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尖草坪街,踏尽野草成大道

  每条街、每片景总会给身处其中的人留下些许的回忆以及感慨。

  谁会想到,最早曾是尖草横生的茫茫盐碱滩,经过时代的洗礼,终于变成一条通衢大道,也承载起城北几十万人的交通出行梦想。

  难怪有人说,从尖草到尖草坪街,是太原由落后走上繁荣的一个缩影。

  街名·来历

  源于昔日长满尖草的盐碱滩

    尖草坪,从字面上便可以一目了然,似乎泛指长满尖草的草坪。其实,尖草坪原本不是街名,也不专指尖草坪街这一街之地,而是一个泛称。据老人们代代相传,当年的尖草坪是一个地势平坦、长满尖草的盐碱滩。“说是尖草,其实就是些野草。”现居住在尖草坪街的老人们都这么说。这种野草叶尖带刺,盛夏能开出小朵的黄色鲜花,人们就管它叫菅草,也就是“草菅人命”的那个“菅”草,由于是生僻字,人们逐渐误传成了尖草,所以就把这一带称为尖草坪。

    大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阎锡山在晋兴办了“西北实业公司”,该公司所属的西北炼钢厂就选址在尖草坪的西畔。很快,大批的拓荒者纷至沓来,荒丘野坡被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土地。一番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建设后,一座座高炉、厂房拔地而起,昔日尖草遍地的盐碱滩一时间成为了厂房连片、炉火熊熊的钢铁企业。

    19494月,太原城解放后,西北炼钢厂收归国有,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焕得新生的太钢公司,基于生产的需要,继续加大扩张力度,一方面加速扩建厂房,另一方面大量增修宿舍满足工人的居住需要,没几年工夫,人们筑路成街,有了现今尖草坪街的大样。

    19559月,太原市人民委员会发出3号文,将这条从太钢厂延伸而出一直到中涧河村长达一华里的街道,正式命名为尖草坪街。

  街道·暴走

  尖草坪立交桥是太原市人的骄傲

    顺着解放路一路向北见到一座立交桥时,就算到了尖草坪街。尖草坪街的起点正是尖草坪立交桥。桥西连接着太钢厂区,巨大的烟囱、连片的厂房清晰可见。而朝桥东望去,则是一条笔直宽敞的大道一直向前延伸。

    周日清晨,慵懒的阳光还在打盹时,老高已经坐在小店门口摆弄起那台老式的录音机了。不一会儿,音响里传出了老艺人曹强的莲花落,“口外地方热闹不热闹了,能不能赶上咱太原市的尖草坪……”听到此,老人憨憨地笑了。“这说的不是咱家么?”

    老高在立交桥下做生意已经快20个年头了,在他的眼里,立交桥就是尖草坪街的骄傲,甚至很长时间以来还是太原市人的骄傲。他说,立交桥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省第一座公路立交桥。没有建桥前,由于居住在尖草坪这片的人有十多万,每天只要到了上下班时间,这条街总要堵,黑压压的全是自行车和人。为解决这一难题,政府在解放路与尖草坪街交叉处兴建一座立交桥。“果然,桥建好后,走路行车畅快多了。”老高说,由于桥是按照3层立式桥梁的结构修建,上层是机动车通行干道,中层是八条均宽13米的自行车通道,下层为人行通道,因此,大家各行其道,互不影响,交通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20多年过去了,立交桥仍然发挥着效力。

    离开立交桥,继续向东,不时能看见街道两边的楼房。民用住宅楼、学校教学楼是沿街最常见的建筑。从建筑外墙的颜色似乎已经可以感知到它们的年龄,最老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年幼的还不到几岁。同乐苑、太钢科技公寓……这些兴建于近年的楼房便是街上最为耀眼的“新星”,而就在中涧河乡的附近,还有几座在建高层蓄势待发……

  老街坊·说

  住到这里,出行很带劲儿

    老吴,太钢退休职工。住在尖草坪街已经40多年了。用他的话说,是“从小在这条街上长大,小学、中学,一直到后来上班,总也绕不开这条街”。

    “那会儿顺着这条道,走不了多远就到太钢厂区了。”老吴指着面前的尖草坪街回忆说。“当时严格来说,尖草坪街可能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街道,那会儿可没这么宽,也没这么平,就是一条土路。”说到此,老吴不禁想到了以前的出行经历。

