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加快太原一流省会城市建设打造转型综改试验区典范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在国家实施中西部崛起战

    略的大背景下,国务院于201212月正式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太原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区,要求太原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

    建成一流省会城市、打造转型综改试验区典范,成为“十二五”时期山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赋予太原的历史使命。面对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太原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先试先行、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为统领,以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以来,太原市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许多事关全局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在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一,太原正在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中谱写着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一、强化政府职能转变,突出服务宗旨,建设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审批项目多,运行流程乱,权力过集中,环节太分散,办事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一度严重制约了太原的发展:一些好机遇、大项目在门前止步,与太原擦肩而过;一些本地企业为追求好环境、快节奏,无奈把项目转移到外地,本地的群众也常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所困扰。针对这些制约太原发展的瓶颈问题,太原市专门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活动,太原市委领导班子成员一次又一次对优化发展环境点题发力,明确提出太原要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做到流程一流、信息化一流、硬件一流、效率一流、服务一流。太原集中进行了一场保证审批提速的“大手术”:

    以服务为宗旨,减少审批项目。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集中开展了“对标一流找差距,瘦身提速促发展”的审批环境整治活动。根据法律法规调整情况,取消市级行政审批项目45;取消与现实政策不符、长期无人申办的审批事项35;把法律法规依据相近的审批事项由147项合并为57;下放县 (市、 )事项20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保留168项,在原有383项审批事项基础上,减少了215项,减少幅度达56.1%

    以效能为核心,再造审批流程。组织有关部门设计了一系列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流程,起草了《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工作方案》,并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对15个效能政府建设试点单位进行现场指导,确定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原则,构建了一整套全新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由过去的310天减少为备案类项目30个工作日、核准类项目35个工作日、审批类项目45个工作日。太原正在以争创一流的精神,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完善审批机制、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形成推进效能政府建设的强大合力。

    以便民为要求,简化办事程序。太原市政务大厅制定了“十个必须、十个不准”管理规定,确保“人员、事项、授权”三到位,实行首席代表制、接件集中登记制、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出件”“一条龙服务”“内转外不转”的批件运行模式,杜绝了审批事项体外循环;突出信息化、全面化,特别是抓好行政审批平台、要素配置平台、便民服务平台、权力运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包括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在内的追责问效机制,为构建高效的行政审批环境奠定了基础。全市把服务更优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多讲“怎么办”、少讲“不能办”,急事畅通,难事疏通,特事融通,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减负,优质高效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以纪律为保证,转变干部作风。“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治奢树形象”,太原市委、市政府把转变干部作风作为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措施,要求每一名干部都不能满足于保位子、混日子,每年要干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认真践行“执行无借口、困难我克服”的理念,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政令畅通。太原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对标一流、一事一表、例会调度、严格考评,创新工作方式,全力抓好落实。全市上下不懈努力,以务实的作风和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凝聚着强大的正能量,在全市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活动,积极推进“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难题,赢得了全市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强化创新驱动,狠抓项目建设,打造太原经济的升级版太原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推进工业新型化项目建设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太原市把科技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努力抓住新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一是建设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迅速汇集了煤科院煤机、山西煤机、三一重工等多个煤机装备制造规模企业;同时,还拥有着煤矿采掘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检测机构,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煤矿成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一个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巨人”,在太原已身形初露。太原将以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为方向,加大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大力发展重型机械和矿用成套设备、铁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重大先进装备产品,建设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是建设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太钢集团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的路上疾行快跑。太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不锈钢、高性能特种钢、高性能镁合金、高性能磁性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聚一批研发团队和加工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由“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建设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是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太原将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产业和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依托现有人才、产业优势,太原市已将磁性材料列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全力打造“太原磁谷”,科技部已将太原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转型跨越,项目为要。全市以项目推进年为契机,坚持围绕产业转型引进项目,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产业承接步伐,强化项目推进全过程跟踪服务,通过建立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推进机制,源源不断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2012年,全市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江铃重汽等30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太钢高性能碳纤维等25个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富士康苹果手机零组件等1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华润集团煤业总部落户太原。

    自主创新基地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迈出新步伐,组织实施了50个自主创新项目,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煤层气燃料、重型卡车、高速动车组轮对、太阳能单晶硅片、热连轧无缝钢管生产线成套设备等一大批国内及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成为太原经济新的增长点。华顿实业和汾西重工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绿环保被确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建成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国家级生产力示范促进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分子材料研究及检测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技示范机构,这些机构为太原自主创新基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太原将以建设太榆科技创新城为先导,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传统支柱产业升级共生共长。

