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善晋美系列策划之三晋之山

 

 

 

 

 

  山西简称晋,故称三晋。山西是善与美之集大成者。

    山西之美,美在旷世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厚重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

    山西之美,美在自然天成、气势磅礴、鬼斧神工的三千里表里河山;

    山西之美,美在勤劳智慧、崇文善理、淳朴厚重的民风;

    山西之美,美在文化、自然、民风的和谐统一。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历史人文与地理风情,本报将陆续推出“晋善晋美”系列策划,其中包括三晋之山、三晋之水、三晋之刹、三晋之树、三晋之塔、三晋之关隘、三晋之楹联等,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梳理,能够展现出山西表里山河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热爱山西、建设山西,从而让山西之美走向世界。

策划人语:

    山西表里山河以河为屏以山作障东部是太行山为主体的山地高原西部则是吕山为主体的黄土高原境内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吕山六大山脉与纵贯南北的管涔山黑坨山云中山关帝山石膏山霍山历山王岭等崇山峻岭共同构成了三晋山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山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着拍摄不完的风光与人物这片土地不仅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知名摄影师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从驴友的角度来看山西的山是神秘的值得探索的而他们在探索的路上下了不少工夫吃了不少苦头三晋的美是他们用﹃脚﹄走出来的他们热爱的力量总是温暖着那些喜欢山水的人们本期三晋之山我们有幸邀请了几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以及资深驴友从他们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山西独特的黄土文化讲述三晋之山的别样景致和历史故事当然山西具有代表性的山有58座之多我们没法一一详尽为读者呈现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策划能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山西认知三晋的文明价值更希望读者在人间四月天里迈开脚步亲自去领略三晋之山的独特魅力 

山西,风景这边独好——专访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马子清 

    见到马子清是在一个阳光澄明、微风拂动的3月午后。75岁高龄的马子清独自在家,银发红衫,精神矍铄。听说本报把山西之山设为“晋善晋美”系列的第一个报道专题,他显得很激动,话匣子打开之后,关于山西之山的信息、记忆以及情愫汩汩流出。这涓涓细流承载着马子清几十年职业生涯中实地勘察、忠实记录的过程以及成果,如活化石般真实、生动。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的马子清,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科学分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华北物理研究所地理地震室、山西省农科院从事研究工作,在生态学、植物地理、地图编制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先后编辑出版专著23部。

    尽管如今马老已退休在家,可读书、看报依然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常把感兴趣的文章以剪报的形式按照不同主题粘贴在不同的本子上,如今大大小小已积攒了20本。若是看到有报刊上出现错误,马老便会把自己的专业意见告知给相关负责人。他说:“看到问题就应该指出来,这样才有可能修正。不然以讹传讹地循环下去,误解就没有办法消除了。”

    关于山西与山的话题,马老对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在思索一阵之后认真作答。老一辈人的专注与严谨让记者深受教育。

    《三晋都市报》:提起山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 “表里山河”,以您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词具体该怎样理解?

    马子清: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华北大平原、太行山西部,介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峪谷之间。因位于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山西四周几乎全被山河所环绕,境内有山地、丘陵、盆地、黄土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此可见,山西地理环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多。其中最高处为东北部五台山的叶斗峰,海拔为3061.1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处在山西最南部的垣曲县黄河谷底的西阳河口,海拔为167米。

    被群山环抱的同时,山西还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共包含有10条主河流、240条小河。用一句“风景这边独好”来形容我们山西,一点也不夸张。你们这个策划的第一期就把山作为报道主题,是非常合适,也是非常能够代表山西的。

    《三晋都市报》:这种特殊地形地貌的形成,大概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马子清: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山西曾呈现出褶皱隆起、断裂陷落、剥蚀沉积等不同特点,有时互相交叉。在大地构造上,山西属于华北台块内的一个隆起区。简单来说,由于这些强烈的地壳构造活动,山西的地质构造轮廓特征为断块垂直差异升降。地貌格局是地壳运动的地球内营力与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次的造山运动,决定了山西地貌的格局,就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所以境内山地、丘陵、高原、台地、平原都有。

    《三晋都市报》:这些多样的地貌类型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呢?

    马子清:从宏观角度看,山西地貌分为东部山地、中部断陷盆地、西部山地和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

    《三晋都市报》: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山西境内的山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呢?

