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在文化复兴中勇立潮头——关于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的思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100年来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是所有炎黄儿女萦绕于心盼望已久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新当选的中央领导班子集体参观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经济这单一方面的强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山西省太原市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其底蕴深厚的晋文化和晋阳文化在华夏文明的史册中熠熠生辉。桐叶封弟,封出了晋山晋水晋风范;唐王开基,开创了唐国唐人唐诗篇。古老的龙城无论是在春秋战国还是唐宋时期,都在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谱写了流传千古的辉煌篇章。而今的太原,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正在新一轮的转型跨越发展中重新定位自己的坐标。作为全市文化工作的组织者与引领者,我们力图以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这一文化工程,努力把太原建成具有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的形神兼备的一流文化名城,以文学艺术的复兴,带动民族文化的复兴,进而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再创辉煌。前提和先导

    民族复兴的先导是文化复兴,文化复兴的前提是文艺复兴。何谓“复兴”?即“衰落后再兴盛”的意思;何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复兴历史上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时期。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从秦开始到大唐,其强盛之势一直延续到清朝乾隆时期,也就是说直到欧洲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中国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其中以汉唐时期最为辉煌。我们要实现的“复兴”即指于此。而“伟大”是指实现这一目标非常不易,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如若实现了就堪称“伟大”。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国曾经是世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同时也是文化最先进最繁荣的国家。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古老厚重、灿若星辰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熠熠生辉。以先秦为例,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繁盛,百家争鸣,世界级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层出不穷,培育和创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再以两汉为例,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封建王朝,汉朝的综合国力要远胜于同时代的西方罗马帝国。其文化也已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再以隋唐为例,当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时,中国的唐朝正处于阳光灿烂的时期。她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境界。“唐诗”“唐舞”“唐人街”等盛唐文化符号,至今仍在全世界鲜活地流传;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身躯里至今流动着中国唐朝的血液。

    纵观中国辉煌的历史,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先秦时期,还是汉唐盛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民族复兴的先导是文化的复兴,而文化复兴的前提则必然是文艺的复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如此。西欧的中世纪是个黑暗的时期,基督教教会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宗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而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以取代桎梏人们精神的神学。所谓的“复兴”,其实就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而文化艺术就是这场运动的冲锋号和主力军。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戏剧、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众多的艺术巨匠和伟大作品,犹如冲天巨浪激荡着整个欧洲,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正是这场广泛持久的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变法革新亦是如此。综观中国历史上诸多变法革新运动,无一不是在先进思想和文化先导下的进步变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兴起的过渡时期,其先导就是思想上“百家争鸣”理论的兴起。魏国的李俚变法,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以一部中国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法经》,奠定了以法家学说为基础的法律条文细则,为魏国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崛起的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国变法中最成功的当属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主导思想是“法在王上”,万事皆依法。法家思想提倡的中央集权,为秦日后的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到了近代,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皆是以文化的先导和启蒙来推动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科学的资本主义转型。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两次高潮,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和腐朽的意识形态,使中国人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为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打下了广泛的思想基础。历史与辉煌

    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位置显赫。这里不仅是“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唐尧故地,更是“先有晋阳,后有汉唐”的龙兴之城;她不仅是“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名城重镇,更担当过泱泱华夏几番朝代的国都、北都和陪都。唐代有位诗人曾这样描写这片神奇的土地:“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金川千点绿,汾水一条清。”其宏大的气势、宽阔的胸怀,今日读来仍感厚重。太原这座古城因2500年的文明与积淀更显古朴厚重、熠熠生辉。曾几何时,这座因文化而兴的城市秉承文化的力量薪火相传,以文艺的复兴带动文化的复兴,以文化的复兴推动民族的复兴,使文化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

