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服装城谋变

 

 

 

 

 

  “太原服装城谋变”之上篇:村里建起一座“城” 

    郝庄,位于太原名刹双塔寺脚下。面积不大,064平方公里,比省城迎泽公园还要略小一点;人口不多,700余户,2283人。从1991年开始,坐落在郝庄朝阳街上的太原服装城,以让业界为之侧目的增长速度快速崛起。如今,太原服装城集团已拥有10个服装批发市场和两个物流配送中心,营业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经营户7000余户,就业人员4万余人。2011年实现营业额405亿元,连年被评为太原市企业50强和太原市服务业50强。

    2012年,服装城集团内部进行了整合与规划。精品服装城在原址上重新翻盖;御都服装城、东城服装批发市场也正在翻盖之中;年底,西城也将拆除翻建。脱胎换骨之后的服装城,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有新气象,更要在经营模式上告别传统套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举办服饰艺术节,就是希望社会各界对服装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正在发生。”

    121日,郝庄社区主任、太原服装城集团董事长王天明在 “太原市首届服装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这段讲话,以及创立21年来服装城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商业促销活动,无不发出了这样的讯息——太原服装城试图以 “形象切换”来努力摆脱“地摊货”的印象。市场硝烟弥漫,电子商务风生水起,服装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靠“复制”“贴牌”商品起家的服装城,这个号称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零售集散地,已然意识到自己走到了十字路口。

    从集贸文化转向现代商业文化,华丽变身之后,能否迎来又一个春天?郝庄的发展轨迹或将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时代标本。

    21年前,朝阳街上拔地而起的东城服装城,成就了后来的太原服装城集团,成就了郝庄的名气,也成就了许多人的致富梦。

四千长子人 淘金服装城

    “服装城不去啊,堵得上不去,只能把你送到五一商厦那儿,你要不重打个车吧。”听说要去服装城,出租车司机一副“拒载”的表情。“五一商厦”现在已是太原市社会保障大厦。楼前,机动三轮车横七竖八停在路边,车主嘴里喊着“服装城,服装城……”招揽着生意。沿朝阳街往东走,车流、人流,两边店铺循环播放的广告声,路边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熙熙攘攘。令人头晕目眩。

    改造后的朝阳街拥堵依旧。行人三五成群朝着目的地——服装城走去。“你按我说的价把那个款给我配几件。”“那个价真拿不上。”

    128日中午,东都服装城4楼,一间经营中老年时尚休闲服饰的商铺内,店主张建枝正在跟一个女客户讨价还价。

    女客户是朔州人,十天半月来太原服装城批一次货。她并不是哪个经营户的铁杆客户,每次来都要在商城内就自己所选的服装种类大致浏览一下,才决定进谁家的货。

    服装流行周期很短,考验的是卖家的眼光。跟不上潮流,东西滞销,货就砸自己手里了。

    张建枝是长治市长子县碾张乡西里村人,1994年,在太原五龙口农贸市场卖小商品的他与妻子在西城服装城租了个柜台,开始了服装生意。那时候,一年的租金是6000元。

    当时,两口子租住的房子只有几平方米,夫妻俩同时站在地上,转身都有些困难。“一人一个饼子,一碗稀饭,一根黄瓜,就是我们的晚饭。”

    来太原前,张建枝的妻子是村里的小学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是60元,而卖服装1天的收入,差不多是妻子1年的工资。没有节假日,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甚至一天两趟去石家庄进货。虽然很辛苦,但张建枝觉得相比在村里,还是卖服装挣钱快,于是坚持到了现在。

    最初两年,生意时好时坏。第一年因为选货没经验,货物积压,几乎赔光了本钱,以致春节都没钱回家。第三年生意起步,之后越做越顺。

    从西城到东城,然后是现在的东都。每有新商城建起,张建枝总要在新商城买下商铺后,再将之前的旧商铺出租给别人。“新商城的市场需要培育,相对租金便宜些。”在服装城打拼多年,张建枝懂得了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距离张建枝商铺不远的地方,是张建枝的老乡崔金红的商铺。