    马子清:是的。东部山地以太行山脉为主体,占据山西的半壁河山。太行山脉北起北京市西部燕山,经河北省延伸到我省东北境,向南直到省内东南部再转向西南,在山西境内长约400余公里,海拔多在1800米以上。在走势上,太行山向西呈梳状延伸出多个支脉,大多为北东——南西向,到省境南端呈弧形转向东西向,平行呈“多”字形排列成一系列支脉,主要有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

    而在西部山地,则以吕梁山脉为主脊,包括晋北地区的洪涛山、黑驼山以及晋西北缓坡丘陵,向南直抵黄河的禹门口,长约400公里。山脉东侧较为陡峻,西侧较斜缓。吕梁山脉南北跨度较大,可分为三段。北段包括芦芽山、云中山、管涔山,其中管涔山为汾河与桑干河发源地。关帝山位于吕梁山中段,主峰高2813米,是仅次于五台山北台叶斗峰与中台翠岩峰的第三高峰。南端包括石楼山、五鹿山、高天山、龙门山。

    《三晋都市报》:这样的外部环境,对生长在此的人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马子清:山西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华夏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早在旧石器时代,古河东(即晋南)河谷盆地就成为我们祖先聚居繁衍和进行农业活动的中心区之一。历史上,山西境内曾有大面积的森林,遗憾的是,由于砍伐的速度大于恢复的速度,如今在三晋大地上,已再找不到一处原始森林。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次生林。

    在一个山如此之多的空间里生活,山西人容易养成一种坚韧不拔、忠诚信义的性格,这也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成为华北战略要地之一的原因,除了山体本身地势险要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民朴素而有血性。

    这么看来,华夏文明在山西起源并勃发,革命英雄凯歌曾在这里奏响,生活在这样一片人杰地灵的热土上,我们没有理由不自豪、不努力。而怎样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复兴与飞跃,是我们每一个人该认真思考的大课题。葛慧敏 

天龙山 

    明嘉靖年间《太原县志》曾经这样评价天龙山的景观:“此山松柏苍翠,林木葱茂,既具天然之生成,复有人工之修饰。胜境之佳,在环省诸山中实属罕见,且峰峦秀美,泉声淙淙,气候清爽,幽雅绝俗,游者于此,辄有不忍即返者。”这里所言的人工之修饰,说的大概就是山上规模恢宏的石窟造像吧。

    方位:太原市晋祠西11公里处

    高度:海拔约1370

    入选理由:天龙山石窟,虽远不如云冈、龙门等石窟有名,但它却在专家学者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此山自然景观闻名遐迩,又离太原城区较近,没有理由不去探访一番。

    摄影师:梁铭,1945年出生,太原人。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摄影师。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梁铭的足迹遍布省内外名山大川。他用镜头记录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这些记录里融入了他对所到之处的观察与感知。

    从最初的简单喜欢到如今的无法割舍,摄影已经成为梁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曾被载入《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优秀摄影家》等多部辞典。出版有《梁铭摄影随笔》一书,新书《精彩山西游》将于今年4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天龙胜境动静相宜

    作为一名地道的太原人,梁铭对天龙山的记录除了照片之外,更有许多深埋于心的深沉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作为一个老太原人,天龙山我去过不止一次,每一次去都能发现不同的美。”由于距离太原市区不远,又毗邻晋祠、龙山等风景名胜区,再加上秀丽的风景、精美的石刻,一直以来,天龙山在很多太原市民心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和很多太原人一样,最初梁铭对天龙山的认知也停留在这样的阶段。

    直到2011年夏末。那一年,太原市摄影家协会组织了一批摄影家到天龙山采风,一整天的时间里,梁铭一行人跑遍了天龙山的前山、后山,这时他才发现,天龙山的美竟然如此层次丰富,却又浑然一体。

