命随第一野战军转移大西北,分赴西安、宝鸡、兰州、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地。

  最早的胶轮马车—1936年,因修北同蒲铁路拉运枕木,宁武首次出现胶轮马拉车。从此,铁轮马车和二牛抬杠车(明、清时期交通运翰工具)被遂步代替。到1954年铁轮大车绝迹,1958年二牛抬杠车绝迹( 最后一辆存在于东寨镇店耳上村),人拉、马(驴、骡)拉小平车出现,胶轮马车得到发展普及。1977年手扶拖拉机被引进,胶轮马车仅见城关黄土崖村一辆。

  最早出现的汽车—1936年,晋军19军军长王靖国来宁武检阅401团,乘轿车来宁,是宁武 最早见到的汽车。1937年8月日军侵占宁武带来军用汽车和修了简易公路,1956年管谬林局在宁首次使用吉普小汽车和大汽车,此后各种机动车逐步得到普及。

  最早的工业企业—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宁武县城后,为了掠夺资源,筹建了四三木厂和四六铁厂。

  最善良的家属—1989年12月26日,阳方口煤矿瓦斯爆炸,55名矿工丧生火海,对死亡农民协议工的一次性赔偿是2000余元人民币,是固定工的十几分之一,家属们在悲痛欲绝中,都默默的予以接受。

  最奇怪的现象——堂堂历史名城、三晋屏障的宁武关城、府城、县城不见树木,百年以上树木竟没有一棵,树木是绿色、是生机、是历史、是遗址、是文化。

  最祸及子孙的活动—上世纪6070年代的毁林开荒,80-90年代的偷砍滥伐,90年代以来的私挖乱采。有人真想过罢瘾就去死。

  最可悲的做法一一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城到村,从官到民的拆庙建校、拆城盖房的毁坏文物古迹风气。如拆了府衙盖办公楼(so年代),拆了关城西门盖进修校宿舍(80年代),拆了千年古刹延庆寺大门、钟、鼓楼盖教室(70年代),拆了龙泉寺(宁武古八景之一的梁峪流虾)建小学(80年代),拆了三马营圣寿寺建完小,拆了雷鸣寺建化肥厂用石条(70年代),拆城砖盖住房、垒院墙,拆上石碑铺院、做台阶,拆上皇家赏赐石牌楼(西沟村)铺台阶(60年代),直到2004年有人还在拆城墙盖房子(岭沟城墙段)。到现在还可以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院落,几乎院院用城砖,家家拆过城(包括为私、为公)。

  晋西北第一所中学—1906年,孙中山得力助手和骨干,同盟会经理部负责人兼同盟会总干事谷思慎(神池人,娶宁武女子张瑛为妻),与丁致中,南桂馨等人策划,在宁武小学进步教师王宪,冀学蓬等人支持下通过对朔县天主教会的斗争,用其经销宁武煤炭的税费创办了晋西北第一所中学“宁武中学堂”,后改称省立五中。

  最早被中央国家机构收藏作品的画家—1993年3月中旬,宁武籍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王建华的《延河水》、《公仆》大型中国画作品被毛泽东纪念堂长期收藏陈列。

  最早的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1月19日,山西省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选出山西省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马林凤(宁武坝门口村人)、张光玉(宁武城关人)等68人当选。2003年马林凤再次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出资 最多的公益善事—1993年春(癸酉年)栖凤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只背村人姜福祥策划奔走,耗资86万余元,在海派寺旧址(始建于隋、道光年间重修,1967年毁于“文革”运动)重建海派寺。正殿五间,偏殿六间、耳房、山门、牌楼及钟鼓楼等,占地三亩。1994年7月,海派重建峻工。开光庆典由中国当代十大名僧之一请佛大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协常务理事,山西省佛协会长,五台山佛协会长)主持。并发行了委托沈阳造币厂专门铸造的108枚一盎司纯金纪念金币。