    1995年,25岁的长治市长子县碾张乡关街村人崔金红,怀揣卖猪、卖麦子赚得的4000元,“闯”进太原服装城,从事裤子批发。“一年时间,我就挣了1万多元,过年给家里买了台熊猫彩电。”

    几年后,他给自己经营的裤子注册了商标,并从“百圆裤业”的经营模式中得到启发,主打价位88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年能卖出十几万条裤子。”生意越做越大,崔金红每隔几年就要更换更大面积的商铺。8平方米、40平方米、200平方米。

    如今,崔金红已在太原购买了3套住房。2012327日,太原东都服装城开业后,他花60多万元,买下了两间商铺。

    张建枝告诉记者,服装城不断扩大,目前在朝阳街从业的长子人,连经营户带服务员,大概有4000人。“碾张乡有3000多人,仅一个村,就来了几百号人,家里就留下了一些老人和孩子。我们村最多的时候来了40户。都是亲戚朋友互相介绍的。”

    “只要能坚持下来的,大都生意不错。有车有房有商铺。”来服装城的碾张乡人多,其中有几十名共产党员。除了卖服装,张建枝还有另一个身份——长子县碾张乡服装城党支部书记。

“圈地”倒闭厂 建起服装城

    东城服装城,2010年开始拆除翻盖,拟于20121228日开业,正在进行最后的施工。挺拔的身姿,时尚的装修,当年身高只有4层的东城,如今跃身为十几层的商厦,矗立在朝阳街上。

    作为太原服装城的开端,如今的东城已难觅当年的容颜。“刚开始在这里选址的时候,有人担心,服装城建在郊区会有人来吗?我们选址首先考虑城市的发展远景,其次是交通便利条件。郝庄离火车站比较近,交通方便,地处郊区,地域宽阔,适合长远发展。”73岁的许瑞挺,对服装城的创立记忆犹新。

    1990628日,许瑞挺履新太原市南城区工商局(现迎泽工商局前身)局长。上任伊始,即提出“依托城区地理优势,以成本低、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市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同年11月,许瑞挺与南城开发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考察团,到福州、厦门、石狮等城市“取经”。“当时太原到处是马路市场,在南方转了一圈,才发现人家主要是发展室内市场。”“取经”归来,正值山西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推广侯马集贸市场建设经验。许瑞挺提出建设市场的建议,立刻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于是,很快成立了以许瑞挺挂帅的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当时太原市亟需解决的是服装市场、果品市场和建材市场。多年来,太原及周边‘倒’服装的人,都往石家庄跑,因为那儿的货便宜。而南城区的个体服装加工点多、乱、杂,不便管理。我们就想着建一个辐射省内外、全省规模最大的服装加工批发市场。郝庄一个螺丝钉厂倒闭,空着一个大院子。我们跟郝庄乡政府达成协议,四六投资。我们投六,乡政府出地,并负责施工。协议一签20年。”

    199172日破土动工,121日即开业。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4层城堡式建筑的市场,呈现在太原人面前。

    摊位设计为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式结构,集生产、加工、销售、食宿为一体,可容纳服装加工批发经营户1000余户。市场起名为“太原朝阳服装加工批发市场”。市场大门外立面上,悬挂着时任山西省副省长郭裕怀的题字——“太原服装城”。服装城之名由此而来。

南方人先行撑起服装城

    彼时,在太原体育馆附近牛站村租房搞服装加工批发的浙江人林昌顺,正经历着房租不断上涨的困扰。“房东每个月涨房租,你不给房租,就把你衣服都扔出去了。当时在牛站的浙江人就有637户,全是搞服装的。太原人称‘浙江村’。”

    牛站这个上世纪80年代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由于外来人口多,环境脏、乱、差,令管理部门也很头疼。

    服装城建起来了,如何让习惯于“打游击”的服装个体户进“城”经营是个问题。

    本地经营者怕赔钱不敢贸然进“城”。许瑞挺就组织车辆从牛站村选了4名浙江服装加工户代表,到服装城参观。林昌顺便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朝阳街上是一排排的平房,东城周边全是荒地,路上我们只碰到了一个人。从火车站步行上来,大概是一刻钟左右。工商局的人问我们这个地方行不行,我们说行吧。”

