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迎泽湖之恋

  迎泽公园是新中国诞生后,省城太原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的供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公共园林。1954年开始筹建,1956年开放。当时我在原太原六中读高中,有幸参加了拓荒建园的义务劳动。先是随大队人马来到大南门外一带清理废墟,植树造林。听老人们说,解放前这里杂草丛生,沼泽泥泞,满目荒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医治战争创伤,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掀起了建设高潮。修建迎泽公园是继1951年五一广场建成之后,与迎泽大街的首期工程(1955年动工)相配套的工程,是太原市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项目。省市领导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全市人民踊跃参加,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最难忘的是挖湖堆山劳动。劳动工具一部分由工地和学校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带。我家和煤泥用的铁锨太旧,不好使,我便常向邻居家借来好用的,以利“参战”。我们扛着镐头、铁锨,抬着箩筐,排成长长的队伍,由新城西街的校园出发,经文津巷、五一广场走向目的地。队伍前面打着鲜红的校旗,同学们说说笑笑,心情喜悦,步伐轻捷,不觉一会儿就来到了工地。我们的 “战斗地区”在迎泽湖(北湖)东岸一带,任务是把湖心的泥土乱石掘开挖起来运往岸边。同学们干起活儿来像小老虎一样勇猛,不怕流汗,不怕弄脏衣服。两个人抬一筐土,总是把绳子往自己这边移,争挑重头;运输途中一路小跑,只怕落在别人后面;倒下泥土就连忙返回,只怕少抬了一次;抡镐刨地的,往筐里装土的,因为不能每人一把锨或一把镐,就紧盯着干活儿的人,急着从他手中抢过工具来猛干一阵子,谁也不愿意多休息一会儿。手上磨起了水泡,肩膀压得红肿了,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校医背着药箱在 “火线”热情服务。学校炊事员挑着担子到工地上来送水送饭,大家围坐在土地上端着大碗喝绿豆汤、茶水,大口嚼咽包子,餐风沐日,别有一番滋味。湖岸上设有广播站,老师用高音喇叭指挥现场,闲时播放歌曲。广播站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宣传劳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为大家鼓劲儿。广播稿由各班的通讯组现场提供,随送随播。我是学校《红星报》的通讯员,被封为“战地记者”。边干活儿边搜集先进事迹,写上个三四百字的小稿子,马上送往广播站,竖起耳朵来等待听到自己写的稿子。

    风雨洗礼,寒暑更迭。当年的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荫蔽游客;城西的细流汇集成玉带般的水系,泽惠龙城。年逾古稀的我,五十多年间一直没有远离过迎泽湖。学友聚会,我们特来这里故地重游,回忆青春斑斓;清明节扫墓,我曾一次次带领学生来到南湖畔的池越忠烈士纪念碑前凭吊;家乡亲友来并,我陪他们游园赏景。特别是20025月市政府投巨资对迎泽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推倒围墙,免费向市民开放之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从我家中到迎泽公园,步行仅需十几分钟。早上,我和老伴一起来此晨练,她在七孔桥西头的凉亭前与歌友们纵情放歌,我去雕画长廊东北面的露天舞场翩翩起舞;重大节庆日,我随市老年大学时装模特队登上藏经楼南北两侧的舞台,化妆表演,尽展夕阳风采;假日,我陪孙子、孙女们划船、喂鸽子、坐转马,在儿童游乐场里回归童年,乐而忘返;我还与文朋诗友们来到牡丹园旁举办诗词朗诵会,在湖心岛上研讨文友佳作,品茗吟诗,领略“醉翁之意”……

    迎泽湖啊,我的跨世纪之恋。

本文来源:晚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