  最早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蒯屯关人王建华于1986年成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画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山西省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法人代表)、山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馆员、省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特聘顾问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作品多次参加了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美术展览。数千幅作品在《美术界》、《文艺报》、《当代中国名画鉴赏》、《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画集中出现。

  专业技术著作 最多的人—二马营村唐润生。他是一位难得的学者型官员,先后任过矿长、副局长、副县长、地区安监局总工、副局长.又被誉为“宁武地质活字典”,是高级工程师,山西能源基金会、山西煤炭协会、企业现代研究会、中国管理协会等协会高级会员,还是中国书法研究院的研究员,山西科技专家。曾96次受到国家、省、地、县的各种表彰,其论文专著成果获奖30多项。其《宁武主要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宁武自然资源图集》等学术专著、论文、资料著述出版共约2000多万字。2004年被评为山西十大藏书家。1991年以来人编《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工程师大辞典》等10多部典籍。他集官员、学者、专家于一身。

  最早获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东寨镇孙博源。他在忻州地区水利局副局长,水土保持局局长、水利水保局局长的工作岗位上,在小流域治理方面作出了突出的开创性贡献,在全国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85年5月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他的《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做法与经验》受到了中央领导李鹏、钱正英及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其经验在全国25省、市、自治区迅速推广。在《中国水土保持》、《中国水利》等全国性报刊发表出版其论文专业著作共100多万字。主持的7项科研课题,有3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2等奖,4项获得三等奖。1989年9月出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科技研讨会。1992年底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因其杰出贡献自1984年以来获“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省级各种高规格奖励,荣誉称号10多项。

  最早的中共山西省委委员—宁武东土窑村人温福亮在任偏关县委书记时,因工作出色,被选为中共山西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职于中国长治市委组织部长、忻州市政法委员会书记、忻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第一个得到境外教育基金奖的人—宁武实验小学教师郝巧云,因在教育工作中的杰出贡献,1977年荣获香港帕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此前曾获全国“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国家“特级教师”、山西“特级劳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第一个受到部级表彰的中医院—1983年县中医院成立以来,连续4年成为省文明中医院,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单位”金字牌匾,国家卫生部授予“卫生文明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省第一个受到部级表彰的县级中医院。

  最早的省议会议员—1918年9月,宁武人刘肇文当选山西省议会议员。

  最早的晋军军长—1929年夏季开始的山西晋军第四次扩编,其编制为步兵10个军,4个保安纵队。宁武人杨跃芳由原第39师师长升为第六军中将军长,赵廷英为第六军第四十七师师长。

  最有志气的残疾人一王念祖。三马营人王念祖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左腿残疾。1981年高中毕业后,因学业优秀,被母校宁武中学留校任教四年。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他一边教书,一边坚持学习,连续四年参加高考,虽然成绩优秀,因为身体残疾,都被拒之大学门外。虽然屡试不取,却矢志不渝,1985年第五次参加高考后因政策向人性化方向发展,终被山西大学中文系录取。198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宁武县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由于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逐步被领导重视,为社会认可,从科员、副主任升任主任职务。2001年11月,在宁武高中教育滑向低谷之际,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宁武高中校长。上任后,他坚持正确办学宗旨,大胆进行内部改革,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种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2003年高考名次排队在全市前移两个位次,创宁武近年高考 最好水平艘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2003年9月,被评为优秀校长;2004年4月,被评为山西省23名残疾人自强不息模范之列。并先后成为中共宁武县第九、十次党代会代表;政协宁武县第六届委员;忻州市第二、三、四次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山西初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十几年来,笔耕不休,勤学敏思,数量不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各类体裁文章发表在国家、省、市报刊,参加编纂了《宁武旅游系列丛书》、《管伴山志》等大型书籍的编写工作。