    之后,牛站村的浙江人全部被工商局请进了服装城,前面销售后面加工。至此,太原的服装批发市场从路边摊,进入商厦式服装批发时代。

    许瑞挺回忆,为了扩大服装城的知名度,他们投入几十万元在报纸、电视、电台、公交车车身等媒介上,进行了大量广告宣传。“太原服装城”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快蜚声省内外,享誉华北。开业没几天,每日4万余人客流量,日成交额35万余元。但凡社会上流行什么款式,只要这里的经营户知道,即刻制出,即刻上市。今天订货,明天就能取货。

    “看见东城服装城生意红红火火,当时的郝庄村委主任安爱忠找我,也想跟我们合作再建一座服装城。这次我们将摊位全部进行投标,用预付5年房租来集资。本地人、外地人都争着集资。我的条件是,南方人一定要占到70%。因为南方人集资是为了经营,本地人集资是为了出租,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19921028日,总高6层,可容纳经营户1400余户的西城服装城开业。一部天桥将东、西两城连为一体。同时,储蓄所、法律顾问中心、保险、长途电话、拖运、饭店、理发洗澡等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建立。

    那年头,农村人一年赚个几万元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会儿别说银联卡,连银行都很少见。人民币最大面额是10元。我春节回家坐飞机,马甲里揣得鼓鼓囊囊。过安检,工作人员问我衣服里面是什么。我说是钱,服装城做生意的。”林昌顺将这段往事讲给别人,逗得别人哈哈大笑。

    林昌顺衣锦还乡,在村里只是个泥瓦匠的他,让亲戚朋友羡慕不已。先后有50多名老乡跟随他来到了太原服装城。

    1993年,专卖内衣的浙江人梁子生,将阵地从侯马批发市场转到了太原服装城。每隔几天,他就会往老家发电报,催老家加工衣服的人往太原发货。

    “不管什么款式,什么面料,只要拿到太原,很快就卖完了。”1997年,做仿版多年的梁子生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现在的生意还好,每天晚上七八时都还有客户。”

本报记者 何玉梅 文/图 

“太原服装城谋变”之中篇:试水突围“坐地生财”模式 

    东城之后,西城、精品、御都……一座座服装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太原朝阳街上,而且是建一座火一座。修建商城成了郝庄人的发财树。

郝庄人村民变“股”民

    2012327日,一个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服装批发市场——东都,在郝庄正街开业。主体工程200天封顶,100天完成内外装饰,建设速度之快令人称奇,被外界称为“郝庄速度”。

    这一被郝庄人称为城中村改造的标志性建筑,是举郝庄全民之力投资5亿元建设的。“一股5万元,光村民集资5000万元,社区出一部分,社会融资一部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起者,便是郝庄掌门人王天明。

    1985年,高中毕业的王天明进入郝庄村办企业——砖厂工作。因为吃苦耐劳,表现突出,他被提拔为砖厂厂长,一干就是十几年。

    2003年,王天明建起新东城服装批发市场,开始将事业重心从工业转向了服装批发业。

    2005年,太原市政府把郝庄列为“城中村”改造试点村。

    20088月,郝庄村委会挂牌成为郝庄社区居委会。也就在这一年,王天明被村民选举为社区主任,自然成为村集体企业——太原服装城集团董事长。

    村民变居民,身份虽改变,社区政务仍沿袭着村民固有的自治模式。去年换届选举,王天明成功连任。“2008年那次选举,村民们考虑的是,只要不让以前的村委主任连任,谁当主任都无所谓。王天明当村委主任这几年,村里盖起了东辰小区,建了物流中心,修了路。去年能连任,是村民们打心眼里认可他。”郝庄一居民说。

    王天明之所以被郝庄大多数人认可,一大举措是让每一位居民“分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即将村集体企业赚取的利益,分配到了每个居民身上。