    灿烂的历史文化印证了太原始终走在复兴前列。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古交旧石器遗址、石千峰旧石器遗址,到后来的狄村、东太堡遗址,许坦遗址、光社遗址等众多文化遗存中,发掘出了石片、刮削器、石锤,以及夏商遗址中的鼎、罐、盆等陶器和陶纺锤等生产工具。这些考古发现足以证明,5000年以前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正卿赵简子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废井田,推新亩;任贤能,建晋阳;放奴隶,铸刑鼎;倡导“法治”,使法家文化日臻完善,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确立封建制度的根本理论依据,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起重大事件,一是“三家分晋”,二是“文景之治”,三是“贞观盛世”,而这三者都与太原紧密相连。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东周时期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揭开了“战国七雄”兼并的序幕,由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这一历史节点发生于太原;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封7岁的儿子刘恒到太原做代王,17年后24岁的代王回到长安继承皇位,是为汉文帝,与他生在太原的儿子(即后来的汉景帝),一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刘恒龙潜晋阳17年,受到了深厚的晋阳文化的熏陶,即位后秉持以人为本、休养生息,励精图治,成就了西汉盛世,这一重大的历史节点源出于太原;隋朝末年,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定都长安后,因晋阳古称唐国,遂定国号为唐。李世民一生中最辉煌、最关键的时期都是在晋阳度过,这方水土雄浑深厚的文化感染并影响着这位皇帝,由此开创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辉煌盛世。这一历史节点让太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厚的艺术底蕴决定了太原理应走在复兴前列。赵简子修建晋阳城并将其作为赵国初期的都城,奠定了太原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此后,后唐、后晋、后汉先后问鼎中原,使太原赢得“龙城”美誉。元魏霸府、北齐别都,从战国至北宋之前,先后有12个朝代或历史时期16次以晋阳城为诸侯国都、陪都。唐朝时,晋阳城达到鼎盛,与长安、洛阳并称“盛唐三京”,成为黄河以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唐玄宗在《过晋阳宫》中写道:“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赞美太原是一个龙飞凤翔的城市。传承千年的晋文化、晋阳文化不仅成为城市发展内在强有力的驱动和引擎,而且在形式上也表现得丰富多彩。今天占全国70%以上的地上文物都在山西,其地下文物也蕴藏巨大。北齐开凿的天龙山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期兴建的蒙山大佛,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其高度为世界第二;考古发掘的柳子辉墓、狄湛墓等众多北齐墓葬,特别是王家峰徐显秀墓壁画,生动再现了北齐达官贵人的生活场景,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填补了中国北齐绘画的空白;隋代虞弘墓,是国内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其浓厚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至隋唐时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此外,驰名中外的唐叔虞祠——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古戏台、古戏曲在山西及太原的历史源远流长。山西现存旧戏台3000多座,其中位于晋祠的水镜台,是太原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此建筑不仅以其雕刻的精美和彩绘的细腻闻名于世,而且其在地下埋空缸来进行扩音的奇特技术令人拍案称绝。太原及全省大小剧种多达54种,位列全国首位。其中晋剧至今仍活跃在乡村与城市,陶冶着人们的心灵,教化着古朴敦厚的人情世风。期望与愿景

    古城太原在经历了几千年风雨无数沧桑的磨砺之后,今天依然散发着青春与活力。智慧的先祖们造就的灿烂文明依然跳动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激情与荣耀依然汹涌澎湃地激励我们前行。作为这座城市的子民,我们理应当仁不让、奋勇当先走在潮头浪尖,以文艺的繁荣兴盛为基础和先导,以文化的力量为动力和引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担当起文艺复兴乃至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的期盼和愿景是:

    通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从哲学的角度考量,要使我们这座城市的思想宝库更加丰富。文化艺术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科书,是推动学术研究尤其是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独特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充实和激发思想家和同时代人应对各种困境和问题,创造今天和未来的智慧。我们要创造性地继承历史智慧的全部遗赠,用它们来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些资源不但使我们看到我们有一个值得骄傲的传统,也能够证明它还活在我们今天的世界里,就像我们仍活在它的智慧中一样,丰富着我们的思想宝库,增添无穷的智慧,开创美好的未来。

    通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从文化学的角度考量,要使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标志更加鲜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一座城市精神力量的载体。城市今天的文化,是在昔日文明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城市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构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和特征。作为中国一个比较古老的城市,太原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对于增强太原今后的经济实力,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陶冶高尚情操,增强市民自尊,都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这是建设文化强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它牢牢抓在手上。

    通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从生态学的角度考量,使文化艺术成为我们绿色城市建设中璀璨的红花。文化艺术资源是一种可重复开发和消费的绿色资源。特别是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对象而开发形成的产品,不仅可以进行重复消费,而且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消耗能源和原材料较少,其产品的消费过程一般很少有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这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通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从经济学的角度考量,使文化艺术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根源。市场经济的背后是商品,商品的背后是生产,生产的背后是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背后是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而人们生活行为习惯的背后是精神文化。所以精神文化才是最终拉动城市消费的真正根源。人们的物质消费是有限的,精神消费则是无限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艺术的经济学价值,依托和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确立目标宏伟且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战略,尊重和运用文化艺术生产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通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从社会学的角度考量,让文化艺术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动脉。文化艺术是不同党派、不同理念、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群都能接受和喜爱的形式。一本好书、一台好的戏剧、一台好的音乐会、一首好歌、一个好的展览,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犹如绵绵春雨,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文化艺术只有形式的不同,雅俗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不仅属于本地、本城市,而且也属于全国、全世界、全人类。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我们尤其应重视发挥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让文化艺术成为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平衡及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通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从旅游学的角度考量,让文化艺术成为城市发展的聚宝盆。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也要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而且还应保护与其有关的自然环境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的复兴与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的。我们就是要科学地开发利用并传承好这一个强大的旅游资源,让它不仅吸引更多国内游客,也吸引更多国外的游者,使我们这座城市的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成为一项较快发展并稳定增长的支柱性产业。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我们的目的就是努力把未来的太原建成一座具有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的形神兼备的一流文化名城。所谓“历史感”,就是当你置身于这里,你会感受到浓郁的“晋韵唐风”;所谓“生态性”,是指城市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居住,让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位市民心旷神怡;而所谓“文化味”,则是让这座城市的空气里流动着文明的惠风,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优雅的品质和趣味;所谓形神兼备的“形”,就是通过修复开发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展示文明久远的历史文脉;而所谓“神”,就是要打造出更多的好书、好戏、好影视剧、好音乐、好美术等艺术精品,推出更多的闻名遐迩的文学家、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等文化大家,为太原打上鲜明的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烙印,从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文化名城。方法与措施