  最惊人的打豹英雄—宁武宋家崖村人杨成栓,1960年1月2日上山打猎,一次打死大小三只金钱豹,创狩猎奇迹。1960年5月1日出席全国民兵大会,参加观礼。1962年出席山西省模范民兵代表大会,受到大会表彰。

  宁武书法第一人—曾当过省重点中学学生、矿工、教员、县委党校副校长、宣传部副部长的张海生,痴情欧阳、苦学兰亭,数十年如一日,天道酬勤,书艺出众,1995年加人山西省书法协会,其作品为多家书法专集收录,个人传略人选《中国青年书法家大辞典》。作品多次在各种大赛中获奖。

  最早的技术比武状元—1960年,阳方口服务店字徒工席秀芳以每分钟削面183刀的成绩,夺得全省技术比武状元。当年10月中旬出席全国群英大会,在全国削面比赛中获全国第二名,并与刘少奇、朱德、李先念等同志合影。198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宁武根雕第一人—高耀先,笔名一石。从事根艺创作多年,1997年加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国家中级根艺美术师。代表作品有《名作肖像》、《气吞山河》、《命运》、《风雨暮归》、《峥嵘岁月》、《中国牛》、《灵龟》、《雄风》等。作品种类与内容丰富,以大型作品为主,共创作根艺作品200多种。在根艺美术创作中,始终坚持“取之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原则。他的作品苍劲古朴,圆润洒脱,充满激情和强烈的个性。多件作品被名人、教授、收藏家收藏。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电力报、五台山文艺等媒体都作过专题报道和登载。其专题论文《试论根艺创作构思和灵感》、《艺海拾贝话根雕》,曾在权威报刊发表,其作品《名作肖像》、《气吞山河》在中国第六届、第七届根艺作品展会上获刘开渠根艺奖铜牌奖。其创作经历和成果被收人《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