    王天明执掌郝庄社区后,郝庄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

    集体企业改制是城中村改造的必经之路。

    对社区资产进行清产核资,股份量化,居民按股分红。股份怎么分配?“当时市里面提出按农龄和村龄分。农龄没办法操作,算两年也算不清。市内的几个城中村我们也考察过了,他们采取新人、老人一刀切的办法,由此引发的矛盾比较多。我们社区就决定统一按村龄算,从1956年郝庄村在册人口往后算,一年算一股。1956年入社的社员每个人加5股,1982年参加土地分配的再加5股。针对原来是郝庄村村民,后来转成市民户口,再后来又转回农村户口的这部分人,我们的方案是,中间走了的这段时间不计入村龄。村民基本没什么意见。”郝庄社区民事办主任贾骏,全程参与了《郝庄社区集体经济改制总体方案》的制定。

    2010年年底,郝庄居民每股分红400元。贾骏说他算是村里股份最高的,“除了我自己的股份,我还继承了母亲的10股,总共75股。一年就能分3万元。小孙孙4岁,有4股。我们家大小11口人,有250多股,平均每口人能分个1万元吧。每人一张卡,年底来签个字,3天后钱就到账户上了。现在那些市民可羡慕我们呢!”

    郝庄社区有工贸、服装城两大集团。据介绍,郝庄社区90%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商业。城中村改造,王天明给郝庄确定的发展思路,是“以商兴业,以商富民”。于是“东都”由此诞生。

    出租房屋、每年啥也不干都有钱分,服装城让郝庄人尝到了“坐地生财”的甜头。他们最该感谢的,是20年前那些率先进“城”的南方人。

一座城改变一村人

    20年前,为了让南方人安心扎根服装城,太原市南城工商局(现迎泽工商局前身)局长许瑞挺可谓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服装城里90%的经营户来自南方,拖家带口。孩子没地方上学,南城工商局与郝庄乡政府共同投资,在双塔寺脚下建起了托儿所、幼儿园、服装城子弟学校。南方人爱吃海鲜,于是周边有了海鲜市场。经营户越来越多,市场内用房不够,附近民房的租赁价格水涨船高,最高时达到每月每平方米20元。许瑞挺又与郝庄村委协商,联合成立了租房服务办公室,对需要租赁民房的经营户统一造册登记,再由办公室出面与村民签订租房协议,统一房价为新房每月每平方米8元,旧房每月每平方米6元。

    服装城里有服装加工批发经营户1940户,外围还零散分布着560个加工户,另有与之配套建设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布匹批发市场。

    服装城白天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夜间灯火通明,机声不断。每当星期天、节假日,很多市民不去逛市里面的百货大楼,而是三五相约来服装城买衣服,“这里的商品至少比市里面的衣服便宜30%,甚至一半。”“东西便宜”是服装城根植于太原人心中的印象。

    每天7时开门营业,来自太原及山西各地市(县)批货的客户早已等在门外。经营户爬到货堆上,按排队顺序挨个发货。偶有零买的进来询问价格,“不零卖!”手忙脚乱的经营户果断丢出这句话便不再理会。

    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到服装城,地痞流氓乘机活跃起来。“就是明抢呢!晚上都不敢出门。从火车站往朝阳街走,一看你是外地人,两三个小伙子拦住你,口袋掏空了,包拉开没钱,打你几耳光,走了。因为当时附近村里的人很穷嘛,现在就没这种现象了。”浙江人林昌顺说。

    为了“安全”,市场内24小时有保安值班。当时的郝庄村委主任安爱忠,晚上披着大衣亲自带人上街巡逻……

    日客流量近8万人,日均成交额达80余万元,全年成交额为2.8亿元。太原服装城以让业界为之侧目的增长速度快速崛起。昔日鲜为人知的朝阳街,成为太原市与柳巷并驾齐驱的繁华商业街。“7路没有水,8路没有电,19路汽车看不见。”人们用这句顺口溜描述着郝庄当时的荒凉与不便。许瑞挺与公交公司协商:“公交公司为服装城增开小巴士,工商局为公交车每公里补贴1元。”