    太原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责任重大。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遵循文艺发展规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饱满的热情干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太原文艺复兴。我们要在思想上实现“三个领先”,即认识上要领先,方法上要领先,规划上要领先。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工作上的“三个转变”:一是要变被动为主动。我们要努力转变以往“工作被动,疲于应付”的状态,从“应景”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变被动应战为主动出击。二是要变经验型为科学型。要根据文化工作的特点,积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用科学定量的方式来推动事业发展。三是要变保守为创新。开展文化工作不仅要“守土有责”,更要“开拓阵地”,要不断地求新求变,以更加广阔的视野与全新的思维方式开展各项工作。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是重点打造“新、府、古”三城核心文化圈。我们要打造一个亮点突出的魅力新城。新城是指太原城市发展的南部新区。根据太原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新建项目在保护地上地下文化遗存的前提下,突出建设各类大剧院、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为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广阔的舞台,使公共文化建筑成为新区发展的地标,把新区建设成为展示太原文化内涵、开放形象和城市魅力的重要区域。

    我们要改造一个古朴典雅的特色府城。府城是指解放前的老城区。太原老城区是北宋时期焚毁晋阳古城后,在晋阳古城以北20公里的唐明古镇新建的,经明初重修、扩建,基本形成了解放初期的府城格局。老城区内的一些历史民居比较集中或较为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文化历史底蕴,其街区、民居、古建、遗址等,代表着它们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形成了具有晋阳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我们努力将它建设成为我们城市的历史文化区。

    我们要开发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古城是指被埋在地下千余年的晋阳古城。晋阳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毁于宋初,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对古城遗址进行科学挖掘、合理规划、修复开发是一项重大而系统的文化工程,我们力争将其建设成一个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遗址展示、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古城遗址公园。

    太原新城是近现代文化的代表,太原府城是宋、明、清这一时期古代文化的代表,而晋阳古城是春秋、东魏北齐、隋唐这一时期古代文化的代表。通过“建设新城、改造府城、开发古城”三城联动的城市布局,将当代文化、近代文化、古代文化完美交融起来,努力把太原建设成为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一流文化名城。

    二是重点繁荣“两山一河”三条景观文化带。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将散落在东西两山和汾河一带的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崛山、双塔寺等体现晋阳文化符号和元素的文化景观整合起来,繁荣发展汾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和东山文化带,建成遍布全市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带。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是三晋文化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丁村文化、陶寺遗址,还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跃地区,都是它孕育而成。它是山西的根基所在,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它既是山西境内一道独特而又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又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三晋儿女,是山西人心目中慈爱的母亲河。我们要依托这条穿越整个城市的古老河流,以其为文化的中轴线,传承它作为城市发展之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繁荣发展汾河文化带,在汾河东西两岸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产业园区,繁荣发展西山文化带和东山文化带。

    三是重点培育“六区四县(市)”特色名镇名村名街。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太原市、各县(市、区)、各村镇、各街实际,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具有历史风貌、文化生态和产业特色的县(市、区)、村镇、街道,通过资源整合和区域文化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并添加文化内容,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事业基地,谋划和启动一批文化产业园区,通过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文化发展新思路,推进一流文化名城的建设步伐。其中,晋源区要围绕古晋阳遗址、晋祠、天龙山、蒙山大佛等景区打造晋阳文化品牌,形成晋阳文化产业带;尖草坪区要发挥崛山、二龙山、汾河、傅山、窦大夫“两山一水两圣人”的人文资源优势,开发傅山园、崛山风景区等上兰生态文化旅游区;迎泽区要围绕白云寺、永祚寺、崇善寺、文庙、纯阳宫“三寺一庙一宫”等庙观,积极打造宗教文化品牌;小店区要弘扬民间秧歌舞蹈和小戏的传统,全力打造原生态文化品牌;杏花岭区要发挥历史文化街区、老城遗址的优势,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万柏林区要着力挖掘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逐步形成四脚支撑、东西呼应、中心带动的特色文化空间布局。

    《周易》对“文化”有过这样的界定:“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文化的最早解释。在建设文化强市、实现文化复兴的征程中,古城太原既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又肩负着现实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后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今天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就是希望太原能像过去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中能够勇立潮头,奋勇向前,大展风采,再领风骚!

 

文来源:2013117日《中国文化报》;本文作者:李钢孟恭才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2-1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