  最早留学日本的人—1904年,宁武人刘攀文为本县留学日本第一人。

  因《宁武关》获罪的大“右派”—集民国四大公子(另外三公子为张学良、袁克文、溥侗)之一,中国第一收藏家、词坛大老、诗苑名家、书画家、京剧名票友、银行家等身份于一身的世纪老人张伯驹(1898年1982年),在1957年的凄风苦雨中,为了挽救京剧艺术,保存传统文化艺术,靠自己的名望和私人关系,邀请著名老艺人排演《宁武关》(也叫《别母乱箭》、《一门忠烈))、《祥梅寺》等,因这两出戏里的反面角色是李自成、黄巢,歌颂了忠孝的周遇吉,与当时政治挂帅,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大环境水火不容,受到打压。但伯老为了保存国粹,不惜举行公开记者会,与当局对着干,使这位袁世凯的表侄、直隶总督、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解放后将价值连城的一批国宝无偿捐献给国家,令国人十分敬佩的人,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吉林省博物馆当副馆长。直到1979年平反,得以回京。
  张伯驹一生不求升官发财,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和才华都献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事业。他花四万大洋(开价钱20万大洋)收购了现存中国 最早的书法西晋陆机的《平复贴),卖掉弓弦胡同的宅院(传说曾为李莲英的旧宅)凑足240两黄金(索价800两)购得了中国现存 最早的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其画面上的马后人称天下第一马,唐朝杜牧的《张好好诗卷》,用110两黄金收购了宋朝范仲淹的《道服赞页》、宋朝蔡襄的《自书诗卷》、宋黄庭坚的《诸上座贴》、宋吴琚的《杂诗贴卷》、元代赵孟的《章草千字文卷》等无价国宝,都无偿的捐献给了新中国,这些宝贝在故宫博物院也都处于 最重要的收藏品之列。把李白真迹《上阳台贴》送给了毛泽东。这些藏品在战乱中他和夫人是冒生命危险求得和保存下来的。在他被匪徒绑架后,他正告夫人:丢掉老命也不能变卖国宝去筹集赎金。戴着右派帽子在吉林任副馆长期间,以他的识见和眼光,积极地在民间收购了不少文物,包括一些为溥仪挟带出宫,散落在东北的珍宝,极大地丰富了吉林省博物馆的馆藏。 RJZ帝国软件
  就是这样一位对国家卓有贡献的伟人,为了保护传统京剧,为了进一步提高《宁武关》剧里声泪俱下的唱腔,完善剧里繁重的武功,进一步妥贴铺排剧中的唱念做打而被打成“右派”,在20余年间浪费生命,遭受磨难。 RJZ帝国软件
  明代宁武第一家庭—宁化潘家。根据清代乾隆版《宁武府志》记载,明代宁化潘家是我县目前所知 最显赫的名门望族。从潘政开始,官至宁化所千户(千户为明代军政合一的区划组织,相当于县级)。由于早亡,其妻施氏“少年子幼,甘守志节,至孙高、高子云祥皆举进士,官清显四世同居,族以昌衍,乃施氏之遗泽也。”由于施氏高风亮节,教子有方,被封为烈女,宁武南关的节孝祠内,和周遇吉之妻刘氏同被祭祀。其孙潘高“博学雄才,弱冠登嘉靖壬戍(1562年)进士,偕时名贤讲道修德,视文与政不屑也,累迁大理寺正狱,无遁情,朝多美誉,以忤时宰,外转陕西参议……”。布政使参仪为四品,相当于知府。潘文为潘高之弟,万历乙未(1595年)进士,仕至大理寺卿,为二品,管断案。潘云祥为潘高之子,明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为兵部下设四司之一的副职。潘云翼为潘文之子,明万历癸丑(1613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为四品,管马匹鞍具。潘云从为潘文之子,万历壬子(1612年)举人,任职于直隶霸州知州,为从五品官。府志中还有一位播龙鳞,宁化人,万历庚子(1601)年)武进士。官位不祥,与以上播姓子孙远近、辈数不详。在古宁化城西有十八登科,为播高寓所。从上述记载可知,潘政为宁化所千户,相当于7品县官,其妻施氏为宁武烈女,与周遇吉之妻同在节孝祠内祭祀。两个孙子潘高、潘文都为进士,一个是四品布政使参议,一个是二品大理寺卿。三个重孙潘云样为进士,为兵部员外郎;潘云翼进士,官至正四品的太仆少卿;播云从为举人,官至从五品的知州。就目前所知确实是宁武史无前例第一家。2006年初,县文物馆从宁化附近的南屯播家墓地抢救回县城(存放于万佛洞寺)的石人、石羊、石马等石雕作品来看,其品位之高,绝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拥有的。

