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驴行云竹湖

 

 

 

 

 

  太行山斗绝一隅有一云竹湖水乡,景色优雅,情致丰沛,属高原之神奇栖所。多次听友人称赞,也多次意欲前往,却从未成行。

    这次三车同往,算是驴行团队里规模最小的一次了。

    客观评价云竹镇,我把它称为是尚未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现代化城镇,破落的民房与新兴的在建工程使小镇失去了游客心目中所向往的专属于黄土高原的那份沧桑,那份怀旧,那份古铜色魅力。多少也让驴友们若有所失。湖边上一家类似于蒙古包之类的泊来品,则更有一点不伦不类的感觉了。好在暮秋的湖泊,带着些许朦胧情调,饱蘸几分沧桑韵味,连绵的苍苍的山峦倒映在平静水面,恰是驴友争相摄影的好景致。

    湖畔残存的菊花,皆已枯萎老暮,菊花黄,菊花残,煞是一番枯色一场秋,气温亦是凉丝丝,冷飕飕,几位不堪零落的女士转身回到了暖和的车上。我倒也知趣,采摘了几枝菊农采剩的凋花后,赶紧摄下几张照片拟作留念。

    泉之头村是这次行程中可圈可点的重头戏。村口小桥流水,别有韵致。这里虽无江南水乡之清秀,也没有蜀中溪河之出群拔萃,涓涓小溪汇成一流,荒草,乱石,孤独得似乎带点木讷表情的庄禾秸秆,一方水土,几户人家,可谓肃穆幽然,别有洞天。松软的土质,一脚踏上,满脚黄泥,也为我们平添了一番情趣。特别是女生们的娇憨,让一路行程心境愉悦。想必小溪之源头,当是高山尽头那匾图画中的蒙昧之所,或许前往会破坏了那一方宁静,我们也就不便惊扰。

    村中一庙,名三官庙,当是供奉天地水三方神圣的置所。村中老人讲,每月初一和十五是开庙吉日,附近几个村甚至来自远方的信徒会前来朝拜祭祀,也有游客前来旅游助兴或采风。平常时候,庙门钥匙在主家手里,主家不在就进不去了。门口拴着一条大黄狗,看见它不快地汪汪作势,我们也只得望而却步,还是别打扰这位仁兄为好。在村里逛逛,一壁壁土坷垃砌成的农家矮墙,角落里垒成了一摞摞玉米棒子,石磨,石碾,正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恬静的水墨。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颇有几分沧桑的高原情调。村旁那座山也是值得我们去攀爬的场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们倒是发现了野鸡扑地一声,惊觉飞过,驴友后悔没把手中拐杖打过去,那样中午就有野味了。女生们讲,你胆敢残害一条生命,我们绝不饶恕你。哈哈一笑,咔咔快门一拍,也就到了山顶。仔细一看,拍下的照片还真有点探险的味道。

    云南有石林,山西有土林。流水长年累月缓慢地浸蚀地表,才形成了这种类似艺术珍品般的天然丘壑,也是黄土高原鬼斧神工的艺术结晶啊。驱往河峪村沿途,可以看到两处土林。停下车,略略欣赏一下,感觉到很像古城,难道说这地方是古代哪个诸侯国的城池遗址?游人甚至还能辨别出城池的粗略轮廓,有街景,也有城墙,墙里长满的是枯萎了的庄稼,秸秆们似在缓缓述说着一年又一年丰收的故事,墙头上则稀稀落落长满萎靡的杂草,似乎也在数落秋天,数落着人间春夏秋冬,历历往事,但,这却是一种原生态的地貌特质。前方,两只土林直指云霄,不折不挠地持续演绎着神奇传说,还有一只则中间裂开一道缝隙,似是沉香劈山救母,天开地裂那一瞬的景象。两景一左一右,陪护在公路两侧,我们琢磨着这儿是不是有啥神话或传说的典藏,只待有心人来揭开谜底。想必,此景也是游人唏嘘长叹,留影拍摄的优质场所。

    经年的山雨侵蚀,黄土高原已是疏松的土质,再加上人为因素的破坏等,估计这些景致不久也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成为游客心中的遗憾,也许后人只能从文献或图片库中去寻觅故土曾经有过的那份美貌。

    看到河峪村,最优美的建筑则是一所大院,驴友调侃,里面的村民享用优质资源和优越生活,这算是贫困山区的一大亮点。高原上的民居多以院落为主,就地取材,择势而立,依山而建,院外则是清一色的菜地,种一些萝卜白菜大葱小蒜之类的作物,偶尔点缀些果树。榆社的乡村以杏树、梨树、枣树为主。一棵梨树下,熟透落地的梨足有几十只,捡起一只放嘴里尝一尝,还真有几分滋味,酸酸的,涩涩的,明显甜味不足,估计也是被遗弃的原因。我们看到的一户人家居然种植了草莓,跟老人聊了聊,老人讲草莓不需要年年翻种,如果冬天植株不被冻坏,明年开春就可以结果,孩子们回来就有香甜的草莓吃了。聊起家境,情况也大都相似,年轻人全在外地打工或者上班,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儿童。做得好的就在城里买了房落了户安了家,转成城市人口。悲欢离合,老人自是一百个不情愿,但儿孙出息又是老人心中之慰藉。看来,山区乡村的消失也是社会变迁,人类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一种必然趋势。

    村里两颗槐树已有两百多岁的年龄,有当地政府立碑为记,列为了濒危受保护的古木。沿小路上行,是一口古井,留有遥远年代里安装过辘轳、草绳的痕迹。最是槐荫那一程,离合悲欢道不明,东边日出西边雨,萝卜秧秧透底青。河峪村的往事,它该是一位直接的见证者,也是一位睿智的创作者了。石磨石碾,则静静地待在角落里关注着每一位来宾的匆匆脚步。驴友玩笑说,取出一桶水,加以高人酿造,该是多好的一坛古井贡啊。我指着前方那石窖,笑道,放那窖里,存上一千年没准儿就成了1573

    村口,一块崭新的指路牌也引起我们关注:悟云山风景区。也许,这给再一次到访榆社找到了充足理由。最后的感受:榆社真的很美,云竹湖真的到了该讲卫生的年代了。

 

文来源:三晋都市报20121213;本文作者:浪子规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5-0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