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双龙巷深处的记忆

  双龙巷民居位于双龙巷,分前巷和后巷,多为明清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墙垣檐口大多有精美的砖雕。双龙巷民居包括前双龙巷1、9、17、21、57、65号院,后双龙巷南4号、南6号、南8号、南25号、西3号、18号院等12处院落,均为传统四合院建筑。解放前是当时经商人士聚居区,也是目前省城保存历史民居比较集中的巷子之一。

  7月31日,循着地图,记者从府东街找到双龙巷一带。青砖灰瓦、木门照壁、狗吠深巷……从车水马龙的府东街倏然进入曲折幽深的小巷中,不禁让人产生时光交错的感觉。

  顺着巷子寻觅,后双龙巷18号院出现在面前。古旧的木头大门斑斑驳驳,两个铁环挂在上面,上下两排则是10个胳膊粗的铁钉,虽然破旧,却透出历史的沧桑。大门正对的是一堵照壁,照壁前放置着居民的杂物,透过缝隙能看到旧时砖花镶嵌的字迹。转到照壁后面,一个狭长的小四合院呈现在面前。之所以“狭长”,是因为一些人家在门前又加盖了小房子,遮盖了一部分院子的旧貌。这所院子的正房为3大间,木制的窗户做了优美的格子造型,从已经破烂和变成黄色的窗纸可以看出,这户人家已经很久不在此居住。

  83岁的孙广海老人是这处院子里的老居民,1950年,老人随同在铁路上工作的父亲定居于此。这所院子有多少年历史?原来是谁居住?老人也不甚了解。但留在老人记忆深处的,是当年规规整整的小四合院,院当中还有人种了菊花,秋天时,黄花在风中摇曳。在火车头上当了一辈子司炉的孙大爷曾是省劳模和省人大代表,这所院子伴他走过了青春、盛年,现在又伴随他走入老年,院子里承载着他大半辈子的荣耀、快乐和忧伤。虽然老房子下雨时会漏雨,有时候房顶还往下掉土块儿,但老人却对院子充满了感情。因为掉了牙齿,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孙老的嘴巴有些瘪,但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或许这就是老房子特有的“精气神”吧。找到后双龙巷西3号院时,院门建筑的壮观让人精神一振。门檐上方是一个三角形的造型,上面绘着立体的菊花造型,下方是椭圆形的环状立体造型,两侧分别雕有“宝瓶”,许是“保平安”之意。红色木门厚重结实,一角还很讲究地镶着金属铸就的波浪造型。整个大门显得气派不凡。进入院子,虽然也有临时建筑,但小院的正房、偏房等建筑格局,仍显示出了清末民初民居的居住风格。82岁的刘老太太在这所院子里居住了近60年,她说以前这个四合院有9户人家,现在只剩下两户本地人,其余的房子都租出去了,留下的多半是年迈的老人。

  门头上用砖拼成的双喜字、人字形的灰瓦屋顶……伴随着寻访的深入,记者也越来越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墙体倾斜,有的屋顶破损,同时因为缺乏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居民的生活很不方便。如何在保护的同时,给居民提供安全而舒适的生活起居设施,使得老房子能更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不仅是当地居民也是所有爱护老房子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 侯慧琴 薛瑞薪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