  最显赫的外地祖先—迭台寺乡西沟侯家。据史料记载,西沟村侯家祖先是太原府阳曲县侯姓家族。其始祖侯善的第九世孙明朝的侯庆、侯广俩兄弟从太府迁居宁武石槽屯跑泉沟村,始人宁武县籍。十五世孙侯理、侯义兄弟二人于康熙年间从跑泉沟村又迁居西沟村定居。其始祖侯善(字忠贞)为前明救封镇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浩封二品夫人;二世侯樊救封世袭千户,浩授武郎将军、二品夫人;三世侯刚、侯礼、侯壁、侯祥等史迹不详;四世侯定救封世袭千户,浩授武德将军;五世侯守贤(字乐善)浩封世袭千户,官居兵部左侍郎;六世孙侯于放(字依仁)前明浩封孝子;七世孙侯绍(字天朝),浩封世袭千户,追封户部侍郎,明朝孝子,载人太原府志;八世孙侯汝瑚(字太珍),弟侯汝珊(字太宝)奉旨浩封世袭千户;嫡堂叔伯侯伦之子侯汝德为明正德年间进士,官居南京户部侍郎(正二品),人太原府文庙乡贤祠祭祀载阳曲县志;摘堂叔伯侯汝琼为前明辽东巡抚,右金都御史(正二品),人太原府乡贤祠祭祀;排十世孙的侯一本奉旨族表孝友义士,载人宁武府志;十世叔祖侯一国授举大清孝子,载宁武府志,配系宁武府城隍庙乡贤祠;十一世孙有侯极等;十二世孙有士宏、士谦、士泰、士逐等;十三世有侯佑、侯佐;十四世有加爵(学号显页)、官爵、全爵等;十五世有侯理(字达道)、侯义(字达德)、康熙年赐八品寿官,俩兄弟从跑泉沟到西沟村居住。十六世有侯文的儿子承晋、经晋、永晋(字进齐),侯义的儿子思晋、昌晋、连晋、裕晋、完晋等。十七世有侯浩、侯瑞,侯瑞道光年恩赐八品寿官,侯邦为禀生,还有侯明、杰、印、聪、朝、焕、宝、珠、隆、诊、仓等等。十八世有侯山、通山、顺山、钟山、厉山、锡山(禀生)、寿山(字静轩)、昌山(字凤岐)、文山、望山、齐山、荣山、池山、双珠、良珠等。十九世孙有:廷英、廷彦、廷权(同治3年任太平县教谕)、廷杰、廷廉、廷荣、廷琮、廷贵、廷怀、廷文等等。二十世孙有:正中、建中、大中、致中、受中、诫中、守中、时中、进中、用中、应中、王毛、面换、梗存、海存、万云、毛人、安荣、安福等等。二十一世孙有:占忠、占华、占德、占元、占魁、占翔、占鳌等等。侯家祖宗之德,路人皆感到可嘉可庆,子孙之为虽不及先人之业绩,赖祖先之光泽,亦家业兴隆,子孙绵绵。

  最有影响的书院—据《山西书院史话》介绍,乾隆四年(1739年),鹤鸣书院在宁武建立。为乾隆皇帝当政后在山西新建的第一所书院。光绪27年(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后依次改为宁武中学堂一山西省立第五中学一林牧学校一宁武中学。清末的中学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高等小学堂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寻常小学堂相当于现在的高小,蒙养堂相当于现在的初小。

  最早的书院一一据《三关志》介绍,明正德10年(1515年),三关兵备副使张凤翎(代州人,官至兵部尚书)在宁文堡内创建(今朔黄铁路宁武西站东南),后改建于北城之阳火神庙东。参与宁文书院建立的还有左都御使文登丛、巡抚王公、户部马德夫、藩参曹鸣凤、金宪孙引之等。
  宁文堡建成后,文登丛高瞻远瞩,首倡设立书院。《三关志》对此记叙到“官于斯者,日夜战斗为事,文教不讲可知也。ml我祖于休养生息之余,耕牧饶裕,商旅云集,亦可为庶且富矣!”“学校不设,教化不明者,何居夫爱亲敬兄之伦,尊君敬长之义,皆云之良知良能?学校立,则教化明;风俗成,则政治美。岂可轻乎哉?(文登丛)君寓修于武士之中,盖上以人伦为教,下以人伦自修,上下相顾,恩义相恤,如子第之卫父兄,手足之捍头目。战则胜、守则固,文教武卫,本不可歧而二也。……兴学垂芳,移风易俗,育才图治之美,固非常人所能居。”宁文书院建于宁文堡内,选官军子弟俊秀者肆业,聘请儒者为师。建院所需木石均取之于山,不增加朝廷和民间负担,而利用平日积蓄。工匠来自守军官兵,兵民“欢然响应”。宁文书院的建立,结束了宁武地区“数百年不教之民”的文化荒芜状态。

  最早的讯息通道—据《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记载,汉光武‘12年((36年),镇守北边的膘骑大将军杜茂为防守匈奴和卢芳的“边患”,发动边卒,沿飞狐道修亭障(为防守建的堡垒),建烽燧(烽火台)。在我县东北经下白泉,盘道梁联络雁门关,西北越神池接偏关,东南至轩岗抵太原,西南沿汾河川连静乐到中原,建成军事讯息通道。

