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彩瓷出山西 |
||
|
说来也怪,泱泱大唐,社会生活五彩斑斓,瓷器的流风却是“南青北白”,越窑似翠,邢窑类雪。窃以为,这并非是唐人一味崇尚素色,更多的或许是缘于当时彩瓷未能成功烧造之故,否则唐三彩也不会滥觞一时。只不过,唐三彩是陶非瓷,难以实用,只能当做冥器入葬。宋时的五大名窑,依旧是单色釉独领风骚,让人稍嫌沉闷。谁承想,中国釉上彩瓷却是诞生在金代北方女真人统辖的区域,且经山西黄土地的孕育,闪现出与中原文明不尽相同的迷人气韵。 翻拣我国各地的瓷器名窑,山西虽然上榜甚少,但十亩地中总算有棵好苗让人扬眉吐气,这就是对我国瓷器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釉上红绿彩瓷。它在金代中期开创了北方磁州窑系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的装饰风格。红绿彩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用红、绿、黄彩勾画出纹饰,然后再入窑以80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烘烧,使彩料烧结在釉面上浑然成一体。它一般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使洁白的釉面和大面积的红绿色彩相互映衬,宛若璀璨耀目的彩虹,绚丽斑斓,豪放热烈,大俗大雅,丰沛多姿。这种浸润着崇真尚实草原文明气息的因子,一经与恬静高雅的中原文明交融,很快引领中国瓷器步入一条五彩缤纷的道路。然而,在民国时期,限于对金代文化研究的憾缺,人们把这种红绿彩呼为“宋加彩”。 据考古发现,迄今面世较早的红绿彩瓷是1965年我省侯马金代明昌七年墓出土的红绿彩碗和彩绘陶俑。尽管以后河北、河南也有金代红绿彩出土之物,但年份都略晚。这至少证明山西应是红绿彩瓷的主要肇生地。 随后的考古发掘确认,我省长治的八义窑是金代一处大型的红绿彩窑场。主要生产盘、碗、钵、碟生活用品和佛像、孩童、仕女等瓷塑作品。瓷器纹饰中的主要部分,如花卉、鱼鸟,甚至吉祥文字语几乎全部用红彩绘出,绿彩则用作辅饰。且红绿彩除红如枣、绿似翠外,还有深浅不同的色阶。同时,红绿彩还与棕褐彩和黑彩、金彩甚至搅釉相配用,更显得多彩多姿,富贵热烈。限于低温烧制的特点,尽管这种彩釉结合还不完善,且常有彩色剥蚀现象,但其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在女真人征服的广袤荒凉的黄土地上,竟能产出这样炽烈的“红肥绿瘦”,有时真让人不可思议。 不过,这一过多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的产物,在温顺内敛的汉人看来似乎不以为然,甚至呼为“俗物”,因之当时红绿彩并未在全国风靡。直到景德镇承其衣钵,光大发扬,彩瓷才真正为世人所重。金代后期,红绿彩制瓷技术传入南方,尤其是景德镇。 在长治八义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当年山西红绿彩已有盛名,官府下令八义窑为金代皇室烧造龙床。窑主觉得,按官府的要求烧一件不赚钱,于是私下偷偷烧了三件。然而,此事走漏风声,窑主为避官府通缉而逃往江南景德镇,从而也将红绿彩的烧造技术带到那里。自此景德镇才开始出现红绿彩瓷,并与青花比肩,成就了以后明清彩瓷风行天下的局面。我国瓷器鉴定泰斗耿宝昌有言:在景德镇瓷业发展史上,有不少装饰手法源自北方,而红绿彩的传入和使用,更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绿彩瓷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今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推崇。从中不仅可以追溯瓷源,而且它作为古代社会生活的实物,其装饰纹样题材无不透露当时社会的大量信息,可以让人领略遥远的古代因女真人统治而被忽略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金代文化。应当注意的是,早期的红绿彩瓷因传世和出土器物有限,早在民国时期就被海外视若珍藏,尤其是欧洲和日本,不少金代红绿彩瓷精品流入日本。从现今海外公私博物馆公开发表的收藏目录来看,红绿彩瓷总量不足百件。民国时期,开始有人在金代白釉器上添加红绿彩以赝真品。近些年的作伪风头更猛,手段十分高明,非具慧眼难以断辨。 手抚红绿彩瓷,我经常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兴奋:不为怜惜那剥蚀的色泽,只为感应晋人曾经辉煌的脉搏;不为拂去它上面的泥屑,只为触摸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肌肤…… ■ |
|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20427;本文作者:牛润生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3-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