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经营好山西的文化名片

 

 

 

 

 

    说到黄河文化、晋文化、西口文化,我以为河曲的民歌、二人台都可包括其间。最有代表性的,还要数《走西口》。它唱的、演绎的就是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无论是在情人、夫妻还是蒙汉两族百姓之间。它是如此地震撼人心,以至于晋城作家聂尔先生会在自己的文章里描述它的时候,用了“血泪斑斑的走西口”这样的字眼。这真情是什么?是黄河母亲、是黄土高原、是广褒的内蒙古草原哺育下生成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这是我们这个地域区别于别的地域最主要的东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加崇尚这可贵的真情。

    在看到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有许多非常优秀、美好东西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许多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东西在里面。过去我们对传统常提的一个口号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实是我们对精华与糟粕往往分不太清楚,尤其是在极左的年代,被当作糟粕扔掉的东西里可以肯定有许多应该属于精华。对二人台来说,它有荤段子,且古已有之,今天又有了,我们应该因愤怒而强令禁止呢?还是从提高观赏者、艺人素质角度出发来因势利导呢?我提倡后者。

    因为有河曲,有河曲的民歌、二人台,因此才有了晋、陕、内蒙古、冀四省区都在红火的二人台,也才有了若干以《走西口》命名的戏剧、电视剧,也才有了西口文化说。且各地都很热闹。但是,我以为对这张文化名片的经营,我们做的还不够。山西历来有“民歌海洋”之称,在这“海洋”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还得说是河曲民歌。在曾经的那段历史中,河曲民歌在人潮流动的史诗般的走西口过程中,孕育、繁衍出了流布晋、陕、内蒙古、冀四个省、自治区的民歌、曲艺、小戏、舞蹈、器乐曲等多种形态并存的综合性地域艺术。从清代至今生生不息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堪与四大梆子并列的河曲民歌也是山西省的代表性艺术。我们对它的关注显然还是不够。

    怎样才能经营好这张山西的文化名片呢?以我之见,做好这件事最主要的是三条:一是人才,二是艺术上要讲究,三是领导要重视。

关于人才

    以我对山西的了解,山西从来不缺人才。在包头开会最后一天的早晨,有幸与贾德义先生坐在一起用餐,我们边吃边谈。当时我对他的了解不过是名单上对他的介绍——河曲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其他一无所知。我问了他很多问题,他都简要作答,话不多,却真诚地希望我有机会能到河曲看一看,并答应送我两本他搜集整理的河曲民歌。待我回京之后在网上搜到他之时,才知道和我谈话的贾德义先生是一位将自己的一生都无偿地献给了继承、发扬河曲民歌事业的绝对的重量级人物——网上称他为“山西民歌王”。待到观看了演出,更明白河曲不仅有人才,有的还都是一流的人才,辛礼生等四位歌王以及青年演员常春的表演就是具体的证明。可以说他们是用心用生命来演唱的,人才在山西是绝对不缺的。

关于艺术上要讲究

    我看了河曲二人台的演出,感觉到年轻人在唱民歌尤其是情歌的时候,应该对每一首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做一些研究。《圪梁梁》演唱时演员情绪欢乐的成分多了一些,这首民歌我以为应该有一丝丝凄楚的美在里边,它表现的是在封建桎梏下人们追求自由、爱情又有可能得不到的那种辛酸的情态。这不是亮亮好嗓子就能表现出来的,这方面应补课。感情是含在声音里的,感情不对声音自然也就不再感人。

    此外,民歌的演唱技巧也应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老歌王们演唱时那种重视对旋律的修饰,在意对音量对比的控制等传统技法要研究,对现代的、民族的、西洋的、通俗的各种歌唱类别的技法,都可参照甚至吸收。我们有些是竹筒倒豆子式的、卖力的、没有色彩对比的演唱。切记要讲究不能将就。

    第三,乐队的配器要讲究。现在的音响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它不行,有它太闹。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在乐队配器时善于留白,中国画技法中留白是给赏画者以想象的空间,配器的留白是给观众欣赏演员美妙歌声的机会,让歌唱有一个完美呈现,使观众能充分享受歌唱的美。

    第四,器乐演奏要突出小快灵的风格。二人台的牌子曲演奏很有特点,不宜搞大乐队,电声乐器、大提琴都可舍去。《八板》听什么?要听笛子和四胡斗起来,现在是尾大不掉。我最欣赏那位浑身都在享受音乐的舞动着四块瓦的演奏家,他的表演太美妙了!但是又常见他因为乐曲演奏速度的凌乱而无所适从,真替他可惜。这也是应该研究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领导要重视培养过硬的艺术传承人才,要由相关的领导挂帅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培养出过硬的人才,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才能传承发展下去,这张文化名片才会为山西增光。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21212;本文作者:包澄洁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1-2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