    最负盛名的天龙山石窟的开凿,从东魏武定年间到五代末期,前后共绵延500年的时间。最繁盛时,风姿绰约的500多尊造像里,呈现了北魏的俊秀、东魏的简洁、北齐的质朴以及大唐的富丽。“如今漫步在天龙山的石窟前,看到的是满目苍凉,一些被损毁,一些被偷窃,一些被破坏。不禁会想,人类所珍重的文明,究竟还留存多少?”梁铭的感慨不无道理。据记载,从20世纪初,外国文物窃贼开始与当地劣僧勾结,巧取豪夺,成批将洞窟里的佛像带走,而流失最多的就是雕凿精美的佛头,导致天龙山石窟25窟中竟有21窟没有一尊完整的佛像。如今,只有在漫山阁的十一尊观音菩萨身上,才能依稀想象当年的盛况。“到了天龙山,不得不去的就是圣寿寺(又称天龙寺),在天龙山的半山腰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上的石刻,有一条是冯玉祥将军1920年在山上暂住时所题:‘穷苦同胞之得救其路途,为革命根基在知识,吾生唯此二事。’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代名将的情怀。”梁铭说,总体来说他更喜欢天龙山的后山,因为后山不对游客开放,风格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山脚下,散落着近乎原生态的古村落,村子里依然有村民宁静地生活着,见有客来访,便会热情相迎。山外是繁华热闹的省会城市,山里是安宁、古朴的村庄,让梁铭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桃花源,他没有想到会在这里与如此安静美好的景象不期而遇,而这种相遇也让梁铭对天龙山的认知多了一重。

    古村、奇松、雕塑、阎锡山时代的碉堡,梁铭拍了很多照片,尽管急着要把这些奇遇记录下来,但梁铭心里清楚,这样的胜地美景,远不是来一次看一眼就能解读的。

    那次出游,走在被苍松翠柏环绕的山路上,耳边尽是叮咚的山泉声,脸上则吹着清新的山风,梁铭说:“当时整个人都觉得十分清爽,那种心灵得到洗涤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而他所能做的,就是举起相机,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这种动静相宜的美。见习记者 葛慧敏 

绵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方位:介休市城东南20公里处

    高度:海拔约2400

    入选理由:介子推的故事使绵山弥漫着一种庄重的气氛。但这并非绵山的全部内涵所在。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宗教建筑百余处,是集佛、道、儒为一体的圣地名山。而寒食节踏青又是自古及今的主要休闲方式。

    摄影师:白英是一名教师,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自由摄影师。真正开始研究摄影,是从2009年开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把自己拍的照片寄给了一家杂志社,没想到竟发表了。此后,只要一有外出的机会,白英就会把自己看到的美景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中,她的摄影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刊登。她镜头下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一种恬淡之美。白英说:“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摄影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寻找美,用独特的摄影语言表现美。”

传统民俗踏青首选

    20119月,白英和同事来到绵山参加一个会议。上山途中,山路两侧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她,悬崖上、山坡上、路边,随处可见成片成行的松树、柏树和杨树,满目青山,绿色如黛。会议结束后,白英便扛起相机开始了她的寻美之旅。

    在天下第一岩抱腹岩,巨大的山洞令人震惊。洞口密密麻麻的铜铃在山风中叮咚作响,与山下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和鸣。向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挂祥铃”是这里的一个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人们在云峰寺中拜完佛后,请专事挂铃的民间艺人,将一只水罐大小象征吉祥如意的铜铃挂上云峰寺景区60多米高的悬崖上,以示虔诚。“挂祥铃”据说异常惊险,身穿黄衣的艺人带着祥铃先上山顶,将绳索一头系在松树上,另一头拴住自己的身体,然后以绳荡身将身体一点点放下,直至悬崖洞上方,然后再向崖壁上打楔系铃,这样铜铃便牢牢挂在了岩壁上。

    白英在绵山的两天中,眼里除了山水美景外,最打动她的就是这里厚重的历史感。这些蜿蜒曲折的历史被当地人用故事的形式一一记录,一辈辈流传下来。作为清明文化的发源地,在绵山的所有故事中,最负盛名的就当属介子推“割股奉君”了。

    当年晋国内乱,晋文公重耳被迫流亡,最窘迫时无以为食,大臣介子推“割股奉君”,帮重耳渡过了难关。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重赏当年随他流亡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淡泊名利的介子推不愿加入邀功争宠的队伍,带着母亲隐居到了介休绵山。经人提醒之后,晋文公羞愧难当,于是率人来到绵山,诚意邀请介子推出山。打定主意隐居的介子推始终没有出现,情急之下晋文公下令烧山,希望以此逼出介子推。倔强的介子推始终没有出现,后被人发现时,他已经背负着母亲,被焚死于一棵老柳之下。此后,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修建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在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这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白英感慨说:“中国节日原本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但遗憾的是很多已失去了原有的色泽。这几年一些学者都致力于节日传统的回归,绵山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宣传寒食节的责任。如今,绵山风景区每年都会举办清明(寒食)文化节,有公祭介子推大典、寒食精品展等,现代人可以从这些流传千古的活动与故事中感受这里厚重的文化与沧桑的历史。”