  最重要的国家通道—《山西交通志》记载,山西是隋炀帝、唐高祖、唐太祖、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唐、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的发祥地和重要根据地。太原“ 最为天下雄镇”,宁武是太原通往北塞和关内(陕西、内蒙)的国家交通要道关口。太原沿汾河经阳曲、静乐、到娄烦关(宁武)、马邑(阳方口)、朔州、大同到北塞,也可从朔州经平鲁到胜州(内蒙)、陕西。隋炀帝等皇帝北巡及游猎宁武汾阳宫,必走这条道路,在隋代已经成为北行的国家要道。

  最优质的地方食品—西关的茵只白;大河堡的葱;柳沟湾的土豆;东庄的(葫)油;郑家山的筱面,阳方口的(小)米;高桥洼的芥菜;馒头山的水。这些都是多年来,本地人 最喜欢的地方食品。

  县年财政收人第一次过亿元一2003年,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财政收人第一次达到1.2亿元。

  最早的关城—据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宁武县文物调查报告)和1977年山西省图书馆编印《山西历史地名录》.宁武周初置为“娄烦国”,东魏置楼烦县,隋置为楼烦郡,营建楼烦城,分水岭山为娄烦关口,宁化为委烦关南口(阖峪口),阳方口为娄烦关北口(九牛口),今苗庄汉城遗址即为娄烦国都城郡城。

  宁武 最早的来历—据(宁武概况)与段天虎1991】年著《山西行政区划建置史》,东魏置神武郡,北齐置广宁郡,宁武均曾在其管辖范围.故娄烦关废后,历史上唐置有宁武军口(即阳方口托罗台),元大德5年(1301年)置宁武屯。明成化2年(1466年)置宁武关,清雍正3年(1725年)改为宁武县,为宁武府治。从广宁、神武二郡演变,这就是宁武的来历。

  北京永定河 最明显的源头—宁武分水岭天池。据《山西历史地名录》与1974年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从恢河到桑于河,再到永定河,汇人海河。分水岭是恢河源头,也就是永定河的源头。《水经注》上明确指出天池是桑干河的源头。永定河就是桑干河下游,过去桑干河常常泛滥成灾,清朝早期,经过治理,希望河水不再泛滥成灾,而把北京段命名为永定河。

  李自成进京过程中 最残酷的战斗一一夺取宁武关。据《管涔山志》与其他资料,1644年李自成率20万大军,将宁武关团团围住,三关总兵周遇吉领数千官军据险抵抗,经过4天4夜激战,义军牺牲了7万余人后才夺取宁武关,此后一路轻松直取北京,夺取政权。

  最珍贵的鸟类—芦芽山区的褐马鸡,和长臂猿、大熊猫一样,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世界珍禽。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鸟类学会的会徽图案,山西省省鸟。

  最受宠的皇妃一一据2000年6月25日(忻州日报)杨峻峰文章介绍,明朝末年,宁武绝色女子养艳姬,被崇祯皇帝选人宫中成为 最受宠的皇妃。

  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文学家一一据《辞海》记载,班婕好,西汉文学家,名不详,楼烦(山西宁武)人,班固(东汉史学字,文学家。《汉书》作者)祖姑。少有才华,汉成帝时被选人宫,立为婕好。作品仅存(自悼赋)、(捣素斌)、(怨歌行》三篇,写她在宫中的苦闷心情。《怨歌行》见《文选》,亦称《团扇歌》。班婕好大约出生于公元前48年,为世代官宦之家。秦末,她的曾祖父班堂定居于楼烦,父亲班况是一直在朝做官,官至左曹越骑校尉。由于从小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班婕好才学出众,能歌善舞,琴棋书画均有造诣,特别工于诗赋,由于貌美才佳,被汉成帝选人宫中,深受宠爱。她格守礼教,从善从如流.皇太后称赞为“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好!”班婕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其《团扇歌》成为千古绝唱,她是我国较早的五言诗创造者,也是辞赋发展史上为数极少的女作家之一,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文学家。

