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在柴村亲历沧海变桑田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神仙王方平赴友人宴,同时约来了神仙麻姑,称他俩已经五百年没见面了。别看麻姑看上去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可她亲眼看见过三次沧海变桑田,而沧海变一次桑田,要八百万年。于是,有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我有幸亲历了一次“沧海”变桑田的过程,但时间不过三年。简述于下。

    1966年,我在当时的太原市人民武装部所辖的防空指挥部工作,武装部在现今的尖草坪区柴村西北、杨家村以东有片农业生产基地,大概四五十亩,称为柴村基地。而这片生产基地就在一大片海子的西南岸上。基地的驻地是两排平房,站在平房前面看那片海子,背靠崛 山,东依汾河水,就像镶嵌在太原西部的一颗明珠,宽阔的水域浩浩荡荡,波光粼粼,蔚为壮观。水面上芦苇簇簇,水禽嬉戏,说不清有多大面积。那年7月,我被派往这个基地劳动,任务是为玉米地除草松土。我们每天踏着晨露下地,披着晚霞收工,其辛苦自不必说。顶着太阳锄地,亲尝汗滴禾下土的滋味,虽然不大舒服,可收工后背着太阳的余晖下到海子里游一会儿泳,那感觉却是十分惬意。

    一个星期天,我们难得放假休息,我和同去劳动的老许端上脸盆到海子边上洗衣服。大伏天,闷热异常,也许是天气过热,也许是气压过低,海子里尺把长的鲤鱼居然在水面上跳上跳下,我俩见状,也顾不上洗衣服了,脱掉外衣就下水抓鱼,进水走了十几步,水就没过了胸口,那鲤鱼似乎在故意挑逗我们,一会儿从左面噗噜噜地冒出来,一会儿从右面扑棱棱地游过去,要不然就干脆在你的眼前蹦出水面,可由于我们没有工具,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力气。有几次差不多就要抓住了,可湿漉漉的手怎能抓牢滑溜溜的鱼?被它哧溜一下便逃之夭夭。不知不觉我俩已经进了芦苇荡,水面已经没到了脖颈,成群的蚊子围着脑袋转,得空就落下来叮你一下,搞的你只顾招呼蚊子,更抓不到鱼了,只好心有不甘地回到岸上。这次经历,虽然没能抓到一条鱼,却令人终生难忘。尤其是那片明珠般的海子,吸引着我时时想故地重游。

    第二年,也就是1967年夏,正是“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耐不住对那片海子的思念,独自骑着自行车前往柴村基地,想与那水面来个亲密接触。让我倍感纳闷的是,我面前的那片海子,面积已然缩小了一半,成片的芦苇干旱得瘦弱不堪,有的干脆倒伏在地。不见鱼翔浅底,不见野鸭戏水,心情一下子坏到了极点。我心里在为海子水面缩小苦苦地寻找着原因。心有不甘,决定明年再来看看。1968年的夏天,一个星期日,我满怀着希冀,兴致勃勃地又骑车探访我那日思夜想的并西明珠。让我目瞪口呆的是,那片两年前还浩浩渺渺的水域,居然全部变成了农田,高粱玉米正长得茁壮。沧海变桑田,难道竟然这样地迅速?我无语。那年头正在疯狂地农业学大寨,围海造田、围湖造田被当成人定胜天的英雄事迹传诵,是不是这里的人民公社也在战天斗地?我不得而知。我只能在心底为我的明珠海子唱起哀歌。

    1991年,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农村工作队,也曾有机会去了一次柴村街办的杨家村。与老支书开诚布公地谈起那片消失的海,谈起那片水域迅速消失的原因。老支书说,和天旱没关系,和学大寨没关系,是因为当时太原市找到了第二个水源地——西张水源地。这个水源地就在我们村边,打深井打到了海子的龙脉上,水就都漏下去了。我再次无语,海子的水变成水源地的水,接济了干渴的太原,也算立了功劳,可问题是,我们人类的活动难道就不能尽量保护或者尽量少破坏一点那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吗?

本文来源:晚报;本文作者:战富国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