    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年轻时要想从尖草坪进城(就是指去太原市市中心),如果不骑车子,必须要走十几分钟的路到1路电车总站或者北宫的2路电车站。正是靠着这两趟交通线,这里的居民缩短了尖草坪街与市区的距离。老吴还记得,那是196051,尖草坪至大南门的1路无轨电车正式开通;次年,从北宫出发的2路电车也开通运行。“第一次坐车是和我的两个哥哥,那时车票每人才一毛五,现在想起来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老吴说。而更因为要沿着尖草坪街走10分钟的路才能到车站,他才得以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尖草坪街,更全方位地感受这条街的魅力。“那时候还小,路边多了一个小店,拆了一间小房,甚至贴了几张画报,都要凑上去好好看看!”

    这样的日子至少持续了30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小巴车最为流行的时期,老吴的家门口才出现了一趟从太钢二中(现杏花岭二中)开往柳巷的小巴车。“票价一块钱,也算便宜,去市区方便多了!”不过,令他有些遗憾的是,因为小巴车数量有限,车距较长,坐趟车仍不算十分方便。那个时候,老吴对公交车的渴望更强了。2000年以后,827829845,相继有几趟公交线将尖草坪街作为途经站点,其中827路的站牌就设在老吴居住的小区大门外。“现在从家出门,不过两分钟保准就能到站牌下。”老吴兴奋地说。

  新移民·说

  这里的人豁达可爱

    “这里的人豁达可爱,很容易相处。”现住在尖草坪街的小康对此感受最深。20066月,他在尖草坪街上租了一套房子,搬了过来。

    由于工作的关系,小康每天都是下午上班,凌晨两点多才能回家。但每次回家的路上,沿着尖草坪街向上走,总会看到三三两两骑着自行车回家的人。“他们都是下了夜班的太钢工人。虽然这么晚下班,但大家有说有笑,有的还哼着小曲,非常快乐。”小康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还能保持着这样乐观豁达的态度非常难得。“也许这就是大企业的魅力吧!”小康毫不避讳他对大厂的仰慕,“能在太钢这样一个大型企业工作,本身就应有一种自豪感。”就是白天,当他看到已经退了休的居民优哉游哉的样子时,也常常深受感染。“太钢就是尖草坪街的主心骨。”在小康看来,尖草坪街由于两边居住的人大多为太钢职工与家属,因此很自然地与这片“自成一体”了。“就像一个小城市,什么都有,啥都不缺。”小康说,这里有太钢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就近可以享受到很多便利。由于地处近郊,附近村庄的农民甚至开着拖拉机直接到这里卖菜、卖水果,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不但品种丰富,价格也远比超市里要便宜。但小康不忘强调,这种“自成一体”并不意味着与外界隔绝。无论是老人、中年人还是小孩子,闲暇之时,总想着进城转转,外出走走,把新鲜的东西带回这里。

    作为一个外来者,小康坦陈,刚搬到尖草坪街住的时候也曾有顾虑。“毕竟这里的人在一起居住了好多年了,相互信任,相互熟悉。突然多了一个外来者,人嘛,总要有点防备心理。”因为在没有搬到这里时,他曾经遭遇过其他所居住地方的人们的奚落。因此,他完全是带着同样的心情战战兢兢搬到这里的。“可我没想到,大家很快接受了我。干什么事情,总会想到我这个独身的小伙子。”小康说,“遇到交有线电视费了、煤气费的时候,恰巧自己不在家,准会有邻居帮着先交了;遇到社区里有什么事情要通知,大家一定会事后郑重地再来提醒我一声;邻居们谁家做了好吃的,不是招呼我过去就是盛上一大碗送过来……大家相互之间处得非常好,总有一种温情在。”

    再过两个月,小康原来的租房合同就快到期了。但他说,他要找房东说一声,再住两年。因为他实在割舍不下过去两年里与这条街、与这条街上的人形成的那份挚诚挚真的感情。“虽然在城市大举扩张的今天,这条街显得有些冷落,但我相信,这条街终究不会被淡忘。”小康说,因为始终有人牵挂着这条街,包括他。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胡斌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