    随着服装城日益繁荣,客流量增大,往返的小巴士和19路公交车趟趟超员。公交公司增设了从火车站到服装城的专线车,双方的补贴协议至此终止。

    有了服装城,郝庄人的生活由此改变。村民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餐馆、卖小吃、买汽车跑出租等,经济意识逐渐增强。据1992年的统计数据,郝庄乡饮食业由原来的5家发展到27家;货运由原来的7户发展到28户;修理、服务业猛增到12户;客运业、冷饮摊点打破零纪录,分别发展到12户和32户。乡镇企业的砖窑、灰窑昼夜生产,仍赶不上村民建房的需求。

    浙江人徐某提出想占用村委会办公楼建一个布匹市场时,村干部爽快答应,并很快腾出,搬到了别处。“好地方腾给南方人,好条件送给南方人,好政策照顾南方人……”当时有些人心里想不通。但事实证明,南方人的进驻,带来的是郝庄日后的繁华。

“坐地生财”遇瓶颈

    说起陈福喜,或许有人会觉得陌生。说起太原精品服装城,太原人大多都知道。陈福喜便是精品服装城总经理。

    陈福喜,太原来福集团董事长、太原市服装城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山西省政协委员。

    陈福喜是土生土长的郝庄人,出身贫寒,自称吃百家饭长大,从小即开始闯荡社会,当过木匠,办过养鸡场,也倒腾过自行车、钢材等。上世纪80年代,他已挣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元。

    19934月,陈福喜组建太原市精品服装城,同年126日,朝阳街上第三个服装商城诞生。

    2004年,陈福喜创立太原来福集团。同年10月,其旗下太原一心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成立,朝阳总店开业;200612月,来福投资兴建的仓储物流中心运营;20079月,鑫东方商务会议中心开业;20111月,来福并购新东方东西配楼,起名“新精品”开业运营……陈福喜在朝阳商圈布着一枚枚棋子。

    其实,在服装城像陈福喜这样希望借势而为、借势而进的大有人在。据了解创建至今,太原精品服装城以年递增25%的速度,不断扩容改建。“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攀比规模。商城之间各自为政,经营户被动扩展开店,不断简单克隆,重复经营,致使各个市场的定位不明确,往往同一市场内,同时经营多类服装商品,商品只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提升。各商城之间由于产品相同,缺乏纵向合作,导致竞相压价,与自己的兄弟单位争夺着市场份额。”服装城一管理人员直言不讳。

    20089月,朝阳街上高端店——同至人购物中心开业。定位为品牌服装批发。意欲打造山西的品牌代理商总部基地。

    126日,记者看到,这个号称华北地区最大的单体商场内冷冷清清。部分商铺仍在招租中。“现在朝阳街上市场已经饱和,生意不好做了。”一经营户说。

    而郝庄人面临的现实是,除了城中村改造,已没有多余的土地再让郝庄人“坐享其成”。唯有通过发展模式转型、产品服务升级来获得新生。

    传统市场硝烟弥漫,电子商务风生水起,虽然服装城目前生意依旧火爆,但王天明他们已隐隐感觉到,服装业的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本报记者 何玉梅 / 

“太原服装城谋变”之下篇:传统商贸城渴求华丽变身 

    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空气污浊,档次不明、定位不清、人才匮乏等等,成为制约太原服装城发展的瓶颈,以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零售集散地自居的郝庄人,被迫走上了转型之路。

重整河山成就商业集群

    业态老化、设施陈旧、空气污浊,太原服装城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改,势在必然。

    20113月,朝阳街片区升级改造方案确定,改造工程被列为太原市、迎泽区的重点工程。

    此次改造的参照标准是柳巷商业区。为此,太原市迎泽区政府特意聘请为柳巷商业区设计方案的香港专业团队,为朝阳街片区改造出谋划策。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升级改造、立面整饰、沿街绿化以及交通循环改造。

