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新道街,看着不起眼,历史故事可多呢

  凡工作日和上下班时间,只要开车经过太原市三墙路南口和府东街柳北以西路段,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交通拥堵。许多时候,这里的场面用“车如流水马如龙”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是因为这条不长的“L”形小街新道街,街上有一所名声遐迩的学校——新道街小学。

    几年前,张姐本来在城南住,为了让儿子上个好学校,便把刚装修完的200平米的新房闲置起来,举家租住到新道街小学旁边的省政府宿舍,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太原市里的“北漂族”。每天送儿子到学校后,只要没事儿,张姐总会一个人在周围四处转转,偶尔也同老街坊们扯扯闲篇儿,渐渐地,她也了解到新道街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明朝开始,这里就是布政司的所在地。现在进省政府东院宿舍的大门,沿着小路一直向北走,在楼群深处,还能看到布政司的旧址,虽然只剩下了大堂、过廊和二堂。在旧址东面,一墙之隔便是新道街小学,出了校门就是新道街。

    在明朝,互不统属的布政司与按察司、都指挥司合称“三司”,共执山西地方大权。其中,布政司掌管民政财政,其地位与重要性可想而知。布政司有派出机构驻各地分区,称分守道,驻省城的冀宁道便是其中之一。到了清代,冀宁道在布政司附近建署,道员衙门前的街巷便被称作道门前和道公街。民国后,这里改称道门前街、新道街,当时的省政府建设厅、晋绥宪兵司令部、华闻通讯社、协济医院、闻喜会馆以及红十字会附属小学校都建在这里,可以想见,当初这里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后来,听老人们讲,道门前街并入府东街消失了,只剩下这条不长的新道街。如果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计算,它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布政司旧址历经几百年沉浮,先后多次修葺和重建,现存的大堂为明式建筑,过廊和二堂为清式,三堂及附属建筑都已损毁无存了。有趣的是,虽然这里一直威仪省城,但历史上最有名的并不是一茬又一茬的官员,而是两个特殊人物:一个是明代艺名“玉堂春”的名妓苏三,据说她从被洪洞解押到太原后,就在这里被“三堂会审”;另一个是前几年火遍荧屏的清代宰相刘墉,1765年他曾在这里任冀宁道台,但次年就因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案被坐罪,革职并判了死刑,要不是乾隆皇帝怜爱其才加恩诏免,恐怕就没有后来的“刘罗锅”了。

    1936,太原市红十字会附属小学校在新道街建立,这就是新道街小学的前身。1939,学校改为市立第二新民小学,1945年改为克难小学西校,1949年改为市立第三完全小学,1956年改为新道街小学,1989年被命名为山西省实验小学。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无到有,一步一个台阶地从小到大。“我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觉着踏实、放心。”“别看我刚搬来年头不多,也算是个老街坊了,对这里的一切很熟悉,要叫我现在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新道街,你看着不起眼,居民也不多,可它的历史故事可多呢……”张姐说。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马非马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1-05-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家在太原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