    在绵山白英拍了不少照片,她说有时候看着照片里的美景,就特别渴望回归自然的感觉。尤其是那份“住在悬崖上,行在云雾里”的闲适自得。葛慧敏 

芦芽山 

    芦芽山因形似“芦芽”而得名,在三晋山中,卓越超群。作为管涔山的主峰,芦芽山是崇山峻岭中最挺拔向上的一座雄峰。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描述:芦芽山“崔巍挺拔,高出云霄,尖似芦芽而磅礴迂回,雄跨中原。”

    方位:宁武县城西南70公里处

    高度:海拔约2736

    入选理由:芦芽山这座大山带给我们的除了神秘、浪漫的气息外,还有那郁郁葱葱的高原草甸和悄然藏匿在松柏之间的旱荷花。看似只存在于山水画上的胜地,却在现实中找到了实景。

    摄影师:牛德发,山西省沁水县嘉丰镇柿沟村人,1947年生。退职前系山西省煤矿工会副主席,现为山西省煤炭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中国艺术家摄影协会会员。近年来数十幅作品在报纸、刊物上发表,多幅作品在省以上摄影比赛中获奖,在首届中国和顺摄影季比赛中获一等奖并授予优秀摄影师称号。

大美芦芽,丽质天成

    家住太原的摄影师牛德发乐拍名山。去年七月的芦芽山之行是他摄影生涯中一次难忘的经历。在他眼中,芦芽山丽质天成,清水芙蓉,如同一个少女,拥有挺拔俏丽的身段和秀美容颜,充满了青春气息,不喜鹅黄水粉的人工妆点,乐以素颜示人。

    不同于人们心目中北方大山的雄浑壮观,芦芽山钟灵毓秀,绮丽非常。《晋乘搜略》中有言,“芦芽山……为全晋第一崇山……峰峦特秀”,其植被大多为云杉和落叶松。落叶松坚硬而耐腐蚀,是建筑用的好材料。云杉则四季常青,原始次森林中,游人可于此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山中珍稀动物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山西省省鸟褐马鸡,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有数千只之多。冬日雪后,在漫山的皑皑白雪中寻找它们的足迹,不失为一乐事。

    去年7月,牛德发和一群爱好摄影的朋友相约前往芦芽山摄影采风。一行人清晨5时便动身进山,在满山遍野的森林中自由地穿行,脚踩在厚厚的腐叶上软软的,每个人都很兴奋。放眼望去,在芦芽山漫山遍野的松林中,到处生长着一种名叫“旱荷花”的植物,在风的吹拂下自然地舒卷着,十分惹人喜爱。

    随后他们穿过一片松林,来到马仑草原。马仑草原是一个范围不算大的高山草甸。行走其上,碧草如茵,与蓝天相接。草原上懒散的牛羊、游荡的骏马、四周繁茂的森林、架设于草甸上的“栈桥”,构成了一幅具有俄罗斯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情画。而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整个人仿佛都得到了洗礼。“天空是湛蓝色的,草原娇翠欲滴,天清时云彩似乎伸手可及。置身其上,心情也变得开阔。站在芦芽山峰顶不足十平米的太子殿,俯瞰整个管岑山脉,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牛德发说,“芦芽山处处体现了大自然的独运匠心。作为摄影师,我要做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努力发现它本身蕴含的美,然后真实记录这一切,将无尽的想象空间留给观看照片的人。”见习记者 武晓磊 

姑崖天险 

    和顺县境内南北走向30公里处全是陡壁悬崖之构造,姑崖天险是太行山大断崖晋冀天然屏障,素以雄奇险峻名闻晋冀,更以天险栈道悬庙给游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方位:和顺县青城镇百备村境内

