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故乡忆旧系列162

回忆文革从风陵渡口过潼关

    “日冒贼过潼关” ,这是在晋秦 豫三省交汇的风陵渡流传了千百年的口头禅,其方言是指日里日慌,慌慌张张。这种场景46年前我亲历过一次。

    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在运城机电学校上学,学生们进行全国大串联,我们一行十余人坐火车到风陵渡站。车站距离黄河岸边的渡口要五里多地,听说一天只有三班船,要赶最后一班船只能一路快跑,如果跑慢了上不了船,就要在风陵渡住一夜。下了火车,我们十几个人带着行囊穿过峡谷的土坡,一路往前跑,生怕赶不上最后一班船。上船擦一擦满头大汗,这时又听船上的乘客说,到对岸只有一辆卡车拉人去潼关,如果赶不上这趟车,就要在山下的村子住一夜。我们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40多分钟后下船,我们又憋足劲跑三里多地,赶到一处路边的停车处,直跑得大汗淋淋。一位同学感慨地说:“真是日冒贼过潼关。”

    这个经历使我领略到这句俗语的真正含义。旧社会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要横跨黄河南北经商、做工,只有从这个唯一的渡口通过,还有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逃荒的人们成群结伙,有的挑着担子,前面筐里坐着一个娃,后面跟着一个娃,穿着破破烂烂,为生计赶路。乘船从风陵渡到潼关,或从潼关到风陵渡,不出几身汗,没有一种拼劲是要留下遗憾的。我想,也许是这种原因,才有了“日冒贼过潼关”的口头禅。

    日前,我又一次来到风陵渡的黄河岸边,看着滚滚的黄河水,那载客的小船,河面上的点点白帆、站在船头摆渡的艄公以及纤夫赤裸着身子拉船“嗨哟嗨呦”的号子声不见了。而耸立在眼前的是横跨南北的铁路、公路大桥,桥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

    “哎……”看到有人前来,一个身穿毛领皮衣的男子大老远就吆喝上了,“欢迎你们来到风陵渡!”走近一看,这位汉子60岁上下,身板硬朗,从刀刻皱纹似的脸上可以看出他饱经风霜。我们攀谈起来,他是风陵渡镇赵村人,祖辈是在黄河里摆渡谋生的艄公。如今,风陵古渡口废弃了,原本靠摆渡为生的人有的在集镇摆摊,有的外出打工,而他舍不得这黄河,离不开水上生活。在古渡口开了家“农家乐”,旧时的木帆船也变成了现代的快艇,供游客参观游玩。在风陵古渡口,又可以看到昔日船工的身影。

    “日冒贼过潼关”随黄河浪涛东去,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眼前的“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已变为通途。时代就是这样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忆和怀想。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21211;本文作者:梁冬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3-03-0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故乡忆旧系列总目录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