    根据规划,朝阳街片区的沿街违建、临建将予以拆除,道路予以拓宽。双塔南、北路,新修的太行路,南内环街东延部分以及朝阳街主干道,将成为贯通朝阳街片区的主要干道。

    改造后的朝阳街全程无车位设计,穿插酒店和写字楼,同时增加至少3处绿化带,道路两旁设置高档路灯、电网入地等。

    郝庄社区即在朝阳街片区改造范围之列。市、区两级政府出资改造,这一机遇郝庄等了很多年。

    2012年,迎泽区启动朝阳街商圈改造工程。

    政府部门在全力打造着朝阳街商圈,借着朝阳街改造之势,各商城也开始了自己的升级之路。

    2010年,1991年建设的老东城率先拆除改建;201125日,太原精品服装城拆除改建;20123月,左有“东方红”,右有“圣亚服饰”,饱受“夹板气”的御都服装城拆除翻盖,并将新城命名为“御都新天地”。重建后的御都定位高端,招商要求经营品牌必须是国内一二线品牌,且是一级代理自己经营。据守朝阳街与双塔北路十字路口门户位置的御都,意欲从批发向零售业态转变,地表高度跃升至19层。

    朝阳片区改造共涉及20条街巷,其中被改造的3条主干道,都是“东都”的必经之路,这让郝庄人兴奋不已。

    东都商城、新东城、精品商城、众爱布料窗帘城、美食街、大型停车场,紧邻双塔景区,一个新的商业集群形成。太原服装城集团董事长王天明“商圈南移”的设想初步实现。

人才匮乏羁绊提档升级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是葛优在电影中的“著名”对白。

    硬件上去了,人才匮乏同样困扰着太原服装城的发展。“1111日‘光棍节’,天猫的销售额为191亿元,上演了一场网购大狂欢。郝庄物流集中,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经营户,如此天然优势是长风商圈和柳巷商圈无法企及的,为何不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电子商务?”1126日,太原服装城集团与省城部分媒体记者进行座谈,有记者提问,座谈会现场短暂沉默后,一服装城管理人员回答:“我们正在做电子商务。”

    郝庄第一代创业者们均出身草根,管理企业主要凭经验行事,对企业文化、经营策划、电子商务等不甚了解。有些管理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经营的商城里有什么品牌。

    习惯了“坐地生财”的部分郝庄人,更满足于安于现状。大部分企业内是家庭式组织。“服装城发展20年,有其根深蒂固的东西存在。说起来人才缺乏,但真从外面招来了,又没有什么用武之地,还常常被人排挤,往往因为‘水土不服’,呆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有些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还不愿意让位。下面人的合理性建议很难传递到决策层那里,上下沟通脱节。”一管理人员认为现在的服装城缺乏的是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一件小事儿,开十几次会都难以作出决定。”集团办事效率低也被子公司的工作人员所诟病。

    2010年底,为了配合城中村改造,将布料、窗帘整合到一个市场内,服装城集团旗下众爱布料窗帘城总经理刘根柱,决定在原商城基础上向东扩建,意欲建成华北一流布料窗帘批发中心。

    破土动工后,刘根柱将在电信公司上班的大儿子刘斌成叫回了家,让儿子协助自己管理企业。论年龄,刘根柱也才52岁,他却称自己“力不从心”。“我大学毕业后没想过接父亲的班,也没想着靠家里人。我的视力很好,报考飞行员,体检时因为身高和体重比例不符,给刷下来了。毕业后在苏宁呆了3个月,一个机会,给中国电信投简历,就被录用了。在电信老加班,在这儿最多的是责任,毕竟是自己家的企业。”

    刘斌成在公司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经营办副主任,最近他又开始建网站,搞策划。但实际上他“大事”要参与,“小节”也得检点。早上8时之前上班,碰到地上有垃圾,他都要检点一下保洁员。“工商管理人才、策划中层干部、计算机人才、电子商务人才、法律人才,我们都缺。”太原服装城集团办公室主任张俊义说。“我们计划与山西工商学院签署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从2013年开始,对集团现有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他们也可以直接给我们输送人才。”