    高度:海拔约1300

    入选理由:太行姑崖天险自然景观别具一格,晨可观云海日出,飘浮变幻无穷,晚可看千峰夕照,苍山层层尽染。极目远眺,群峰苍苍,云海茫茫,叹为观止。

    摄影师:王殿卿,1943年生,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山西分会副会长,太原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摄影报会员。作品《宜居龙城美如画》收入省摄协主办的 《千人摄影看山西》作品展;《绿色龙城和谐宜居》入选太原市书画摄影展;《魅力西山》组照入选2009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被市摄协收藏。2010年作品《一柱天》入选《国际摄影协会2010年会员作品 “亚运”展》。太原新貌等8幅作品被编入《魅力山西》集邮册。

天险云海,妙手偶得

    今年70岁高龄的王殿卿在工作之余的爱好就是饱览祖国的大小山川,如今退休后,他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遍访名山。有别于南方群山的秀丽多姿,他更偏爱于大气雄浑的太行格调。在三晋诸山中,王殿卿尤其热衷太行姑崖天险的奇景,那里的挺拔险峻风貌深深吸引着他,促使他前后三次前往摄影采风。

    2010年,王殿卿和几位摄影爱好者同行相携同赴太行姑崖天险,一行人顺着盘山小路拾级而上,沿途甚是惊险。姑崖天险素以天险栈道悬庙知名,既然名之为天险,此地的山势自然是非常险峻。“栈道平均宽度不到一米,最险处仅有0.5米,仅容游人身贴岩壁而行,面前便是万丈深渊。难怪古人描述此栈道时说若有幸从此通过方免终生遗憾,可谓栈道难,难于过刀山。”王殿卿说:“如今栈道虽已拓宽,但置身其上,仍让人感觉头晕目眩。”

    王殿卿前往时,正值雨水天气密集,天气时雨时晴,整座山笼罩在烟雾迷蒙中,正是适于拍摄的好天气。“姑崖天险最知名的云海奇观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虽然去过多次,却只有一次得见。当时的拍摄环境确实很难得,行至半山时稍稍驻足,向对山极目远望,云海翻涌,气象万千,一尊人工卧佛,在一片纯白中十分醒目。”说话间,王殿卿便取出一张片子,讲述了当时的拍摄经历:当时大家都震惊于眼前的奇观,纷纷拿出相机拍摄,他不经意的一回首,只见在朦朦云雾中出现了奇景,仿佛有一尊巨大的卧佛横亘在天地之间。一个分离出去的单独山巅,远远望去,如同佛首一般,而一旁一串连绵的山峰经过云层的“切割”,形成了大佛卧倒的身躯。一派氤氲中,宝相庄严,令人顿生宁静、祥和之感。王殿卿说当时他赶紧摁下了快门,将这一奇妙盛景记录下来。这一刻,人工雕刻和大自然的妙手在一派虚无缥缈的胜境中得到了统一,相互掩映中透露出天人交融的和谐美感。见习记者 武晓磊 

宽嶂山 

    相机和记忆摄录着战火洗礼下的一线风光,充满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然而时光流转,那些人、那些事,都已消失在青山绿水之中……我们缅怀先烈,我们铭记历史,我们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前辈们的无限景仰。

    方位:宽嶂山位于黎城县境内,距县城西约45公里的太行山腹地,与黄崖洞仅隔几条山沟。

    高度:海拔约1600

    入选理由:“红色”给了黄崖洞红色的气质和精神,宽嶂山则赋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血性。宽嶂山山大沟深,绝壁悬崖遍布,丛林荆棘茂密,更重要的是这里发生过一段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故事。

    摄影师:亢贵锁,1953年出生,1979年开始从事摄影,现任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山西省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工作30多年,善于从微小影像中捕捉社会主旋律,突出生活本质。作品曾多次在摄影大赛中获奖,部分作品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展出,并在《中国钱币》《金融时报》等出版物中刊用。

    范泽宇,1959年出生,现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太原市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2012年,亢贵锁与范泽宇,背起行囊,拿起相机,走进宽嶂山,组织拍摄了以红色金融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摇篮》,被中国钱币学会赞誉为宣传钱币知识的创新。

红色黄崖 传奇宽嶂

    在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可容纳百人的天然石洞,即黄崖洞。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兵工厂所在地,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武器弹药生产基地。

    19411111日发生的“黄崖洞保卫战”是抗战期间一次著名的战役,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妄图摧毁八路军军工生产的阴谋,当时参与战斗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依靠的不仅是黄崖洞奇绝的天险,更多的是将士们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

