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街名小览重镇史

  金天会年间,阳曲县移进太原城。明朝初年,县衙前的街道称为“县衙街”,府衙门前的街道称为“府门口”;山西的巡抚衙门设在现在的山西省政府所在地,当时巡抚衙门前的街道称为“院门口”。

    清朝时期,县衙街东面的街道改称为灰市街,民国时,山西的巡抚衙门改为山西都督府,院门口以都督府为界,东段叫都督东街,西段叫都督西街,这就是府东街的前身,而灰市街则改称府西街。1958年以后,解放路以西称为府西街,解放路以东称为府东街。

    历史上,都指挥使司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分管地方军政、民政和刑狱。这些行政司署互相牵制、各尽其责,方可保一方平安,因此各个行政部门附近的街道就有了鲜明的职责特征。比如明清时期,地处山西按察使司衙署前的街道,称为“按司街”,在今天的钟楼街与西羊市之间;衙署后的街道,就称为“察院后”,在今天大水巷和大剪子巷之间。明代时这条街上建有佛院,所以还曾用过“太子巷”一名。所谓太子,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曾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而言。

    明朝时,在水西门和羊市街一带,驻有统御山西地方军事的指挥机关——山西都指挥使司署,司署前的街道因此称为“都司街”;而行中书省的承宣布政使司署,位于现在的鼓楼街和府东街之间,署前的街道称“司门口”,此小街正处在山西按察使司署的北面,因此小街就称为“北司街”。

    清朝时期,冀宁道设在省城太原,冀宁道道署位于上肖墙到府东街之间,道员的衙门署前的街巷,名为“道门前”、“道公街”,民国时称为“道门前街”,解放以后,开辟了一条从冀宁道府向东、向南到临泉府的新道,随即便改称为“新道街”,并将新道街折向北的小路称为“新道街北巷”。

    战争年代,太原的重镇地位尤显重要,各个朝代均有军队在此驻防、建营扎寨。现在的老军营小区,在宋、金和明初,曾修建军营防地,称为“老军营堡”,直到现在,一直习称为“老军营”,周围的街道就以“老军营”而冠名,如老军营中巷、老军营东巷和西巷。

    明朝时期曾设有太原前卫、太原左卫和太原右卫来守卫太原城。其前卫指挥所设在现在的云路街与棉花巷之间,习称 “前所街”;左卫和右卫指挥所设在“左所街”和“右所街”,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前所街”沿用至今。

    清朝初期,在城坊街到平民路这一带,修建了大批的驻军营房,驻扎守护城池的军队,由于位置处在城北,所以称为“北营坊”。在营房前面的街巷称为“北营坊后街”,民国时建了“后营坊街”,并将“北营坊后街”按照位置改名为“前营坊街”,形成了合理的前营坊街和后营坊街两条主街道,纵横的小街道分别以条和巷来命名。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张锦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