  历史上发生战争 最多 最恶的地方—宁武关。商末,林胡、楼烦人晋,成为殷商王朝戍边的劲敌;周初楼烦人立为楼烦国;战国赵武灵王侵国出师灭楼烦国,宁武纳人赵国版图。汉初,周勃、樊哙讨伐匈奴;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揭、氏、羌等少数民族,金戈铁马,迭相攻守,朝政夕改;隋末,刘武周据此反隋;唐末李克用父子肆掠;北宋,名将杨业落难;明初,元朝残余四大天王盘据芦芽山顽抗;明末,李自成倒取宁武关;民国初闻锡山北伐,忻代宁公团北上;抗战时,日本兵“三光”;贺龙抗战打游击;彭德怀“百团大战“等。

  首次达乘“神六”飞船遨游太空的珍禽—褐马鸡。2005年12月12日上午9时,国画长卷(神洲颂》乘“神六”开始太空之旅。《神州颂)是由国家文化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举办,由全国56名人物画家、56名山水画家和56名花鸟画家的作品集成。祝焘先生以揭马鸡为内容的《三晋珍禽》荣列其中。

  我国少见的丰富多样的宁武地质遗迹—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我县东寨镇二马营、王家沟村附近的南岭山等处地层中发现盘龙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化石,并于南岭山挖掘出土爬行类动物化石,约为三迭纪时期所遗。至此宁武的地质遗存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1959年7月1日至12日,中国科学院在我省召开全国地层会议山西现场会。分别对本澳、延花统各时代地层,古生代上部地层新建二马营统上部的含爬行类动物化石地层,进行了参观讨论。二马营学校的师生们自始至终热情周到地为现场参观考察的科学家们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服务,受到了会议组织者表扬。这次会议基本上解决了山西二迭纪三迭纪地层问题,并讨论了地层规范问题。把二马营附近山梁作为我国三迭系陆相地层的二马营统命名剖面。同时该地的二迭系石千峰地层发育良好,成为全国该套地层组一级地层单元的地层命名剖面。这是研究我国二迭系晚期到三迭系初期古地理、古生物的典型的重要科研基地。近年来随着恐龙蛋化石和直径2尺以上众多古树化石的发现,我县境内古代地理、气候、生物等方面的重要发现还会陆续产生。进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宁武旅游景点的开发,全国许多著名学者专家来宁参观考察,宁武万年冰洞、高山天池、马仑草原、芦芽山等处的地质地层科学价值逐步被认识,引起了国内外强烈反响。据中科院的权威专家考证认定,宁武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是属于国家级地质遗迹。

  位于海拔1954米的马营海高山天池湖泊群,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山顶湖。在湖泊群之滨随处可见类似风化的桑干系麻页岩的各种形状的石体,有圆形的、塔状的、蘑菇型的、像石层花的,地质学家称这些造型美观的石群为冰斗、角峰、冰川槽、羊背石、沙碛垄、鼓丘等。天池与玄池之间臼窝状石坑,地质学上称冰臼。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专家学者考察认定为典型的冰川地貌,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有特殊的科研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是国家级地质遗迹。

  海拔2721米的马仑草原和海拔2784米的荷叶坪草原,是山西西部吕梁山一级夷平面,在此地时有石海、石环冰缘地貌展现,与天池、冰洞组合成为第四纪冰川的重要特征。芦芽山的紫苏花岗岩,是斑状粗粒石英二长岩岩体,储藏规模大(上百平方米);产生年代为19亿年前,是我国少见的侵人成因的此类岩体的典型。这种花岗石习惯称“五色石”,班斓可玩,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记载,为宁武特产,自古即为皇家贡品。芦芽山的地质遗迹属国家级地质遗迹。