    而同处太行山,距离黄崖洞仅几个山沟之隔的宽嶂山上,同样也发生过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故事。2012年,在山西省钱币学会任职,同时也身为摄影爱好者的亢贵锁和范泽宇,背起行囊,拿起相机,走进宽嶂山,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追寻“摇篮”之旅。

    冀南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曾被薄一波题词“冀南银行——新中国金融的摇篮”。而宽嶂山因位于太行山腹地,山形耸峙、山大沟深,曾被选为冀南银行印钞厂所在。194111月,在此地发生的资产保卫战中,一个连的120名八路军战士,在抢占宽嶂山制高点时被日寇偷袭伏击全部牺牲。因为事关经济命脉,有关于冀南银行的相关信息长期对外严格保密,在这种历史原因下,宽嶂山保卫战就这样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宽嶂山里有个宽嶂村,宽嶂村不是确指,而是宽嶂山22条大山沟中24个自然村的总称。村与村之间山高险峻,无路可走,就连出山的路也是位于峡谷间窄窄的河床,雨季时峡谷内河水泛滥,村民们出不了山,即便旱季河床没水时,出山的路也崎岖难行。直到2007年,当地“村村通”公路施工时,人们偶然发现70年前的战士遗骸和遗迹,烈士们的英雄壮举,才终得以重见天日。

    或许是太行山脉雄浑厚重的气质,深深影响到了世代居住于此的人民,造就了他们的特有的仗义与忠诚。在亢贵锁和范泽宇入山之前,向一位年长的村民询问关于冀南银行的情况时,即便战场的硝烟早已远离了半个多世纪,老人仍旧固执地摆摆手说:“不能说,说出去就是汉奸。”

    当亢贵锁和范泽宇自带干粮与水,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至黑龙洞口时,两侧的山崖壁立千仞,如同斧削,形成一座巨大的石门,令人顿生一夫当关之感。从洞口进入,前路愈发陡峭,沿途可以看到烈士们当年所造的碉堡和工事。在茂密林木、山崖石洞中穿行,虽然有当地人做向导,但山路难行,稍有不慎就会摔倒。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两人才终于得见当年摆放印刷设备的转角楼。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一首激昂悲壮的《在太行山上》,是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120名战士的姓名未曾留存,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留在这里,静静的,留待后人来追寻。一路上,亢贵锁和范泽宇,饱含着感激之情,一次次地按下快门……

    经过40多日的走访拍摄,亢贵锁和范泽宇将此次宽嶂之行获得的图片和影像,制作成时长20分钟的纪录片《摇篮》,当记者问到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时,二人表示:“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被迫尘封多年。这次宽嶂之行,我们心里面带着惭愧,只感觉去得太晚。所以选择拍摄一部纪录片,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见习记者 武晓磊 

五台山 

    徜徉在五台山,你会发现,那隐于松林间的庙宇寺院,手持念珠的僧侣住持,虔诚跪拜的香客,路边吆喝的小贩,还有空气中隐约飘渺的梵音佛乐和那一丝淡淡的青烟、沉香,这些都会提示你已身处神秘而清新的佛国胜境。

    方位:五台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处

    高度:海拔3061

    入选理由:自2009年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游人如织、名扬四海。

徒步“朝台”以苦为师

    朝拜五台山,是许多佛教信徒的梦想。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座山峰犹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而每个峰顶又都平坦入台,故名“五台”。人们称朝拜黛螺顶为小朝台,上五个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为大朝台,最虔诚的佛教信徒们往往以徒步甚至一步一叩的方式来完成大朝台。在徒步大朝台的队伍中,除了佛教信徒外,还有一群神采飞扬的年青人,他们就是以“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为目标的驴友。如今徒步大朝台,已经成为资深驴友每年的固定线路,有的甚至分别在不同的季节都完成了徒步大朝台。

    小妖就是这样一名资深驴友,在她看来城市的喧嚣会让人变得浮躁,所以她会定期去五台山走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小妖说:“来五台山的次数多了,什么样的天气都遭遇过,冬天山中气候寒冷,白雪皑皑,台顶终年有冰;盛夏蓝天白云、天气凉爽,是避暑胜地;春秋时节去朝圣,扑面而来的则是阳春白雪的清雅;而秋季多雨,若有幸遇到,漫步在雨雾蒙蒙的山间,也不失为一种情趣。”

