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漫话迎泽公园

  走出太原火车站沿着宽阔的迎泽大街往西走,不多远就到了迎泽公园。迎泽公园同迎泽大街、迎泽大桥一样,其名字都来源于古太原城的迎泽门。公园位于迎泽东大街中段,这里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湖光山色,苑花岸柳,亭阁相映,茂林蔽日,是太原市内最大的人工园林和游览场所。

  “龙须沟”变公园

  在太原历史上,这里原来只是南门外一片低洼的河滩和坟地。有资料说,在清朝光绪十二年夏末的一天,太原西山地区上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风骤起,霎时间飞沙走石,暴雨倾盆,这场雨一直下了四个时辰,直下得汾水暴涨,肆虐的汾河冲垮了沿岸的堤坝,直冲向古老的太原城门,城内顿时成了一片水乡泽国。等到暴雨停歇,洪水逐渐退去,人们发现,城南一带的积水长期停滞不退,更由于城墙阻隔,水位比城外还高。于是,人们只好开墙泄洪。这样,迎泽门外的一片低洼地就成了泄洪的好地方。洪水泄尽,迎泽门外就留下了一片湖泊。然而,这片湖泊并没有给太原人带来什么好处,平时臭气冲天,污水横陈;每到夏天,就成为蚊蝇的滋生地,与改造前的北京龙须沟没有什么两样。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太原市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对这片臭水沟因地制宜,规划为城南的公园。1954年开始筹建,太原人民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挖湖堆山,两年后基本成形,1956年开放,正式定名为迎泽公园。以后又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修葺和扩建,如今,它已成为太原市内一座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公园。

  推倒围墙 免费开放

  建园初始的迎泽公园,总面积达66公顷。绿树成荫、花草遍地、亭阁相映、环境清幽,被称为“城市绿洲”。但在2002年以前,公园一直实行收费制度。虽然门票每人只收2元,但也有不少市民被拒之门外。2002年5月,太原市政府投巨资对迎泽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并决定推倒围墙,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一决定立即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游人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进出出,公园一下子挤满了休闲、健身的人群。平日人流量在三四万,而一到节假日,人流量达10万以上。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上午逛服装城,下午游迎泽园”,已成为不少太原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一位纺织厂的退休职工说,开放后的迎泽公园成了他家的“后花园”。早上,他与老伴一起在公园里锻炼;上午揣着书到公园里密林深处看书,听听鸟语,闻闻花香;下午去公园的湖边钓鱼。夏日的傍晚,他还到公园广场同票友唱戏、弹曲。“如果公园凭票入内,两人一天就得16元钱,一个月下来一个人的退休金就没了。”
  今天,我们走进迎泽公园,其北门入口是由几根粗大的柱子撑起的大门,上面写着“迎泽公园”四个红色大字。向园内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假山,绕过假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花团锦簇、亭台楼阁、湖水荡漾、游人如织的景象。
  园内布局基本按地形划分,分为北湖景区、中部景区、南部景区和南湖景区。公园最大的特点是湖水面积大,占到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这在干旱少雨,水贵如油的北方城市是极为可贵的。北湖景区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为中心,由起伏的山峦、广阔的湖面和以水景为主、动静结合的迎泽广场以及鱼展馆、荷花池、游船码头等组成。这里绿柳垂岸,草坪如茵,视野开阔。游人可荡舟泛湖,可凭栏观鱼,优哉悠哉,好不惬意。在北湖湖心,有块翡翠式的绿洲,四面环水、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可称为太原市内唯一的“岛屿”。置身岛上,如临江南水乡。中部景区在北湖的东南。这里有长达150米的画廊,蜿蜒曲折,雕梁画栋,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在公园东南,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建筑,名曰藏经楼,又名风华楼。此楼原是晋中太谷县资福寺的建筑之一,称藏经阁,原建于金代,重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战乱年代,资福寺早毁,唯藏经阁尚存。新中国建立后,为建设迎泽公园,1958年把藏经阁由太谷迁来,1960年全部安装完工。尔后经数次彩绘,扩建广场,形成今天的规模。藏经楼高约17米,外看三层实为二层,全木结构,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巍峨壮丽。“藏经楼”三个大字悬挂于楼中央的飞檐下,一楼大门两边楹柱上挂着由原副省长郑林先生书写的楹联: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此联是从毛主席两首词中辑来的,工整对仗,精辟生动,郑林先生的字也遒劲有力,蓬勃大气。藏经楼的南面为南部景区。这里是花卉区,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杏花园、玫瑰园,四季飘香,各有特色。七孔石桥以南即南湖景区。南湖湖水迂回,深邃幽静,极富诗请画意,近年来南岸又增加了许多游乐设施,游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红烛虽小,精神永存”

  说到迎泽公园南湖,就必然要提到池越忠烈士。在公园南湖之畔,耸立着一块纪念碑,碑体并不算很高的,但是经常有游人来此凭吊。特别是每年清明节,许多学校都要组织青少年来此搞纪念活动。纪念碑就是为纪念池越忠烈士而建的。1983年12月9日下午,大营盘小学三个小学生乘下午放假来到迎泽公园,想在湖里捞几条活鱼,送给他们即将调离的老师。一个孩子刚走到结冰的湖面上,突然脚下冰层破裂,不幸落水,另一个孩子去拉他,也掉进了冰窟窿。“救人呀”!这时,闻声从湖对面跑来一位背书包的女孩。她为减少身体对冰面的压强,伏下身子,爬行着接近冰窟窿,眼看就要与落水儿童的手接触了,突然冰面被压塌,“喀嚓”一声,女孩也不幸落入水中。一名公园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向出事地点奔去,边跑边扯下身上的棉衣,跳入湖中破冰游去,迅速将2名落水儿童救至岸上。这时岸边有人喊,“还有个女孩没有上来”,他又下水3次,从三个方向潜水寻找才将女孩救上岸。这时,女孩还有心跳。公园派出所、纠察队、办公室,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游人一起,用自行车和三轮汽车将落水者送至山医一院,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救治措施,虽经14个小时的不间断抢救,但最终未能挽救回她年轻的生命。人们在从她身上找到的一张公交月票上,才知道这位救落水儿童的女孩叫池越忠,系太原市15中高二年级学生,年仅15岁。池越忠救人牺牲的事迹传开后,在省城迅速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件事和相继发生在西安华山、石家庄沉绿湖的另两起见义勇为行为被中宣部和团中央命名为 “一山两湖”英雄群体。随着这一英雄群体的事迹和精神传遍神州,大江南北奏响了一曲曲弘扬正气之歌。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同志为池越忠烈士纪念碑亲笔题词:“红烛虽小,精神永存”。
  烈士使迎泽公园增色,迎泽公园以烈士为骄傲,公园在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应当成为弘扬烈士精神的场所。助人为乐应当永远是我们社会的主旋律。
  日落时分,笔者又一次走进迎泽公园,清风拂面,晚霞似火,信步闲游,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好一派和谐的景象啊!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流凌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