  由于宁武存在国家级地质遗迹四处,大区级地质遗迹45处,省级地质遗迹78处,因此,2005年11月我市宁武芦芽山风景区、五台山风景区,被国土资源部发文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

  最具历史文化的人文地理景观—阳方口镇附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县阳方口镇恢河两岸及大水口村一带遗存了大量的军镇历史文化遗迹,加之晋西北独特的黄土高原自然景观,使这里已逐渐成为人们体味历史文化、进行影视创作、旅游观光的绝好去处。这里有目前保存 最好的明代长城,独特的长城敌楼(位于石油公司院内),有残旧的阳方口堡,有汉代就已设立的宁武军口、有托逻台(鲜卑语)、有全国唯一的水旱关、有历朝历代修筑的大大小小的峰火台、有久负盛名的金沙滩古战场,有宋代杨业殉难的陈家谷,有古老村落、有塞北大漠风光、有千百年来雨水冲刷切割而成的千沟万壑黄土高原景观……。近年来,这里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成为人们考古、游览、写生、影视拍摄创作的绝佳地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水口村及其古战场附近拍摄过《杨家将》、《杏花三月天》、《神医扁鹊》、《摇篮》、《望长城》、《长城内外》、《长城万里情》等等十多部影视剧、纪录片。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军事部、山西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北京紫禁城影业及多家媒体和影视机构在这里拍过外景。著名演员张国立、蒋雯丽为了拍摄《杏花三月天》在大水口村居住半年之久。该剧导演尹力称大水口村内长城附近是黄土高原 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在拍摄(杨家将》电视剧时,我县上千名的干部、群众和学生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拍摄。著名民歌手阿宝曾多次到大水口村采风,并拜该村陶存小老汉为老师,并于2006年5月师生二人共同走进中央电视台《星光耀忻州》的专场演出舞台,为亿万电视观众奉献了精彩的山西民歌。

  最早发明围堰修桥的人——三马营村人王希晋。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命太原知府建造汾河大桥,由于汾河泥沙淤积无法挖桥基,建桥工程无法完成,知府只好张榜招贤。王希晋揭榜应聘,烧制出许多无底的大瓷瓮,放于挖基础的地方,然后命匠人人瓮挖基,顺利地建起了汾河大桥。当代大江大河上架桥,还是沿用这种方法,只不过瓷瓮换成了钢箱,人挖换成了水冲,以达到使基础更大、更深、更可靠、效率更高的要求,如上世纪50年代(1955年9月I日1957年10月15日)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用钢板沉箱挖桥基。当时面对如何挖桥基,苏联专家一筹莫展,是中国工程师从无底大瓮挖基受到启发,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至于沿河岸边的防护,则是用大竹篓,放人岸边,装满石头,河水从底部冲走泥砂,竹篓就下沉,沉得越深,护坝基础也就越深。现代的铁丝网大坝,水泥板护坡,以至橡胶大坝,其原理均由此而来。

  第一个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王树森。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人文学艺术领域至今四十年来,王树森已出版各类题材的长、中、短篇作品160余部,共约650余万字。作品体裁涉及文学、戏曲、影视、旅游、文史、史志及学术论文等多个领域。在中国文联、上海人民、山西人民、经济、北岳文艺、香港天马等多家出版社出版过作品。主要著作有《兵变》、《隋场泪》、《阎锡山这个人》、《隋场帝艳史》、《宁武风光集萃全典》、《冈村宁茨受审记》等。由于其显著成绩,先后被选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过中共宁武县县委办副主任、县文联主席、宁武县志党史办主任等职务。在全国及省级作品评选中先后得过特等、一等、二等奖等三十余项。20(”人选中国作协、(文艺报》社全国百名“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8-1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