    三、强化文化建设,凸显龙城特色,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强市

    太原市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产生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物旅游资源,孕育出深邃璀璨的晋阳文化。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太原市正在大力推进以崇善寺、纯阳宫、文庙、国民师范、文瀛湖为中心的历史街区保护,延续锦绣太原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建设以双塔寺为中心的大景区。推进晋祠大景区综合整治,启动明太原城保护复兴和晋阳古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梦回龙城,再现历史辉煌。

    建设文化太原,在经济大潮中实现文化的回归。2012年,太原积极探索,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凝练出“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追求,又阐述了太原历史文化特征,并以此作为太原的主心骨,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提振城市精气神,为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引领太原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旗帜,增强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太原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共有20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核销了33家事业单位建制、1708名事业编制和106名领导职数。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超过同期 GDP 年均增速。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13.98亿元,占地区 GDP 的比重达到5.56%,高于全省3.2%和全国2.75%的平均水平,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成为全省的龙头。当年,太原市荣获“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市”,并于当年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上,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2012年太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左右,太原再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太原文化强市再创佳绩。

    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充满活力,集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于一体的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高地。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属文化创意企业,近三年800多集原创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播出。《衡》《天天健康》《飞天精灵》等32部原创动画片先后获得国际国内最佳动画片奖。一部原创动画片在海外发行,3款大型网络游戏、20款网页游戏上线运营,2011年总产值达9.2亿元、利润1.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太原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太原作为闻名全国的传统工业城市,能源重化工基地已成为城市文化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利用煤气化公司、太化集团等工业遗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展示工业文明历史轨迹,创造工业文化特色旅游。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要建设一流新城、打造蓝天白云之城和青山绿水之城。太原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功能定位更加合理,城建力度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风商务区初具规模,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增强;持续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积极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8%,跨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工程已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新城建设将充分借鉴国内外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以现代化为基干、以特色化为神韵、以人性化为根本,让新城彰显现代都市风貌、体现国际影响力气魄。未来,我们会在太原的城市南部、汾河两岸看到一座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山、水、城、林、人和谐共融的一流新城。老城改造将以新城建设理念为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公交优先发展,地铁、轻轨加快建设,水、电、气、热等公用设施逐步完善,城中村、棚户区投入改造,古城开发适时启动。届时,太原的老城将以更具文化韵味,更具特色,更加漂亮的形象呈现出来。

    实施“净化太原”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达标活动和老旧片区整治,大力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清洁燃料四个全覆盖。实现了“两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2012年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初见成效,集中供热扩网2785万平方米;太化、煤气化等8家重点污染企业关停;天然气置换工程全部完成;启动23个城中村整村拆除;“五河一渠”截污工程铺设管网46.21公里;市区煤炭消耗总量减少602万吨,采暖期燃煤总量下降35%。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4天,比上年增加16天。

    实施“绿化太原”工程,大力推进市区园林绿化。2012年开工建设了滨河西路南延风景林带、长风商务区带状游园等41个项目,总投资57.5亿元,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先后引进了8个国有、民营大企业,引水上山建设西山十大城郊森林公园。全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提高1.061.0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增加0.57平方米。地下水位止降回升0.78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

    五、强化社会建设,关注民生热点,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是太原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太原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民生热点,全市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2年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就医范围扩大到全国。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四个主城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3401套,竣工9426套。新增公交车600台,建成主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开通清徐、阳曲、高校园区等公交线路,太原市入选首批国家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实施“百院兴医”工程,新建、改扩建25个项目。推进“百校兴学”工程,新建、改扩建59所学校、3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2所,“联盟校”增加到152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新突破。2012年根据《省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行动方案》,围绕把太原建成一流省会城市的总体目标,针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太原市确定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发展房地产开发市场、优化交通环境、实施“天网”治安工程、实施“双百”强基工程、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联调工作体系、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坚持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等13个重点创新项目,通过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配套的社会管理体系,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使太原市在加强社会保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确保了没有重大群体事件发生,没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各类案件下降,信访总量下降,群众满意度上升,获得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的肯定。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0725;本文作者:张敦义(作者系中共太原市委讲师团团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8-1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