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地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如何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使山西在本次文化体制改革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一、文化基因与地域文化和生物学上的遗传基因一样,文化也具有传承性,它寄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孕育、扬弃,为人类社会聚集了各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不同的是,文化基因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决定了差异很大的发展方式。

    1.文化的传承性。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文化一旦形成也可以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其实,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一个社会或者一个民族,其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繁荣,都是在社会化进程中完成的。社会化使得社会能够在社会化的和生物学的意义上进行繁殖,从而确保它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成员以接替老的成员,而社会化过程正是社会以其特有的文化将新的成员不断教化为符合要求的合格成员的过程。

    2.文化的地域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面道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与人们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无疑是同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此,世界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就使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产生了许多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所以说,在资源禀赋和经济体制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起着内在的决定性作用。可见,文化的影响是以区域为单位的,不同的区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如此,小到一个省、一个县也是如此。

    二、丰富多彩的山西文化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别具一格,颇有特色。

    1.华夏之根的三晋文化。黄河流域是我国远古文化的摇篮。华夏文化的共同体在这里形成,并以此为中轴,繁衍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从历史的眼光看,华夏族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这条巨流的主干,而地处黄河流域的三晋,其文化在中华古文化的总体中自然占有突出地位。三晋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三晋文化是指以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而成的韩、赵、魏三国的历史文化,广义的三晋文化是指整个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三晋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其完整性、先进性、包容性以及艺术性,对中国民族的精神品格、风俗习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和推动力。

    2.久负盛名的晋商文化。在历史上,山西人凭借他们的勤劳智慧,让山西曾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而晋商便是山西人的骄傲。作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富甲中国五百年”。据统计,清代全国80%的木器在山西、70%的珐琅在山西、60%的玉石在山西、50%的铁器在山西、40%的玻璃制品在山西、30%的绘画在山西。晋商贸易也遍布中外,南至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3.一意孤行的“煤文化”。山西的煤与当年的票号一样辉煌,拥有令人仰望的储量,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所有时间里,煤成了山西的代名词。而晋商只是在民间和文化研究者的口中或笔下风流播撒。因此,建国后,山西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依赖著名的煤田而立。作为山西最大的支柱产业,煤炭工业的起伏与山西经济基本上呈现同向波动态势。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国家能源基地的定格,异化了三晋文化特质,形成山西特有的“煤文化”。这种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截然不同,成为当今山西人特有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行为习惯。“煤文化”聚集着山西人“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的煤炭精神的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山西人因循守旧、创新不足的一面。

    三、山西地域文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历史悠久的三晋文化尽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但没有使山西名扬四海,晋商文化更是一时之兴。如今,煤炭却成了山西的象征,资源型经济成了山西经济的代名词。毋庸置疑,长期以来,受“煤文化”的影响,诸如生态环境脆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问题都成了山西长远发展的障碍。

    1.思维的过分依赖就会出现“资源诅咒”。煤给了山西一个大饭碗,但煤也毁了山西的对外整体形象和价值。山西省农村调查队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数据说,我省90%的农民的生活都多少和煤炭发生着联系,所有的问题和成绩都与煤炭有关。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山西人太依赖煤了!无论从短期和长期来看,盲目地挖煤而不注重生态环境的补偿,都是得不偿失,终究会吃亏。”这种“吃亏”便是“资源诅咒”,如资源开发对其它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社会问题突出、人的观念封闭保守,最后资源富集地区反倒成为经济滞后地区。

    2.文化的滞后就会导致社会的衰退。山西的山区文化沉湎于素朴的儒家伦理情怀中,总想着群体中的互相照应、帮助,这是古老的平均富裕思想。一旦发现了直接变钱的煤炭资源,那种久贫盼富的急切心理倏间就会化为对金钱的渴求。简单的资源经济背后无需聚集和积累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有一股蛮力就可以实现致富梦。原来,“资源诅咒”的深处,根源是内陆山区封闭性地缘造就的文化保守性,而最终将会导致比“资源诅咒”可怕一千倍一万倍的“文化诅咒”。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山西新形象灿烂的文化并不等于先进的意识,山西在所谓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光环的照耀下,其经济发展并未如愿,不难发现,其所缺乏的正是文化意识。而山西要走出经济困境,首先必须摆脱文化困境,通过弘扬地域文化优势,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力,实现文化强省之路。

    1.地域文化要推陈出新。先进的地域文化意识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而落后的地域文化意识则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强化地域文化意识是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前提。对此,我们既要反对文化保守主义,敞开胸怀,让自己走出去,又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保持好文化的

    本性,对于已经走样的文化,要及时予以本性的还原。

    2.文化发展要去粗取精。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值得学习的精华,也有应该努力去摒弃的糟粕,山西的地域文化也是这样的。山西地域文化中较为典型的文化是晋商文化,我们可以通过晋商文化折射出山西地域文化的轮廓和影像,通过晋商文化从更细微的角度了解山西地域文化的精髓,弘扬精华的、先进的,去除糟粕的、落后的,这样才能在山西文化推进山西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3.要把握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文化,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我们要将社会主义特色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科学地结合,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服务当前和未来,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扬弃,来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厚历史底蕴又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西新文化。

    4.要强化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有句话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正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形象写照。“文化、经济二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的协调度如何,将构成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状态和模式。”所以,我们要深挖山西特色文化优势,走规模化和品牌化文化产业路,如“民俗文化”和“遗址文化”等,要积极包装,融入到旅游、展览、商贸等产业中去,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积极扶持、引导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改善文化产品的设计、造型、款式、包装、商标、广告等,大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5.要弘扬新时期山西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构成社会凝聚力以及提升文化品位和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要把人文精神的弘扬同地域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塑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内化成人们的信念,引导人们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外化为政策、制度、法律等,规范经济运行和经济秩序,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所以,在山西地域文化发展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做到商业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协调发展,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强化人文精神在人的各个阶段的培育,力争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总之,山西经济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扬弃传统的地域文化,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力。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应该使自己适应这个较长的时期,据此规划我们的工作,发扬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精神。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30308;本文作者:郭长风(作者系中共吕梁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3-14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