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西墙外,留存在话语里

  西墙外,一个太原市地图上查不到的地方。仅留存在居民们的口中——上世纪50年代进厂的“老太钢”们,一提及就会有种亲切感。

    母亲常和我们说起西墙外,因为我家是1958年从永兴堡搬到这个地儿的。从此,父亲到太钢上班近了许多。虽然住的时间不长,但年幼的我还是有些记忆。当时太钢主要在南边发展,北边还是一片荒郊,除了草就是坟堆。

    母亲聊起西墙外,她最心疼的就是没把燎炭那点家底带走。在我的印象中,大搬家是突然之间的事,公家一号召就走。新搬到迎新街青楼安顿下来,发现连一块煤也没有,“咋生火做饭呢?”母亲发了愁。在西墙外时,母亲常在北边那个大坑里,捡食堂倒出来的燎炭、白菜叶子、茴子白丁,以此来补贴家用。这些东西自然没法儿跟着我们一起搬走,家里的日子自然又要紧张了。

    记忆里还留存着些西墙外的老故事,都是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起的。这里原是一道一道的土圪梁,种着糜子、谷子,根本没房子。1957年,刘少奇视察太钢,到太钢22宿舍慰问长征干部陈海青,问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没有。陈海青当时是太钢副经理,他说,就是职工的住处解决不了。刘少奇同志当场提出,可以“自建公助”,即“单位给些木料,适当地给点钱”。于是,在紧靠太钢厂门的西墙外这一小片地方,大家就地取材,先后盖起了许多土坯房。1960年前后,住房条件好转,宿舍大调整开始,哪个单位的职工就住哪个单位的宿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搬家。

    前天,我凭着记忆再一次找到了当年西墙外的所在——恒山路太钢东门的对面,我曾无数次与之擦肩而过,只是不敢辨认而已。具体说,就是现在太钢30宿舍西墙之外的那一小片地方,北与铁架桥相邻,铁架桥上的火车专线与北同蒲线相接,是太钢的生命线,南面便是直通东山矿的太钢铁路专线。

    在当年人们盖土坯房的场地上,3座米色的4层居民楼拔地而起,写着“东泰苑”。“东泰苑”三字下方还有一个括号注解,内写“三十外”3字,意即30宿舍的外面,它的东面便是30宿舍。

    30宿舍高出“东泰苑”两三米,高出地面的部分装上了铁栅栏,美丽的花草盘旋其上。铁栅栏隔开了“东泰苑”与30宿舍,也隔开了一段记忆。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郭爱川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