    在驴友眼里五台山的最诱人之处,是每次来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小妖说:“一般旅游路线是走不了这么多台顶的,徒步的乐趣就在于此。可以说,徒步朝台就是以苦为师,是对人意志力和体能的双重考验!在上北台的路上坚持,在上中台的路上坚持,在柔软的绿色草甸上坚持,在绚烂的山花畔坚持。当你踏上朝台路的第一步起,你就得靠坚持前进。但你得相信辛苦付出后就一定会有回报,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除了小妖这样的驴友,每年都会有成批的佛教信徒来到五台朝圣,在台怀镇,你常常能看到磕长头的善男信女。据说,从前蒙藏佛教徒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五台山的北大门鸿门岩或西大门济胜桥后,一般都是见庙进香,遇寺供佛。有人则一步一叩首地跪拜至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济胜桥距台怀镇200余里,鸿门岩距台怀镇也有40余里,由此可见其虔诚。在台怀镇附近,蒙藏佛教徒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佛舍利塔(大白塔)、佛足牌、文殊发塔、杂花园、般若泉。在大白塔前,蒙藏佛教徒一般均行五体投地之大礼拜佛,且剪发茶献佛祖。逐个参拜台怀镇及其附近寺庙和寺迹后,蒙藏朝台佛教徒便开始巡礼五台山的五大高峰。他们从南台开始,依次巡礼中台、西台、北台、东台,历时4天,行程约150余里,旅行路线成一个环状。蒙藏佛教徒多年来自然形成的巡礼五大台的日程和线路,实际上也是一个驴友徒步五台山的极好指南。

    在小妖看来,要把五座台顶都转遍,不具备较强体质,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行的。体力不好的人就登个黛螺顶,来回有半天时间就够了,同样也能了却“朝台”的心愿。人们常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小妖说:“那片神奇的佛教圣地,常常会让人为自己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习气感到羞愧。置身在五台山的风景里,我们会发现自己竟然浑身都是毛病。我们都有知耻而后改的决心,但到了那里,我们似乎才会找到真正愿意修正这些问题的勇气。我常常想,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赤子,站到大自然的面前,无比纯正,晶莹剔透。”贾振铎 

凤凰山 

    方位:太谷凤凰山距太谷县城七公里

    高度:海拔约2358

    入选理由:太谷的凤凰山不是最美的,但却是特别的,或许正是因为她未受太多游人的纷扰,才完整地保留了她原生态的美丽。

素面凤凰 原生态美

    在驴友的世界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喜欢独自出行,过着独行侠的生活。因为他们往往有着自己的旅行计划,有着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深切的体会,在忍受着孤独煎熬的同时,也更细致地体会到了旅行的乐趣。这样的驴友,我们称之为“独驴”。

    田帅就是这样一头“独驴”,在他不算长的“驴行生涯”里,已经独自徒步了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很多经典路线。与很多驴友不同的是,田帅在自己还是一名“新驴”的时候,就已经过上了独行侠的“驴行”生活,这样胆大妄为的举止,源自于他对大自然的真正热爱。“我喜欢独自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孤身一人驰骋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中,会觉得自己跟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了,心也会安静许多。”田帅说。

    在田帅游玩过的众多山水中,太谷的凤凰山不是最美的,但却是最特别的。在中国,被称为凤凰山的有许多,无论是上海凤凰山、安徽省铜陵市凤凰山或者是河北省唐山的凤凰山,名气都要大于太谷凤凰山。但在田帅看来,或许正因为太谷凤凰山没有那么多游人的纷扰,才保留了它原生态的美。

    凤凰山道路蜿蜒曲折,崎岖突兀,驴友们通常沿着被水冲出的水道爬行而上。山上则是开阔之山地,在秋季,登上山顶看蓝天白云,览人间烟雨,酸枣、沙棘、野花、野果、漫山红叶,美不胜收。

    关于凤凰山,田帅说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凤凰山上无水无草无木,荒秃萧条。忽然一天,从南边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绕着山顶来回盘旋,最后落在山顶,停了下来,谁也不知道它究竟做了些什么。但没过多久,这座山变得青山绿水,翠树环绕。因凤凰在此做了短暂停留,后人便将此灵山起名为凤凰山。

