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蒙山佛踪

 

 

 

 

 

  车子缓缓地行进于山间,让人惊叹太原西山的裂隙竟是这样深邃。沿着两山夹峙的路径向更深处行进,弯转过狮子桥时便到了蒙山脚下。这里曾经是有过村落的,名字叫做“寺底”,一小排旧日的窑洞还保留在石板路的边坡上。如今,村子变成了“驿站”,观音庙旁老槐的浓密树冠下挂着“寺底驿站”的招幌,很有些古意犹存的味道。小广场上有很多的小游览车,忙碌地将山外的游客接到这里,又把下山的游客送出山外去。

山里有尊与山等高的摩崖石刻大佛,是最近这些年才发掘出来的,让沉寂了多年的蒙山一下子热闹起来。想要入山寻佛有两条路径,一是溯涧水而上,另一条是沿山而上经开化寺到大佛,我们选择了第二条路径。山中的路修得很好,石径蜿蜒,绿树葱茏。山坳里的僧舍小院柴扉紧闭,扒着石头垒的墙望进去,小院里阳光灿烂,种着些花草,晾晒着灰色的僧衣僧鞋。可大佛又在哪里呢?直到来到开化寺那棵标识性的老槐树脚下,绿荫的缝隙间大佛的上半个身躯赫然在望,震撼了人的视觉。

蒙山大佛因寺而生,开化寺是一定要去的。建寺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东魏(公元534~550),重建的二层楼阁殿堂里供奉着佛界的“西方三圣”,寺院不大但风容精致,凭栏顾盼,齐砖晋瓦沉静依然,斗拱飞檐禅意如旧,恍似1400年的山中岁月在这里如白驹过隙般迅乎而逝。穿过一道小石门来到铁佛殿,没有了院墙的围裹,铁佛殿自在而敞亮,铁铸大佛在香烛烟绕的供奉中几乎隐去了黝黑的面容。僧侣们正在做法事,对释迦牟尼的赞颂声韵转悠长,涧水清流般淌出殿堂,萦回于山间。殿旁的连理双塔宋朝所建,蒙山绵亘的风景画卷一般在塔下展开,一片苍青。

从开化寺走入蒙山更深处,山腹间的大佛全身终于突显出来。循着级级石阶攀到大佛脚下,宏伟的石佛头颅接天、袍褶曳地,盘坐在莲台之上,莲台下是10幢守护神的小神龛。北齐(公元550~577),那是一个多么遥远的年代,摩崖大佛历经五位高姓皇帝,匠人们用了25年时间凿刻完成。它辉煌于北齐直至宋朝,历朝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的记载。

唐高祖李渊、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曾来蒙山瞻礼拜佛。晚唐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用工30万重修佛阁。后晋北平王刘智远又修佛阁。李治和武则天令宫人耗时两年制作出一件硕大无朋的袈裟,专人送抵蒙山披覆在大佛身上,袈裟“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五层佛阁将200尺高的大佛庇盖其内,上下130间殿堂,廊桥阶梯连通,僧侣信众游走于期间,虔诚地膜拜这座宏大的神灵具像,梵音直达天外。

古晋阳城被宋太宗火烧水淹“坠灭”之后,汾河西岸田地荒疏、人烟寥寥,大佛渐渐沉寂于山中一隅,头颅坠毁、佛阁坍塌,最终在宋末元初被泥土封印了身体,一寐就是600年,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神话传说。从1980年被发现,直到2007年才抖落身上的泥土轰然出世,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如今的大佛早已修复如初,体魄雄奇、不动如山。脚下一坡如泻,半山间的翠微中浮突出开化寺的瓦脊檐角。大佛悲悯的目光俯瞰山川,直达远处稠密的青山豁口之外,那里是“坠灭”了的晋阳古城遗址,北齐书记载:凿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灯万盆,光照宫中。

小贴士:到蒙山可坐开往晋祠方向的公交车308路、848路,在罗城站下车。景区门口有小游览车接引到山下的“寺底驿站”。

 

文来源:;本文作者:张晓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5-0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