后劲乏力转型势在必行

    太原服装城缺少叫得响、影响力大的品牌,缺乏创新和差异化竞争能力,这也容易导致集团内部的恶性竞争。

    一些有实力的批发商,或选择到街上建设自己的门店,或进驻2000年之后陆续建成的东方红、圣亚、同至人等中高端商城。太原服装城的客户资源在逐渐流失。

    同时,因为拥堵,太原市的中高收入者,很少甚至不再光顾服装城。“很多商品的总代理商都在服装城,市里面卖的许多衣服也都是从服装城进的,价格却比服装城高了几倍。”服装城留给外界的印象是低档与廉价,一管理人员觉得这样的评价对现在的服装城来说是一种偏见。

    县乡消费人群是服装城最为固定的客户。城镇化速度加快,县城、乡镇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升级,小城镇的居民不再仅仅满足于价廉而开始追求品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想用“钱”换得“价值”。能否体现个性化的情感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

    老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经营户梁子生深有感触,“过去两三个款式很快就抢光了,现在几百上千个品种,都无法满足消费者。”

    商城过剩,竞争加剧,就看谁能留住消费者。现在,只要有人光顾,服装城的经营者会忙不迭热情相迎。顾客购买商品后,顺势送上名片一张,让其帮着宣传。“生意越来越难做喽!”经营户们时常感叹。市场招商形势与10年前亦大不相同。“品牌与实惠,是大众消费的两大核心。太原服装城起步于乡镇企业,那时候是拾遗补缺。而现在走到了十字路口,定位不明、业态老化、档次低廉、人才匮乏等,都是制约服装城长久发展的瓶颈。企业制度要改革,急需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进行资本运作。转型是服装城最大的机遇,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山西工商学院教授、副院长容和平分析当前郝庄的发展形势,“服装城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加快培植自己的文化品牌,以解决后劲乏力的问题。”

脱胎换骨占领时代舞台

    今年,太原服装城开始走上形象战略转型之路,试图摈弃其略显土气的印记。

    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是双塔寺传统庙会的日子。双塔是太原市的地标,利用双塔这张名片,太原服装城集团主办了首届太原双塔文化服装艺术节。

    1123日,经历4个多月的改造,朝阳街通车。此次大修并未拓宽路面,而只是对地下管网进行了更新换代。“朝阳街寸土寸金,让老百姓拆了房子拓宽路面很难。”郝庄社区一工作人员道出缘由。

    借着朝阳街通车,太原服装城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山西首届服饰文化节”为噱头,向消费者抛出了“媚眼”。他们要求集团旗下东都、西城、精品等十大商城所有商品,参与到打折促销、购物赠礼、购物抽奖等活动中来。

    这是创立21年来,服装城首次进行大规模商业促销活动。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以前的状态,经营户们对参与促销的热情并不高。手里拿着商场发放的刮奖卡,也懒得给顾客发。有的经营户自己刮开,看到有大奖,把大奖领回了自己家。这让商城管理者哭笑不得。“部分经营户没有意识到商城与他们是共同体,商城的影响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意才会好。”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给太原服装城把脉,称服装城的功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批发市场,它还应该是一座商品展示中心、品牌孵化中心、商品交易中心、购物休闲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及信息发布中心。应该从过去的低价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风格竞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什么不能尝试将体育服装用品、青少年服饰、孕婴服饰、中高档女装、中老年服装等分类,科学布局各放在一个商城。定位明确,消费者逛起来也不会那么累。”

    有人发文预言,受服装网批通道的影响,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1000多家服装批发市场,5年内将消失90%。预言是否成真,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但传统服装批发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削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月底,20岁的西城服装城也将启动拆除改建工程。至此,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几个老城,全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蜕变”成一座座华丽的新城。

    今年,太原市重点开发的七项旅游产品中,永祚寺、双塔明清历史遗址被列其中。下一步,太原市政府将适时启动永祚寺路、新开南路、朝阳街南一巷、永祚西街、新开路等5条道路的改造工程。郝庄人希望借着双塔这张名片,让郝庄能够再次腾飞。

    转型扩容,提档升级。121日,“太原市首届服装艺术节”开幕式上,王天明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未来的服装城。

    华丽变身之后,服装城能否实现“想要好装到郝庄,衣统天下冠朝阳”的场景?当年的“三晋明珠”能否在朝阳街上继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我们期待着。

 

文来源:三晋都市报;本文作者:何玉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1-23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