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城坊街旧梦

  今城坊街,民国时称成方街,再向古说明清两代为城隍庙街,顾名思义,因街有城隍庙,街名由庙而得。从严格意义上说,此街属庙已不存,街名亦变的街巷。城坊街,已与城隍庙风马牛不相及。

    述及太原城隍庙,为府城等级,因阳曲县治与太原府治同在一城中,所以依明之规制,县不再建庙,用古话说叫做“县文庙附之”。

    城隍庙,是中国传统各类庙宇中的一种。所谓城隍,乃指一城之守护神,《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可见城隍庙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最晚当在北朝之前。这是道教的说法。从词义上释,城即城墙,隍即城墙外之城池,即护城河。而城隍庙的传统功用,乃是祭祀保护一城之神的殿堂,多为求雨、祈晴、禳灾、保一城平安之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城隍神不仅能保佑一方百姓福寿安康,而且对人之善恶给予来自阴司的报偿与惩罚,以补阳世间王法所不及,有联曰:“善来此地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便说此意。所以凡是有城镇的地方大多都建城隍庙,将城隍之神列入祀典,奉为全城最不得了的神明。

    我国祀奉城隍之习俗,到宋代已经非常普遍,当时太原城的城隍庙就建在开远门(后迎泽门之北)内东侧朝真坊内。金元两代又迁建于城西南角的三桂坊。明洪武三年(1370)也就是分封朱棡为晋王的那年,朱元璋诏令京师和天下各府州县城须建城隍庙,供奉城隍为本城之神。还依抚州县之建置等级,分授城隍为“王、公、侯、伯”四等爵。太原城隍庙便在明初太原城扩展时与晋王府先后问世,授职正二品,授爵威灵公。但是,此庙在149年后的嘉靖十八年(1539)秋九月廿二日毁之香火,重建于第二年冬腊月。重建之太原城隍庙,规模恢宏。高大的庙门两边,跨街各建牌楼一座,左楼坊额:“灵通元造”,右楼坊曰:“泽庇苍生”。庙门正南隔街建有富丽堂皇的“乐楼”,供城隍神宴乐看戏。步入庙内则为四重院落,前院有享亭,中院有正殿,三院为寝宫,后院为花苑。依明制,凡新任太原知府,上任之始必先祭拜城隍。

    民国二年(1912),太原军政府除旧布新,革除封建祭祀,废弃城隍规制,庙院开办了太原第一座生产棉毛织品的轻纺工业企业——平民工厂。据民国有关资料记载,到民国末年,该厂年产“各种布呢2000余匹,提花线毯一万块,线袜5000打,时鞋8000对,毛巾300打。”

    城隍庙改建为工厂后,城隍庙街遂更名成方街。建国后,太原印刷厂迁至该庙,成方街又更名“城坊街”沿用至今。

再说城坊街旧梦 

    最近,《山西晚报》登载了《城坊街旧梦》一文。读后,瞬时勾起了我对城坊街的回忆。今年,我70岁了,看着那些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生活过的城坊街——成方街。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太原城坊街叫成方街,那时正是我在这里生长的年代。成方街东西向,长约四五百米,东起大北门街,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向西一直到现在的龙潭公园东大门附近的坡子街街口。成方街算不上一条大街,却是太原市西北角通往市区干道的一条重要的街巷。那时,成方街最后的门牌是五十几号,也就是说大约有五十多个院落,最多的是三进院,也就是一门三套院。还有大门院,它的大门比城门稍小一些。

    原来,成方街有条南巷,巷口有两三棵老槐,根深叶茂,树干有一米多粗,两三个人才能抱住,树干向上弯弯曲曲,树上的鸟儿飞来飞去,人们常在树下聊天。小时候每当我看到老槐树也就看到了家。1969年,我从这里迁出。每逢想起成方街,我总先想起这几棵老槐树。

    《城坊街旧梦》一文中,说到明清两代的城隍庙街。我清楚地记得现在的太原印刷厂厂门东侧有一条小巷,只能容一人通过,里面还有段砖砌的台阶,向上可以到达城隍庙内。小巷旁是一个石匠铺,石匠所占的房屋好像是城隍庙的。房屋的窗户,木制的,顶部呈圆弧形,非常讲究。石匠们的年龄都较大,有的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每天拿着锤子、凿子,不厌其烦地敲打着那些石头。没多久,狮子、桃子等动植物活灵活现的形象就出来了。看着他们手里的石头,一天变一个模样,我就非常羡慕。后来,我想这些能工巧匠一定和城隍庙有关,大概他们是为维护城隍庙而留下的吧。

    太原印刷厂对面曾是个大戏台,即城隍庙的“乐楼”。戏台有现在的两层楼房那么高,约三四个单元长,戏台台面比一个排球场还要大。戏台的前台、台面均用石头砌成,每块石头约一尺宽、二尺长,好像是黄绿色的。戏台顶,用几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着,顶部是用琉璃瓦做的大屋檐。每逢庙会,这里要连唱好几天戏,老百姓就坐在戏台下面的空地上。戏台前面东西两侧的牌楼,逢唱戏就架起木板,还用芦苇席子围住,在牌楼上看戏好像在现在的娱乐“包厢”里,比较高档,可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吧。解放后不久,因为牌楼、戏台影响交通,都被拆除了。

    前年春节时,我领着儿子、孙子来到“成方街”。街两面建起了许多高楼、大商店,还有菜市场……在我的记忆中,惟一还能见到的就是“太原印刷厂”了,希望它能延长老街坊的念想。 王同月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王继祖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