    凤凰山耸立着三座宝塔,名叫风云雨塔。风云雨塔巍峨入云,雄壮秀美。元朝大诗人元好问曾在此地留有诗作数首,清赵铁山也有“听山水之清音”题词。塔的旁边是两座残存的碉堡,这是战争年代,阎锡山军队固守太谷,盘踞太原的战略要点。凤凰山的山间有座道观,叫龙泉宫,据说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660多年之历史,龙泉宫经多次摧毁,上世纪60年代几近彻底摧毁。昔日的古城宝刹幽静之地,一直未能为民众服务。如今大殿基本修复,全观重建,雄伟壮丽之景观也已经重现。

    田帅说:“每一位驴友,都是接受了大自然的召唤,所以走了出去,虽然太谷凤凰山并不知名,但在那里你能拥有原生态的快乐。”贾振铎 

历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历山的葳蕤草木和优美传说,会领着你的心神自由游走。来到历山,也许会生出归隐之意;也许,会清空头脑,轻松地返回城市。

    方位:沁水县城西南部56公里处下川乡境内。

    高度:海拔约2358

    入选理由:历山素有华北“绿肺”之称。境内峰峦叠翠、高踞云表,是山西南部最高的山,保存着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

华北“绿肺”贵在自然

    在太原的驴友圈里,浩子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驴”,数十年的驴行经历,不仅让浩子收获了海量的户外经验,也让他改变了不少,用他自己的话说:“经过大自然山山水水的沉淀,心会变得开阔许多,所有的不开心都会看开。”

    在浩子游玩过的众多山水中,历山给他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因为在那里不仅能领略到纯粹的大自然风光,还能目睹在北方极其罕见的“亚高山草甸”——舜王坪。

    历山是中条山的主峰,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与翼城、垣曲、阳城毗连衔接。在这里,自然风光、原始森林和古人类文化融为一体,是一个集旅游、探险、狩猎、考古、写生、度假为一身的综合性风景区;也是一个大气、土壤、水源、环境质量极高的、无污染的自然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浩子说到了历山白云溶洞不得不去。那是我国北方第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天然大溶洞,洞中有洞,时开时合,时隐时现,洞中景观藏奥纳秘,离奇诱人。童子迎宾、神龟探海、玲珑宝塔、江南小景、石莲花、猴子送客等神奇景观,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惟妙惟肖,缥缈不定,令人赞叹。

    洞外森林浴休息区,是驴友们的宝地,野趣茶座、逍遥吊床、休闲帐篷随处可见。在此听林涛、观云海、吃野餐,奇趣无穷。

    历山的主峰舜王坪,因有舜王躬耕之传说而得名。犹如众星捧月,被峻峭绮丽的险奇峰峦拱围着。这里顶部地势平坦开阔,有近万亩“亚高山草甸”,四周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小路相通,是一出清幽的所在。“印象中,没有哪座山有如此多神与人的传说,历山二百余个民间故事勾连起来,简直就是舜王的一部传记。而且你在舜王坪,白天可以观日出、傍晚可以看晚霞、远眺黄河。夜晚还能看漫天星辰,有机会你一定要感受一下。”浩子满脸陶醉地对笔者说。

    浩子说在舜王坪脚下的下河西村前还有一条长流河,山间的峡谷中有一处黑龙潭,而顺着山谷往西800米则是白龙潭。传说这里是当年舜养的两条龙的栖居处。黑龙管雨、白龙管风。当地百姓每逢旱年即往黑龙潭求雨,夏天炎热时,到白龙潭求风。平时没事时,两条龙就在潭上玩耍、嬉戏,练习呼风、吐水,日积月累,吐出的水,借助风势,加上下雨,就逐渐形成了三个大潭,三级瀑布。“从舜王坪西下,历山古镇就坐落在山脚。小镇的村落静逸安详,如今村里也都通了柏油路,便捷畅通,货郎开车进山,村民也能吃上时令果蔬。有些人家还开了农家乐,供游人和驴友们歇脚、餐饮。古镇以特有的古朴、宁静,展现出一幅归隐山居的时光图。”

    在浩子看来,历山的美,美在自然。而华北“绿肺”的美称也不是虚名,空气质量极高。尤其是在舜王坪,在那一片绝顶的平坦中远眺、深呼吸,整个人就仿佛置身于上古时代的传说中,压抑的心情瞬间就得到释放。贾振铎

 

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5-0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