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仙人指路游山西系列之十

回望陵川白陉古道七十二道弯

 

 

 

 

 

  山西陵川县在山西东南角的太行山之巅,风光秀丽且历史文物众多,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3处,我已经连续转过四次了,20056月又转了三四天,正收拾行装准备走,一位朋友来找,让到他们开发的先秦古道上走走。

    据介绍,这条古道是太行八径之一的白径,是一条非常久远的先秦古道。古道在陵川县向南马圪当乡通往河南辉县薄壁镇之间深深的大峡谷中,自古就是南出山西的通道,后来顺着古道修筑了公路,绝大部分古道都被公路开挖覆盖得了无痕迹了。

    唯有马圪当乡横水村至双底村一段峡谷深幽狭窄,蜿蜒曲折,峭壁耸天,上下落差最高达三百余米,最窄处不足十米,十分凶险,山上落下一块碎石也足致命,若有洪水就绝难生还了。任何艰难险阻也阻挡不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先辈们在沟顶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了高悬在峡谷半空的古道,千百年来又经过多少次的开凿修筑,得以保存至今。

    古道从横水村南离开公路缓缓而上,窄处不足一米,而宽处有两米多。全部用片石铺就,每隔两米就将片石立起深插于地下,并高出水平片石。这样既可将水平片石稳固,不至于一处石头松动,便如多米诺骨牌般垮塌,同时大雨时洪水也会被立石分段阻挡,让水排出路外,不致把一大段斜坡的水集中起来把路冲坏。

    尽管在高高的山崖边上,但古道非常平缓,盘旋云端之上,纵览不尽的山峦,脚下看不到底的沟壑上引水渠、公路时隐时现。古道虽经清理,但仍有一人高的草丛要穿,中途还有一个崖洞保留着古人长途跋涉休息的石凳、灶台、泉水坑。

    缓缓古道突然一转弯便在两座巨峰近乎垂直的夹角内急转直下,修筑了接连不断七十二道转弯,这七十二道弯看得让人头晕目眩。由于山崖遮挡草木葱茏,我们实在拍不出那壮观的全景来。

    七十二道弯修筑更为坚固,全部用片石砌筑,不砌台阶而是铺成缓坡,以利于牲畜驮行,人行舒服省力,每隔二米依然用立石阻挡分段。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剥蚀,多少山岳峰峦分化为石块泥沙,多少山间缝隙沟槽变成了鸿沟巨峡,而七十二道弯仍然屹立在大山之间,山峰没有变,夹缝也没有变,至今让人如走坦途。

    七十二道弯中间的山崖上,留有明嘉靖年间维修古道的记载,由于碑文刻在很不平整的岩石上,许多字句都看不太清楚,但也足以证明古道之由来已久。

    途中回首遥望七十二道弯已经重叠成一堵连绵不断的石墙,就像一条蜿蜒不断的巨龙,摇头摆尾直上云霄,俨然一架看不到头的天梯直通天庭。山底就是双底村,再回首七十二道弯已经被一片浓绿所淹没,但它留给我们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静。古人既没有钢筋水泥,又没有机械仪器,只是就地取材,片石砌筑,甚至看不到任何细致的修整石料,却造就出如此宏伟壮观的巨道。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巨大遗产。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无可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8-2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 仙人指路游山西系列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